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达喀尔战役发生在什么背景下的 达喀尔战役简介

达喀尔战役发生在什么背景下的 达喀尔战役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3/12/5 7:23:56

达喀尔战役,较为人知的名称是威吓行动,是于1940年9月盟军发动的一场不成功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要夺取维希法国控制的法属西非(今日的塞内加尔)达喀尔的控制权,由尔·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发动进攻。最后的结果是以盟军的撤退结束。

战役背景

1940年6月,法国德国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法国殖民地展示出既混乱又各种各样的的忠诚。其中一些部份,像是法属喀麦隆和法属赤道非洲,加入自由法国阵营,但是其他地区,例如法属北非、

法属西非、叙利亚和法属印度支那,都仍在维希法国的控制之下。在地中海的法国舰队能抵抗英国皇家海军,迫使其无法前往北海和大西洋对抗德国军舰。法国舰队也许会落入德国控制,于是英国在米尔斯克比尔突击了法国舰队。当英国消灭了一个潜在的威胁后,他们的行动鼓励了什么都没有做的部队加入自由法国。

戴高乐相信他可以说服维希法国在达喀尔的军队加入盟军的原因有很多。在维希法国殖民地的转边投靠不仅具有政治效果,而且实用好处:原先黄金储存在法兰西银行和波兰流亡政府后来是存放在达喀尔;另外在军事上,达喀尔港在护航行动的任务上,比原先盟军在非洲狮子山自由城的基地来的更好。

因此,盟军决定派遣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三艘战列舰巴勒姆号、勇士号和决心号、五艘巡洋舰和十艘驱逐舰前往达喀尔。另外又派了一些运兵船运送8,000人的队伍。他们首先尝试与维希法国总督谈判,但是如果谈判破裂,进攻城市将是首选。

维希法国军队当时在达喀尔的战舰群是由尚未完成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带领的,那是其中最先进的法国军舰。它于6月18日,在德军抵达之前离开了布雷斯特港。当时的黎塞留号只大约完成了95%。在维希政权创立之前,英国航空母舰竞技神号航空母舰(HMS

Hermes),仍在达喀尔受法国军队的指挥。一旦维希法国拥有其控制权,对盟军来说将是大灾难。然而,

竞技神号及时驶出了港口但仍有待观察,后来更有澳大利亚重巡洋舰澳大利亚号的加入保护。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飞机不断的攻击黎塞留号,并击中它一次鱼雷。法国船舰抛锚无法动弹,但其仍然有能力当作浮在水上炮台。三艘维希潜水艇和几艘小船也在达喀尔。几天前,三艘巡洋舰(葛罗利号、乔治·雷古斯号和Montcalm号)和三艘驱逐舰从法国南部的土伦出发相达喀尔的方赶来。由于葛罗利号机械故障等问题,船队被拖延了前进速度,葛罗利号还在卡萨布兰卡附近被澳大利亚号拦截。另外两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从盟军的巡洋舰逃脱并安全地到达了达喀尔。

更多文章

  • 达喀尔战役为什么会说是一场不成功的行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盟军,法国,戴高乐,二战,达喀尔战役

    达喀尔战役,较常为人知的名称是威吓行动,于1940年9月盟军发动的一场不成功的行动。其目的是为了要夺取维希法国控制的法属西非(今日的塞内加尔)达喀尔的控制权,由夏尔·戴高乐率领自由法国军队发动进攻。最后的结果是以盟军的撤退结束。1840

  • 王振是如何成为太监的?为什么能得明英宗信任?(王振擅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振擅政,明朝

    王振,明朝蔚州人氏,汉族人,幼时吸读书识字,年长之后,自阉入宫。王振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史称王振“狡黠”、是明朝第一代专权太监,王振善于伺察人意。王振刚刚入宫的时候,便得到了明宣宗的喜爱。但是因为当时明宣宗身边围了许多与宣宗十分亲近的太监,所以他并不能成为最受宣宗宠信的太监。不过他后

  • 王振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宦官王振(王振擅政)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振擅政,明朝

    王振在贪欲的指引下,蛊惑明英宗亲征蒙古,导致明英宗被俘虏,是为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王振被对其愤恨已久的护国大将军樊忠一铁锤砸死了。王振的死党和家人也都被处斩。明朝有数不清的太监,凡有些名气的都是有一技之长的,著名太监王振就是这样。他本是河北一个县城的小混混,年轻时候读过一些书,考了几次科举都没考中,

  • 揭秘:明朝太监王振是如何掌握国家大权?(王振擅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振,明朝,王振擅政

    王振,出生年月不详,死于1449年,是明朝第一个专权的太监,明永乐帝时进入皇宫成为宦官。明宣宗时又进入内书堂学习,后来成为皇太子的师傅,教皇太子读书。明英宗即位后,官至司礼监总管。上任伊始,受到太皇太后张氏及内阁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制约。之后由于太皇太后张氏和内阁三杨或死或休,王振掌握了朝中大

  • 什么是苗刘兵变?苗刘兵变的背景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苗刘兵变,宋朝

    苗刘兵变,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是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

  • 苗刘兵变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苗刘兵变,宋朝

    北宋靖康之变后,金兵立宋宰相张邦昌为皇帝,建立了伪楚政权。谁知道张邦昌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当个皇帝都当的非常心虚,不敢称朕,不敢在正殿办公,还把孟太后接入宫中,尊称为宋太后。等到康王赵构来了,张邦昌赶紧把皇位让给了赵构。尽管表现得异常恭顺,赵构还是把张邦昌杀了。金人看到赵构如此嚣张,火速派兵南下。赵构

  • 恢复了皇位的宋高宗是怎样处理苗刘二人的?他们最后的下场究竟如何?(苗刘兵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苗刘兵变,宋朝

    苗刘兵变,赵构当夜被囚禁在一所寺庙里,皇太子被立为皇帝,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所以,这场兵变在历史上除了叫“苗刘兵变”,又叫做“明受兵变”。 苗傅和刘正彦利用明受天子的名义开始发圣旨,第一道圣旨就发到了张浚军中。张浚虎踞一方,麾下用兵甚重。他接到圣旨一看,自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从大军区

  • 苗刘兵变对南宋王朝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苗刘兵变

    苗刘兵变,是南宋军队对不抵抗朝廷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却没有能到达兵变的目的,最终苗刘兵变的结果也是令人感叹。兵变的前期,苗刘在愤怒士兵的支持下,成功地逼迫皇帝赵构退位。两人当政以后,改年号、抓权力忙的不亦乐乎,却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变数。当天下兵马知道苗刘发生兵变以后,纷纷起兵勤王,发兵攻打苗刘。苗刘听

  • 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明末清初地图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这就是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部将郝永忠(又称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袁宗第等人一改消灭明朝的既定策略,转而联明抗清。在夔州、远安、竹溪、施州广大区域的崇山峻岭之

  • 夔东十三家——17世纪中国陆地上明的遗臣为光复明朝最后的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在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权中,绝大多数的政权老百姓是不满意的。但是,却有一个政权由农民起义军发展起来,在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抗清,并最终壮烈的走向了灭亡。这个政权就是后明政权,又称作夔东十三家、川东十三家、夔东四家。后明夔东十三家政权在明末清初是一个少有的令百姓满意的政权。在四川的后明政权至少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