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苗刘兵变对南宋王朝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苗刘兵变对南宋王朝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03 更新时间:2023/12/26 1:25:59

苗刘兵变,是南宋军队对不抵抗朝廷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却没有能到达兵变的目的,最终苗刘兵变的结果也是令人感叹。

兵变的前期,苗刘在愤怒士兵的支持下,成功地逼迫皇帝赵构退位。两人当政以后,改年号、抓权力忙的不亦乐乎,却万万没想到事情的变数。当天下兵马知道苗刘发生兵变以后,纷纷起兵勤王,发兵攻打苗刘。苗刘听闻大惊失色,因为兵力对比悬殊,他不得不接受朱胜非和冯轓的提议,重新请赵构登位。

赵构复位后,为暂时安慰两人,任命苗傅为淮西制置使,同时任命刘正彦为他的副手也就是淮西制置副使,将他们调出朝廷。苗刘二人知道大势已去,所以要求赵构赐给他们免死的铁劵。赵构知道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就在铁劵上写上“除大逆外,余皆不论”。刘苗两人不知缘故,以为安全了。在勤王军队来临之际,率领两千军队逃出杭州。逃离的时候还让人纵火烧了杭州,无奈天降大雨,火并没有起来。

最终,苗傅变更姓名在逃亡建阳时被发现,刘正彦在蒲城追击官兵时被擒拿。他们两人的部队都被后来的勤王军队所歼灭。苗刘本以为赵构所赐予的免死铁劵会保护他们,因此他们在逃出杭州以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但是他们太天真了,一支谋反的军队,两个谋反的军官,怎么可能被当权者容忍。最后,苗刘两人也被送至韩世忠处,在建康被处死。这就是苗刘兵变的最终结果。

苗刘兵变事件的发生,对南宋王朝之后的统治,具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苗刘兵变对于南宋抗金的战争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兵变彻底打击了投降派和迁都派,是南宋军队对政府懦弱无能的反抗。兵变之后,南宋的抗金力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为南宋苟延残喘的偏安统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次,苗刘兵变促进了南宋政权的改革。赵构首先对北宋遗留下来的一些制度进行整顿改变,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废除宋徽宗时期的不利政策。然后赵构有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奠定了在南宋统治时期,宦官权力一直不大的基础。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赵构也调整行政机构,改变策略,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抗金的力量。

苗刘兵变的第三的影响就是为岳飞之后的冤死埋下了伏笔。赵构本身就害怕军队威胁他的政权,在这次政变之后使赵构不信任武将。在之后的统治期间,他频繁地调动兵马,意图达到“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目的。使得北宋重文轻武的政治传统在南宋变得更加的严重。赵构不信任武将的程度也在岳飞事件中达到高潮。即使岳飞多么能打,但是只要威胁到自己的皇权,赵构也只能将他铲除。

苗刘兵变影响了赵构后面的外交政策,宁愿用金银换得苟且偏安,也不愿武力收复失地。奠定了之后南宋求和谈判的主要基调。这就是苗刘兵变的影响。

标签: 苗刘兵变

更多文章

  • 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明末清初地图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这就是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部将郝永忠(又称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袁宗第等人一改消灭明朝的既定策略,转而联明抗清。在夔州、远安、竹溪、施州广大区域的崇山峻岭之

  • 夔东十三家——17世纪中国陆地上明的遗臣为光复明朝最后的一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在明末清初的诸多政权中,绝大多数的政权老百姓是不满意的。但是,却有一个政权由农民起义军发展起来,在清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抗清,并最终壮烈的走向了灭亡。这个政权就是后明政权,又称作夔东十三家、川东十三家、夔东四家。后明夔东十三家政权在明末清初是一个少有的令百姓满意的政权。在四川的后明政权至少基本

  • 抗清夔东十三家是哪十三家?后来他们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

    我们一直说的抗清夔东十三家到底是哪十三家?后来怎么样了夔东十三家,或称川东十三家、西山十三家、夔东四家,是清初活跃于川、鄂、陕、豫诸省的反清势力。张献忠战死,郝摇旗、刘体纯、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白文选、袁宗第、李来亨等联合王光兴、谭文、谭诣、谭宏(反清地主武装),以兴、房、竹、巫、奉一带为根据地

  • 统一度量衡发生在什么时候?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从“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今0.23公尺,1标准升约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铭文可知,当时统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哪些?和现在比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统一度量衡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

  • 度量衡揭秘:用于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统称(统一度量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度量衡,统一度量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为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度量衡器具秤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起初国家统一的局势尚未形成,计量方式因地域和国情的差异大为不同。传说黄帝“设五良”、“少昊同度量,调律吕”。最初的度量衡单位都以

  • 书同文的历史进程介绍 秦始皇书同文字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书同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强行在列国推行“书同文”,并在期间发生焚书坑儒等惨烈的事件,并在其后千年中常常遭到痛斥,但是书同文的历史进程仍不可小觑。历史上对于“书同文”更多的评价是促进了秦令的推行,促进了统一多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书同文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我国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书同文图片伴随着秦统

  • 关于阿杜瓦战役的评价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埃塞军队的胜利无疑是个奇迹,但奇迹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孟尼利克皇帝在强敌临境的态势下,一方面采用缓兵之计,稳住对手,一方面积极备战,进口武器装备,弥补自己军队的不足。 其次,孟尼利克皇帝非常重视后勤。反观意军,后勤不力导致军心不稳,才发起贸然进攻。意军由于不熟悉战场地形,各旅之间缺乏协同配合。

  • 阿杜瓦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面对突变的局势,意大利的厄立特里亚总督巴拉蒂里将军并不在意,他轻松地打垮了曼加夏的部队。巴拉蒂里回到意大利时,受到了英雄般的热烈欢迎。当他走入国会时,全体议员起立向他致意。巴拉蒂里承诺,要将孟尼利克“装在笼子里运回罗马”。巴拉蒂里认为,埃塞军队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他的作战计划非常简单:将埃塞军队引

  • 阿杜瓦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意大利

    19世纪,在欧洲列强竞相争夺海外殖民地时,与英国修好、并得到英国庇护的意大利,把目光锁定了埃塞俄比亚。1885年,意大利出兵占领马萨瓦,准备在红海沿岸建立殖民地。埃塞俄比亚皇帝约翰尼斯四世奋起反击。然而,由于双方军事科技的差异异常悬殊,意大利军队并没有受到多大伤害。作战中,意军仅靠升起侦察气球或是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