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路易九世是世界史上少见的亲民国王(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法国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路易九世是世界史上少见的亲民国王(第七次十字军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3/12/26 4:11:05

路易九世(1214-1270年),被尊为"圣路易",法国卡佩朝第九任国王(1226-1270年在位)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中的楷模,

人送绰号"完美怪物"。

作为卡佩王朝第九任国王,路易九世被奉为中世纪法国乃至全欧洲君主中的楷模,并被后人尊称为"圣路易",曾经发起第七次、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尽管没有给法国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圣路易"的统治给法国带来一个稳定繁荣的时期,加强了法国王室的权威地位。

在中世纪的欧洲,要成为一个模范君主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虔诚的基督教信仰,参加十字军东征,执法公正等,而他具备了以上的全部。尽管他没有给法国带来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但他有效的统治,给法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繁荣的时期,加强了法国王室的权威和地位,为法国王室在半个多世纪后的英法百年战争的沉重打击中仍屹立不倒,并进而形成法国民族国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他是卡佩王朝的第九任王,在他的祖父腓力二世等前辈的努力下,法国王室已经结束了困守"法兰西岛"的尴尬处境,虽然还没有在整个法兰西建立起中央集权,但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最有实力的人。他的父亲、骁勇善战的路易八世没有为卡佩王朝增加多少产业,年纪轻轻就到上帝那里报告去了,留下了12岁的路易九世及其母布朗歇这对孤儿寡母。路易九世在位的前10年由太后布朗歇摄政。在路易九世的早期教育中,布朗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母亲的引导下,从小基督教精神已经成为他思维的有机组成部分。他后来的行为充分显示了这一点,他每天坐两次祢撒,就寝前念50遍《圣母经》,午夜起身参加神甫在教堂举行的晨铸。他毫不吝惜地捐钱给修会,并成为圣芳济修会的一员。有时,他甚至还效法耶稣给门徒洗脚,而亲自给济贫院的盲人洗脚。但他的虔诚也给法兰西带来过损害,他严禁异教的流传,设立火刑场和异端裁判所,对待犹太人尤其苛刻,烧毁他们的经书,强迫他们带犹太人的标志等。

他的虔诚也表现在他对十字军东征的狂热上。他参加了第七次和第八次十字军东征,成为十字军东征史的尾段。前一次从1248年延续到1250年,年轻气盛的路易以倾国之力出击,据说有14万大军,1800多军舰,目标是萨拉丁后人统治下的埃及。但在占领了达米埃塔港之后,就遇上瘟疫袭击,使得元气大伤。十字军进攻开罗途中,前来迎战的埃及苏丹萨利赫突然在军中病死,形势似乎大好,但由奴隶组成的埃及近卫军在萨利赫的爱妾珍珠小枝率领下仍然打败了疲惫的十字军,御弟图瓦伯爵捐躯,圣路易本人也"光荣地"沦为阶下囚,交纳了80万金币的罚金后才获释。此战对埃及的历史影响更大,阿尤布王朝因此覆没,开始了"奴隶王朝"的统治。

后一次从1269年到1270年,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圣路易不顾国内大多数贵族的反对,带领6000骑士和3万步兵进攻突尼斯。开始时势如破竹,但瘟疫总爱跟他作对,这一次,他病死于诡异多变的北非沙漠中。按今天的观点,他的东征是失败的,但按那个时代欧洲的骑士精神,无论被俘还是死于征途都是一种很大的荣誉,正因为如此,在他病死27年后,他被罗马教廷追认为圣徒,赢得了"圣路易"的尊号。

路易九世的马上战绩还不止于此,早在少年时代,就曾御驾亲征击败过英王亨利三世精心策划的入侵,后来同亨利三世签订《巴黎条约》,互相交换领地,亨利三世作为封臣对路易九世行臣服礼。后来又同西班牙的阿拉贡国王海梅一世签订《科尔贝条约》,基本上奠定了两国以比利牛斯山为界的局面。总的来说,路易九世在欧洲基督教国家中实行睦邻政策,不主动挑起战争,以公正和宽大为原则处理彼此的争端,使他的时代成为中世纪西欧地区少有的橄榄枝飘舞的时代,这也是他获得很高声誉的原因之一。

他对法国影响更大的还在于他的司法改革,于同时代英国的司法改革方相反,法国的改革是将司法权收归王室法庭所有,规定叛逆、矫诏、铸假币等重要案件均必须在王室法庭审理。他还在王室领地之外实行"国王40日"制度,即地方诸侯在遭受侵害后,40日内不得实施报复,只能上诉王室法庭,由国王裁决,这就剥夺了诸侯"先斩后奏"的权力。圣路易还禁止司法决斗、血亲复仇等落后的风俗。与司法改革同时的是币值改革,规定王室领地只能流通王室的铸币。

