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查科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查科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633 更新时间:2023/12/25 5:55:06

1932年5月,一位玻军少校乘飞机巡视北查科时,发现一个大湖。由于北查科炎热干旱,玻、巴两国对控制当地水源极为重视。一个面积广阔的湖泊,战略意义重大。

少校政府报告了这一重大发现,并很快接到命令:迅速占领该湖泊。于是,他便带领着一支小分队赶往湖边。经过3个星期的艰苦行军,当他抵达湖边时却沮丧地发现,巴军已在湖边建起一个有10人驻守的哨所。由于兵力占优,少校决定发起进攻,这个被巴国称为“皮蒂安图塔要塞”的哨所很快陷落。

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冲突,却引爆了两国的全面战争,查科战争就此爆发。

战争初期,巴拉圭由于战争准备不足且装备陈旧,缺少武器,甚至有的士兵没有枪支而使用弯刀作武器。巴军因而明显处于下风。

玻军实力占优,准备也更为充分,连续拿下北查科的科拉莱斯、托莱多博克龙等3座堡垒。萨拉曼卡于此时暂停攻势,开始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干预。

玻国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战场上的有利局势获取谈判优势,迅速结束战争,保住胜利果实。然而,在国际联盟调停过程中,玻方提出的“必须获得巴拉圭河沿岸港口”的要求,被巴方一口回绝。同时,巴方还要求玻方将攻占的堡垒和要塞全数无条件奉还。双方分歧过大,调停失败,战争继续。

然而,这次“短暂调停”却给了巴国喘息的机会。巴国在这段时间里进行全国动员,兵力急剧膨胀。1932年8月初,巴拉圭进行全国总动员,总兵力从3000人迅速扩充到6万人。由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José

Félix

Estigarribia)中校指挥,于1932年8月12日收复皮蒂安图塔,1932年9月底收复博克龙,1932年10月23日夺取了玻军前线指挥部尔塞要塞,歼玻军1200人。

1932年12月,玻军改由德国将军汉斯·孔特(HansKundt)指挥。孔特是一位老派将军,他的上任并未能改变战局。巴军进攻仍在继续,战况也越发惨烈,双方不断拉锯。1932年12月,巴军进攻萨维德拉,双方在一块名为“七千米”的开阔地展开血腥战斗。此战,双方共投入2.5万人,依靠堑壕、机枪和重炮进行混战,阵地上尸横遍野,人称“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由于孔特指挥失误,草率反击,导致玻军2个师被全歼,这处战场也因此得名“血腥的七千米”。玻军自此一溃千里。到1932年底,巴军已攻占北查科30多个据点。在短短半年里,双方伤亡人敌超过3万。1933年初,玻军集中兵力进攻巴军要塞纳纳瓦,久攻不克,双方损失惨重。

1933年5月10日,巴拉圭正式对玻利维亚宣战。埃斯蒂加里维亚经数月准备,于1933年10月指挥2.5万名巴军在7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起反攻,至12月中旬把战争推向玻利维亚占领的查科地区,歼玻军2个师、俘获8000人。玻军遭此惨败后,由佩尼亚兰达将军接替孔特负责指挥。

1934年1月,巴军向皮科马约河左岸玻军要塞巴伊维安发起进攻。

1934年3~7月,双方在此展开血战。1934年11月17日,巴伊维安失陷。至年底,巴拉圭控制归属有争议的北查科地区。

1935年1月中旬,巴军进入玻境,推进到帕拉佩蒂河畔。1935年2月,玻军从比亚蒙特斯发起反攻,将巴军击退。此时双方都损失惨重,均无力再战。

1935年6月,在国际联盟和周边国家的调停下,玻、巴双方实现停火。1938年,两国代表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签订了《查科和约》。巴拉圭获得北格兰查科地区约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称之为“查科地区”(Chaco);玻利维亚获得约8万平方公里,并得到经巴拉圭河进入大西洋的航行权。阿根廷外长卡洛斯·萨维德拉·拉马斯因成功调解这次战争而获得1936年诺贝尔和平奖。

历经3年的查科战争,使两国共死亡10万人,其中玻方约6万人,巴方约4万人,超过了这两个小国每年的人口增长数,使这两个本不发达的南美国家被拖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对于战败玻利维亚的损失更加惨重,加上1883年硝石战争的失败,玻利维亚自独立后已经丧失了约50%的领土。

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两国不惜大举借债,仅玻方借债便高达2.28亿美元。作为债权方,美孚石油公司等跨国企业在战后加深了对两国经济的控制,而维克斯等国际军火商更是直接从战争中获取暴利。另外,阿根廷、美国等国作为调停核心,借机在南美树立起了威望。

