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揭秘秦朝沙丘之变的背景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3/12/25 7:37:32

沙丘之变的背景,沙丘之变是秦始皇死后赵高拉拢李斯密谋篡改遗书,害死扶苏,扶胡亥上位的一次政变。那么沙丘之变的背景是什么呢?秦始皇出游,途中病逝。赵高害怕天下因皇帝逝世发生变故,没有对外宣扬;并且他想借此机会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

胡亥像

沙丘之变的背景也包括赵高的家庭背景和蒙毅的恩怨恩怨。赵高的父亲是秦王的远亲,因犯罪被施罪刑,母亲沦为奴婢,赵高因此也是身份卑贱。秦始皇因他勤奋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还让他教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学习判案。赵高聪慧过人很快便被胡亥赏识跟信任。

有一次赵高犯了罪,秦始皇让蒙毅查案,蒙毅公正不阿,按律法要处死赵高。后秦始皇却突然赦免了他的罪行,还恢复了他的职位,从此赵高便对蒙毅心生怨恨。秦始皇死后,赵高害怕公子扶苏登基后,蒙毅会被重用,对自己不利,便想利用此次秦始皇病逝除去他们,让胡亥登基,于是便有了沙丘之变。

后赵高想劝说李斯,遭到拒绝,李斯效忠于秦始皇,不愿意做有负于先皇又背弃公子扶苏的事。李斯认为这是不忠不义之事。而赵高以商汤、周武为例博得世人称赞,最终李斯因一己私欲答应了赵高。

所以沙丘之变的最重要的策划人就是赵高,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沙丘之变的过程

通过沙丘之变,赵高顺利的让胡亥登上皇帝宝座,而沙丘之变的过程惊心动魄,每个细节都是必不可少的。

李斯像

秦始皇出游随行的还有胡亥、赵高、李斯。他们离开咸阳后到达云梦,然后是浙江,江苏,到达平原津的时候皇帝病倒了,经医治无好转,终于熬到了沙丘,秦始皇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才让赵高写遗诏给扶苏,让扶苏回咸阳给自己办丧事。

沙丘之变的过程如何呢?遗诏还没有送出秦始皇就死在了沙丘。李斯担心路途遥远,先把皇帝的死讯公布了会引起天下大乱,便跟赵高商量到咸阳以后再公开。他们把皇帝的尸体安放在一种可调节温度的车中,安排了几个信的过的宦者陪乘,因为秦始皇平日行动诡秘因此并没有人怀疑。李斯让赵高送出遗诏,不料赵高却想借此机会篡改诏书,扶胡亥登基,遭到了李斯的反对。李斯认为这样是不忠不义之事,赵高便苦口婆心劝说李斯,终于两人都因一己之私篡改了诏书。诏书上说因扶苏与蒙恬率军屯边,十几年来没有任何功劳,赐剑自尽。

而蒙恬被污蔑与扶苏同谋,为臣不忠,跟扶苏一同赐死。诏书由胡亥的心腹做使者送出。扶苏看到自己的父亲要让自己自尽,痛苦不已。而蒙恬觉得此事多有蹊跷劝扶苏上奏确定一下,扶苏是个孝子认为父亲让自己死自己必须得死,拔剑自尽了。蒙恬不愿自杀便跟随使者去往周阳狱中。胡亥赵高开始心虚,不敢回咸阳,待扶苏死讯传来才急忙赶回咸阳,将秦始皇安葬后胡亥就顺利登基了,这就是沙丘之变的过程。

沙丘之变的结果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著名的政变,那沙丘之变的结果是什么呢?秦始皇在游行途中病危,到达沙丘时病逝,赵高迟迟不去给扶苏送遗诏,还不敢对天下公布秦始皇的死讯。

赵高像

赵高便把秦始皇的遗体秘密的安置在可调节温度的车内,秦始皇的游行车队从井陉到达九原时,秦始皇遗体开始散发恶臭,赵高等人便让随行的人在车上放了许多的鲍鱼,借着鱼的臭味来掩盖尸体腐烂的味道。赵高拉拢李斯一起篡改诏书,害死了公子扶苏。到达咸阳后公布了皇帝死讯。

沙丘之变的结果导致胡亥顺利登基,他把秦始皇葬在了骊山皇陵,用融化后的铜水灌入堵住地下水。让工匠在墓室安装了带机关的弓弩,有人靠近墓穴时就会被射中。还让后宫未生育的嫔妃都去陪葬,而墓穴建好后,害怕那些工匠泄露墓室的秘密,把他们全部封在了墓穴中。