圣路易不愧是世界史上少见的亲民国王,他每次做完祢撒之后,会坐在樊尚森林中接受任国民的申诉,并亲自审理案件。如上所述,他会亲自给穷人洗脚。他自己掏钱或利用公款建立医院、救济院、招待所、盲人院及赎身妓女的住所,每次视察时,每天总要供给120个穷人的饭,其中3人可以和他一同进餐。他还服侍过麻风病人吃饭。

欧洲对路易九世的声望及敬重主要由于他仁厚的个人特质的吸引力大过于他所拥有的军事权力。在他的时代,他是基督教国君的典范。

他的司法和币值改革是法国在迈向中央集权国家道路上的坚实一步。另外,他作为"完美怪物"留给后世君主的模范作用,也应该加上去。而由他促成的火刑场和异端裁判所,则是他的重要影响中令人不安的一部分。

更多文章

  •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怎么发生的?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法国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教皇英诺森四世支持,远征埃及。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埃及杜姆亚特,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但是被由将领拜巴尔率领的钦察奴隶骑兵(马穆路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在曼苏拉(Mans

  •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十字军东征,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过程

    1248年法国和埃及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是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的。这位国王在位期间,因为其诸多要求高标准的举措,被奉为中世纪时期法国乃至当时整个欧洲国王中的楷模,被称为“完美怪物”。他的征战心愿得到了国内教皇英诺森四世支持,开始率军远征埃及,战争持续到1254年,被称为第七次十字军东征。第七次十字

  •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领导者:腓特烈二世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腓特烈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1194年12月26日-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母亲为西西里的康斯坦萨(由诺曼人统治的西西里王国唯一的女继承人)。他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边防区(马克)的耶西(Jesi Mark Ancona),是亨利六世夫妇唯一的孩子。腓特烈二世异常注重皇帝的威严,留下了

  •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什么时候?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神圣罗马帝国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年-12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为耶路撒冷第二王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但此次不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埃及的苏丹Al-Kamil与腓特烈二世缔结了十年和约,并把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相赠。1229年3月18日,腓特烈二世成为耶路撒冷

  • 十字军东征的结果:第六次东征收复了耶路撒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十字军东征,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简介中需要提及中世纪时西方的宗教。十字军东征和宗教有关,在中世纪,基督教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还有一种是以希腊为中心的东正教。而在北非和西亚地区,伊斯兰教是主体。十字军东征是由天主教发起的。十字军东征图片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天主教发起了东征,东正教参与到了其中。天主教国家法

  • 关岛战役战前双方有着怎样的准备?投入了多少的兵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日军在关岛建有三个机场,其中第三个机场尚未竣工。最初日军对关岛的防御并不重视,直到马绍尔群岛失守,日军才开始加强关岛的防御,日军对关岛的增援比塞班岛成功多了,大批援军和物资运上了关岛。关岛的守军是陆军步兵第二十九师团、第四十八独立混成旅团、第十独立混成联队、第五十二高炮大队以及海军第五十四警备队,共

  • 关岛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就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1944年7月21日,晴空万里,风平浪静,正是交兵的好天气,凌晨开始,美军就以6艘战列舰、3艘护航航母、8艘巡洋舰和32艘驱逐舰进行直接火力支援,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战术,军舰和飞机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协同攻击,规定舰炮弹道不得高于365米,飞机投弹高度不得低于457米,这样舰炮与飞机就能发挥更大威力

  • 第二次关岛战役的起因是什么?是在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岛战役,美国

    简介1944年6月美国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逐岛进攻”的战略改为“蛙跳战术”,即越过日军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岛屿夺取太平洋上最关键最重要的据点,切断日本的海空交通线建立美国的海空军战略基地。因此美军决定绕过加罗林群岛直取马里亚纳群岛,其目的是要攻克塞班岛、提尼安岛,夺回关岛,突破日本的内防御圈。美太平洋舰

  • 库尔兰战役:有去无回的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回首二战的所有战争,让人难忘的战史很多,历史一般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是非也多是由胜利者来定义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在史学上这方面还是不如其他学科,有更超然公正的定义。撇开历史功过是非的争论,愈是深入历史真实,愈会发现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愈是含糊,那分界线是那么的不清晰,甚至不存在。但是,有一点历史真实

  • 关于库尔兰战役的评价如何?库尔兰战役有什么战略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库尔兰战役,苏联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最重要政治成果,是从德军手中解放了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库尔兰半岛外)。德国丧失了重要的粮食、原料基地,德军则丧失了赖以实施翼侧突击威胁在东普鲁士进攻的苏联红军的有利基地,苏联红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胜利,使芬兰加速退出战争。战役结果,使德军在波罗的海沿岸的集团失去了战略意义。苏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