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什么?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1/19 0:43:59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终于登上了皇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整个靖难战争期间,南北双方相互拉锯了好一段时间。而这期间的转折点就是白沟河战役,它既是历史上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之一,也是燕王朱棣的翻身之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

白沟河之战发生在建文二年,当时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率军60万讨伐朱棣。之前我们都以为靖难之役是朱棣攻打朱允炆的战斗,实际上在战争初期,朱棣只是龟缩在北平城内。他时不时的袭击一下周围城市的明军和藩王,燕军中最强悍的朵颜三卫就是这样得来的。可以说朱棣早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果在朱允炆此时能够派出得力的大将出兵平叛的话,就没朱棣什么事了。但是朱允炆不知道是不是眼光有问题,他竟然选择了花花公子李景隆。

说起李景隆我们就不得不深谈一下,这个人素称知兵,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和燕王朱棣还是不错的朋友。你想这样的人带兵打仗能打赢吗?虽然李景隆在北平城下一败再败,但是建文帝依然对他深信不疑。要知道当时瞿能父子、盛庸铁铉平安都将朱棣打的惨败,可是建文帝却钟情于花花公子。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白沟河之战也是如此。

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讨伐朱棣,他闻讯带二十万人迎战。燕军在一个名叫苏家桥的地方被明将平安伏击,伤亡惨重。后来瞿能父子和平安联手将朱棣打的落花流水,他只能率军退去。但是第二天又率军来战。在这场战斗中朱棣更是拼死力战,三次更换战马。由此可见当时的战斗到底有多激烈。后来李景隆率部断了朱棣的后路,可以说战场形势一片大好,花花公子李景隆这次也没有掉链子。但是在傍晚,突然刮起旋风。不幸的是这阵风竟然将李景隆的将旗刮断了,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情。要知道在古代将旗折断往往意味着主将将会有不好的遭遇,而且对全军士气有很大的影响。白沟河之战也是如此,将旗被刮断南军士气大挫。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本来胜券在握的南军彻底被击败。在这场战斗中,瞿能父子阵亡,李景隆也逃掉了。从此建文帝再也组织不了大规模的讨伐,只能被动挨打

建文四年,朱棣直取南京,朱允炆焚烧宫殿后失踪,李景隆开门投降。可以说白沟河之战是整个靖难战争的转折点,我们不能说建文帝没有机会。谁让他自己没有抓住呢?所以就只能被自己的叔叔推翻,大家以为呢?

标签: 白沟河之战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李景隆为何荣获“大明战神”这一称号(白沟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景隆为何荣获“大明战神”这一称号,白沟河之战

    被称为大明战神的李景隆,是因为他很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因而得此誉称吗?李景隆,明朝开国将领李文忠之子,但丝毫没有继承其父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而是自负妄为,胆小怕事,毫无领兵之才,由于逢战必败因此被讽刺笑称“大明战神”,网友纷纷惊呼高端黑。李景隆承袭了其父的爵位,却丝毫没有继承其父李文忠的军事才能,

  • 三国贾诩被称为“毒士”,却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文和乱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文和乱武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而三国之中,都有不同的谋臣集团,在这浩大的谋士集团中,总有佼佼者,但最后能得到善终的似乎不多!其中就有这么一位人称“毒士”的贾诩贾文和,他不仅能乱世中发挥自己的才华,晚年还得到了善终!连易中天也品评贾诩为三国第一聪明人,甚至超越了诸葛亮和郭嘉。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

  • 三国最强谋士是谁?贾诩改变了整个三国格局走向(文和乱武)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贾诩,三国,谋士,,文和乱武

    大家都熟读三国演义,提到最厉害的谋士,绝对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是诸葛亮,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听我道来。窃以为诸葛亮最厉害的是“智”,而是“谋”。三国中的谋士有很多,贾诩、郭嘉、许攸等都是。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厉害的,我会选择贾诩。“谋”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但谋士贾诩赋予了“谋”更多的含义。对于贾诩自己

  • 贾诩简介:最早跟随曹操被倚重的谋士之贾诩生平(文和乱武)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贾诩,三国,魏国谋士,文和乱武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

  • 董卓并非汉末第一流武将,为何是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挟天子令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挟天子令诸侯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将安重荣有句名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颠破不灭的真理。具体到汉末乱世,“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逻辑再次上演,率先导演这一幕的是凉州人董卓。公元189年,汉朝政府发生宫廷政变,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城内。依靠着军事力量,他

  • 揭秘:曹操为何“挟天子令诸侯”背后的历史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三国,挟天子令诸侯

    “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孙权和刘备迫不及待地称帝。也不知道这中原军阀割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背后:只有他肯接纳汉献帝(挟天子令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汉献帝,三国,,挟天子令诸侯

    “挟天子令诸侯”向来被称为曹操重要的政治战略。“挟天子”的事情,董卓作过,李催做过,可都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成了众矢之的,招致天下诸侯的攻击。凭什么汉献帝到了曹操手上就可以“令诸侯”了曹操为了“挟”这个天子,背了一世的骂名,孙权、刘备口口声声就是“汉贼”如何如何。可笑的是,曹操临死也没有篡位,倒是孙

  • 谁建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人结局如何(挟天子令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挟天子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使曹操事业成功的关键策略,其意义不下于诸葛亮在“隆中对”时为刘备提出的战略设想。那么,给曹操提出这个重要建议的人是谁呢?按曹操谋士的智商与名气,许多《三国演义》读者可能会想到荀彧、郭嘉、程昱、荀攸等人。但他们都不是。出这主意的,是陈留人毛玠。不过,毛玠说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 尼西亚帝国:成为了新文化的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尼西亚帝国,十字军

    尼西亚帝国的经济昌盛为其文化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拉斯卡里斯王朝发展文化事业的活动使尼西亚成为13世纪东欧和东地中海新的文化中心。拉斯卡里斯王朝统治者大多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饱学之士,他们在发展国家经济、进行军事与外交活动的同时,积极支持文化活动。狄奥多尔一世把发展文化作为稳固新政权的措施之一。他

  • 尼西亚帝国有着怎样的思想文化?尼西亚帝国的民族意识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尼西亚帝国,十字军

    一些学者认为,尼西亚帝国的统治标志着“希腊”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兴起;但是他们也指出,这种民族意识的兴起并没有对官方的“帝国”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传统的看法(拜占庭帝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并未改变,这一点可以从尼西亚皇帝们的子民“Rhomaioi”的称呼中得以说明。尼西亚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是再征服运动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