赵高也因胡亥登基而升官,做了郎中令,成了朝中有地位的权臣。后向胡亥进言要杀死蒙氏二兄弟,子婴劝胡亥不要杀秦国的这两位重臣;提出要是诛杀忠臣而扶立品行不端正的人,在内会失去君臣之间的信任,在外会使将士们意志涣散。胡亥不听信忠言杀死了蒙毅,蒙恬也服毒自杀。赵高扫除了自己在夺权路上的障碍,又报了自己的私仇,一举两得。

沙丘之变的结果便是赵高因为自己的私人恩怨害死朝中的两位重臣,并加快了秦朝的灭亡。

沙丘之变的真实性

沙丘之变是历史上有名的政变,由于时间久远,沙丘之变的真实性也引发人们的争议。

扶苏画像

《史记》里记载的这件事有很多疑点。秦始皇在沙丘病重身亡,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并没有病重只是风寒,是赵高趁火打劫送了他一程,后联络李斯拥立胡亥,刺死扶苏,逮捕蒙氏两兄弟。司马迁在《蒙恬列传》中写到:赵高说蒙毅阻止胡亥做太子,胡亥也是以此给蒙毅定罪,说明秦始皇生前至少想过立胡亥为太子。

这样历史公认的二世之立能不能定为篡位就成了一个疑团。秦始皇对胡亥疼爱有加,带他一起出游就能证明,让赵高做胡亥的老师也能证明。《蒙恬列传》记载: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但是这也不能排除胡亥通过沙丘之变登基的可能性,反而说明秦始皇生前要立胡亥为太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胡亥登基是否是秦始皇本意,沙丘之变的真实性是历史的谜。

沙丘之变任何一个细节都是机密,那么司马迁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所以司马迁记录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便很可疑。赵高劝说李斯跟胡亥时,与吕不韦劝说异人跟阳泉君的话像复印版一样。这就不能排除司马迁写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以吕不韦为例子。而《史记》所记载的东西只是大部分是真实的而已。所以仅仅根据史上记载,是不能来明确判断沙丘之变的真实性的。

标签: 沙丘之变

更多文章

  • 逍遥津之战简介 逍遥津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曹魏名将,张辽,孙权,合肥之围,三国,凌统,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指的是公元215年,曹魏名将张辽以八百步卒逆袭孙权,继而打败孙权亲自率领的十万大军于逍遥津(合肥境内),从而解除了合肥之围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随后,又击溃了孙权、吕蒙、甘宁、凌统、蒋钦等断后的军队,差一点生擒孙权。《三国演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记述的就是这次战役。历史背景东汉末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张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

  • 汉朝郡国制是怎么诞生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国制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

  • 郡国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两者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郡国制

    汉代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

  • 秦朝二世而亡的最大原因:超越时代的郡县制(郡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郡国制

    作者:长乐夜未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施政主要有以下几点致命弊端,导致了关东六国皆反,秦朝二世而亡:首先、在统一后并未休养生息,百姓并未真正从秦的统一中获得免于战争后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被秦国的徭役征发弄得欲仙欲死,对百姓无恩,苛待百姓,则百姓愿意反秦。其次、 当时秦国根本不该搞彻底郡县制。 群县制

  • 历史上的赵高是个奸臣,但不一定是个太监!(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一提到,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指鹿为马”,“沙丘政变”的宦官,给人留下了一个歹毒,凶残的形象,不可否认的是,赵高的出现加速了秦王朝的崩塌,但是赵高到底是不是一个太监呢?很多史学家对此产生了质疑,他们纷纷考证,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第一,赵高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担任了“中

  • 赵高专政对秦朝造成巨大损害,随时可能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专政

    赵高专政的三年,是好事不做而坏事做尽的三年:非但“葬”始皇骊山和“覆土”骊山时,暴殄天物,极尽奢汰;而且利用窃取的权力,大量聚敛财富,化公为私,致使赵高“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另外,赵高为了完全控制二世胡亥,恣二世胡亥之所为,“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不惜血本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骊山未毕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赵高专政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赵高是谁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最开始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务是服侍始皇帝。关于他进入秦宫的说法历来纷杂。赵高是赵国的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但是在赵国灭亡之后,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这才进入的秦宫,也有一种说法是赵高不是宦官,传为宦官实属后世误传。赵高,出生年月不详,嬴姓,赵氏。赵高是秦国的权臣,在秦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