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 这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6 更新时间:2024/1/19 0:46:20

历史上孙权曾经六次进攻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这场据说“八百破十万”的逍遥津之战是孙权第二次攻打合肥,也是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被辽以少胜多的打败,在这次战役后还被人取了“孙十万”的外号,可以说是很惨了。

其实这次张辽能赢主要凭借的一点是奇袭,当时的情况这样的,张辽带着八百死士(酒足饭饱后),趁天亮之时(吴军将醒未醒之时)突击吴军,吓得孙权躲进高垒,张辽看达到成效就突围回城了,张辽吓了一次吴军后,搞得吴军士气低落。

之后围攻合肥的时候,由于刘馥把合肥的墙修的太好了魏军的多方防御准备做的太好了,而孙权军队却气势低迷,配合差(当时东吴是私军制,由门阀土匪组成的私兵)。

孙权看合肥久攻不下,就产生了退意,想要撤退回家,撤军之际又自己托大,带一千人断后,此时张辽在孙权身后追击,但是孙权身后的不是归途,是已经被张辽拆毁的逍遥津之桥,孙权到了逍遥津桥边,已经是绝望了。

但是在这个危机时刻,孙权的部下灵机一动,鞭打了孙权的马屁股一下,帮助战马越过断桥,可以说如果孙权的战马不好,孙权的性命大概就交代在这里了。

而且史书上说张辽突击人马八百,不意味着曹军在合肥驻扎的总军力八百。而孙权的十万大军,怕也没有十万(古代很多兵力都是吹着说的,为的就是吓到合肥守兵,没想到被人家吓到了)。

"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这种说法不能全部当真,只能说张辽的这八百军在战斗初期起到了一个打压敌军士气的作用,在战争初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作用,并非八百破十万,但是张辽此战,依然是全三国屈指可数的优秀战绩。

标签: 孙权逍遥津之战张辽刘馥

更多文章

  • 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策,张辽,项羽,三国,孙权,逍遥津之战

    逍遥津之战,孙权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率七千人打的落花流水,狼狈而逃,孙权甚至差点被活捉。张辽亲自带八百敢死队,一直杀到孙权的跟前,要跟孙权单挑,孙权吓得不敢动。这一战,孙权丢人现眼,张辽名扬天下,连小孩听到张辽的名字,都不敢哭了。试想,如果逍遥津之战,是孙策率军,结果会怎么样呢?张辽能赢

  • 汉朝郡国制是怎么诞生的?意义作用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郡国制

    西汉(前202年~8年)两百年间的疆域和政区变化很大,初期的版图小于秦代,北方的河套地区为匈奴所占有,南方五岭以南为赵佗所割据(见南越),东南(今福建、浙南)地区和西南(今贵州、云南、川西南)地区也脱离了中央政权的管辖。全境只有四十余郡,其中大部分郡属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诸侯王国所有,汉初诸侯王国地位

  • 郡国制和郡县制有什么区别?两者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郡国制

    汉代郡国制汉朝承袭了秦朝“郡县制”这种行政区划管理制度,与秦行政区划不同的是,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这种两种并行制又称“郡国制”,两汉时期虽郡国并行,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朝初期,刘邦面对拼凑起来的诸侯势力和亡秦后的六国背景,首要任务是:勉力维持稳定局面,铲除异姓

  • 秦朝二世而亡的最大原因:超越时代的郡县制(郡国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郡国制

    作者:长乐夜未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其施政主要有以下几点致命弊端,导致了关东六国皆反,秦朝二世而亡:首先、在统一后并未休养生息,百姓并未真正从秦的统一中获得免于战争后实实在在的好处,反而被秦国的徭役征发弄得欲仙欲死,对百姓无恩,苛待百姓,则百姓愿意反秦。其次、 当时秦国根本不该搞彻底郡县制。 群县制

  • 历史上的赵高是个奸臣,但不一定是个太监!(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一提到,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指鹿为马”,“沙丘政变”的宦官,给人留下了一个歹毒,凶残的形象,不可否认的是,赵高的出现加速了秦王朝的崩塌,但是赵高到底是不是一个太监呢?很多史学家对此产生了质疑,他们纷纷考证,赵高是一个文武全才,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第一,赵高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担任了“中

  • 赵高专政对秦朝造成巨大损害,随时可能崩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高专政

    赵高专政的三年,是好事不做而坏事做尽的三年:非但“葬”始皇骊山和“覆土”骊山时,暴殄天物,极尽奢汰;而且利用窃取的权力,大量聚敛财富,化公为私,致使赵高“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齐也”;另外,赵高为了完全控制二世胡亥,恣二世胡亥之所为,“造千乘之驾,万乘之属”,不惜血本地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骊山未毕

  • 沙丘之变:赵高李斯篡改诏书处死扶苏拥立胡亥(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胡亥,扶苏,李斯,赵高,秦始皇,赵高专政

    秦始皇很厌恶谈论“死”,因此群臣中没有人敢于提关于死的事。待到他病势更加沉重时,才命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事务的赵高写诏书给长子扶苏说:“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诏书已封好,但却搁置在赵高处,没有交给使者送出。秋季,七月,丙寅(二十日),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丞相李斯因皇帝在都城外病逝,唯恐各

  • 赵高是谁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最开始只是秦国的一个小小的宦官,他的任务是服侍始皇帝。关于他进入秦宫的说法历来纷杂。赵高是赵国的宗室远亲,也算半个贵族,但是在赵国灭亡之后,众多兄弟都被施以宫刑,其母受刑戮。这才进入的秦宫,也有一种说法是赵高不是宦官,传为宦官实属后世误传。赵高,出生年月不详,嬴姓,赵氏。赵高是秦国的权臣,在秦始

  • 赵高:从底层爬上权利顶端导致秦国加速灭亡(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高,赵高专政

    赵高是赵国的宗室的远亲(也有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家族败落后流亡到秦国。赵高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导致身体部分残缺,后面被收入隐宫——秦朝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囚犯的地方。赵高兄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神话》赵高剧照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就让他任中车府令,管皇帝的车马,并且还让赵高教胡亥断案。赵高本就是个察

  • 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 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是什么(赵高专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高指鹿为马,赵高指鹿为马的目的,赵高专政

    秦二世胡亥时期,特别是李斯逝世后,赵高成了秦国的丞相之后,他野心勃勃,不甘于屈居人下,成天想着篡夺帝位,但是赵高平日里结党营私,贪赃枉法,朝臣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向着赵高的。于是赵高想了一个办法来判断哪些人是反对他的。一日朝堂之上,赵高牵来了一头鹿,说是得了一匹千里马,要进献给陛下。胡亥虽然年幼,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