更多文章

  • 查科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查科战争,玻利维亚,巴拉圭

    格兰查科地区位于巴拉圭河以西、安第斯山脉以东,亚马逊盆地以南,潘帕斯草原以北,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但人烟稀少、缺乏物产。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对格兰查科北部约26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归属一直存在争议。1884年,智利、玻利维亚、秘鲁三国爆发“南美太平洋战争”。战争中,智利击败玻、秘联军。战败的玻方被迫将唯一

  • 许特根森林战役的称呼怎么得来的 许特根森林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德国,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许特根森林战役

    1944年10月8日,艾森豪威尔同蒙哥马利、布莱德利在布鲁塞尔商议盟军未来的行动后,整个冬季进攻的雏形形成了。此战役被称呼之为:许特根森林战役。该战役从1944年9月19日至1945年2月10日,战场在纳粹德国-比利时东部边境,范围超过50平方英里(129平方公里),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本土进

  • 许特根森林战役为什么会是德国本土作战中最长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本土,美国,蒙哥马利,巴顿,许特根森林战役

    二战期间有很多战役都非常有名,作为战争发起之一的国家德国,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向其他国家发起攻略,但是它也有本土做战的时候,其中最长的一个战役要数许特根森林战役了,这场持久战从1944年9月份一直打到了1945年的2月,跨度长达近半年,而且这一战的范围超过了50平方英里,这对于德国而言,是最长的一场

  • 许特根森林战役:德国本土进行最长时间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特根森林战役,德国

    1944年10月8日,艾森豪威尔同蒙哥马利、布莱德利在布鲁塞尔商议盟军未来的行动后,整个冬季进攻的雏形形成了。此战役被称呼之为:许特根森林战役。该战役从1944年9月19日至1945年2月10日,战场在纳粹德国-比利时东部边境,范围超过50平方英里(129平方公里),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德国本土进

  • 关于祖鲁战争的评价如何?对世界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祖鲁战争,英国

    相关评价1879年的英祖战争的进行与众多其他非洲的殖民战争颇为类似。相似的是,用小规模的专业的以现代化的步枪大炮武装的英国部队,以及从本地同盟者中征召的本土人去对抗那些进行顽强反抗的土著人军队,但到最后土著们会屈服于密集的炮火。祖鲁战争也是如此。但是祖鲁人出人意料的赢得了一场胜仗,这场令人震惊的胜仗

  • 祖鲁战争中的屠杀事件是怎么回事?是导火索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祖鲁战争,英国

    屠杀事件1876年9月,一大群年轻女子因为她们没有接受塞奇瓦约的安排嫁给一群年长男子,而是自己选择了同龄男子而被屠杀的事件导致了纳塔尔政府的强烈抗议,并占领政府通常倾向于以屈尊俯就的态度看待被征服的非洲民族的事务。塞奇瓦约和德兰士瓦见由于边境线纠纷所造成的紧张关系依然持续着。西奥菲勒斯·谢普斯通爵士

  • 达喀尔战役发生在什么背景下的 达喀尔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法国,德国,印度支那,赤道,达喀尔战役

    达喀尔战役,较常为人知的名称是威吓行动,是于1940年9月盟军发动的一场不成功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要夺取维希法国控制的法属西非(今日的塞内加尔)达喀尔的控制权,由夏尔·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发动进攻。最后的结果是以盟军的撤退结束。战役背景1940年6月,法国和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法国殖民地展示出既

  • 达喀尔战役为什么会说是一场不成功的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盟军,法国,戴高乐,二战,达喀尔战役

    达喀尔战役,较常为人知的名称是威吓行动,于1940年9月盟军发动的一场不成功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要夺取维希法国控制的法属西非(今日的塞内加尔)达喀尔的控制权,由夏尔·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发动进攻。最后的结果是以盟军的撤退结束。1840

  • 王振是如何成为太监的?为什么能得明英宗信任?(王振擅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振擅政,明朝

    王振,明朝蔚州人氏,汉族人,幼时吸读书识字,年长之后,自阉入宫。王振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刚刚入宫的时候,便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但是因为当时明宣宗身边围了许多与宣宗十分亲近的太监,所以他并不能成为最受宣宗宠信的太监。不过他后

  • 王振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宦官王振(王振擅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擅政,明朝

    王振在贪欲的指引下,蛊惑明英宗亲征蒙古,导致明英宗被俘虏,是为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王振被对其愤恨已久的护国大将军樊忠一铁锤砸死了。王振的死党和家人也都被处斩。明朝有数不清的太监,凡有些名气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著名太监王振就是这样。他本是河北一个县城的小混混,年轻时候读过一些书,考了几次科举都没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