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九子夺嫡是哪九子?揭秘四阿哥胤禛篡位之谜

九子夺嫡是哪九子?揭秘四阿哥胤禛篡位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560 更新时间:2023/12/24 23:28:31

导读:中国历史上,皇子们为争夺储君地位的斗争屡见不鲜,雍正皇帝的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那么,雍正皇帝是怎样登上皇位的?他真的是矫诏吗?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九子夺嫡是哪九子?

“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九个儿子争夺皇位的事件。这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原太子)、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帝)、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祯。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皇子,其中皇二子允为皇太子。但皇太子长大之后,对于康熙迟迟不死感到着急,同时也怕康熙皇帝哪天变了主意,会立别的兄弟做皇帝。于是便同索额图等人结成太子党,暗中培养势力,企图谋害康熙,夺取皇位。后来被康熙皇帝觉察,康熙一怒之下于四十七年(1708年),将其废黜。康熙废掉皇太子之后,储位空虚,这样诸位皇子之间争夺储位的冲突骤然激化。后来,康熙曾一度恢复允的太子之位,但是允不思悔改,再次密谋篡位,又被康熙废黜。从此,康熙到死也没有再提立储之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据说康熙驾崩之前曾经将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允、皇八子允、皇九子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八人招至御前安排后事,并命隆科多草诏传位于皇四子胤。康熙驾崩7天后,隆科多公布了康熙的遗诏,宣谕:“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几天后,胤在太和殿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雍正元年。

胤的继位就像是一块石头丢进了原本平静的湖面,让清廷内外动荡不已。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悄悄开始流传。较早见于记载者为《大义觉迷录》,其中说:“先帝欲将大统传与允,圣躬不豫时,降旨召允禵来京,其旨为隆科多所隐,先帝宾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传旨,遂立当今。”“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允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故,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随将允调回囚禁。太后要见允,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

近代也有学者认为康熙临终前召“八人同受面谕”值得怀疑。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

但是,对于改诏一说,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首先是皇十四子的问题。康熙在选立储君问题上确实是在犹豫。开始确实有考察皇十四子允禵的意向。但是,允禵在西宁建立衙府、收受贿赂,引起康熙的不满。所以,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之时让允禵回到前线,而让皇四子代为祭天。说明康熙此时已无传位皇十四子的意思。而对皇四子似乎更加器重。另外,雍正改“十”为“于”说也站不住脚。因为,根据清朝的用语规范,传位诏书均写为“传位皇某子”。如果将其中的“十”字改成“于”,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就读不通了。而且清代的诏书中“于”与“於”字是不能互用的,诏书中用的都是“於”字,没办法改。此外,清代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满文是竖写的,很难更改。至于,雍正让十四弟把“祯”改为“”字,是为了表示避讳,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雍正囚禁允,只是表示雍正对允手中的军权不放心,不能以此说雍正就是篡位。

综合以上史料,可以看出雍正是合法继位的。康熙比较欣赏雍正那种雷厉风行而又粗中有细的性格,认为他能够在自己百年之后,扭转自己晚年政治上的颓风。康熙晚年让雍正代为祭天,就说明康熙早就有选立雍正为自己的继承人的考虑,因为在封建社会,祭天是天子独有的特权。此外康熙选中胤,还因为他喜欢胤的儿子弘历,康熙生前曾将弘历接到宫中亲自指导,康熙到围场打猎或批阅奏章,都要弘历在一旁侍奉。康熙让雍正继位,也许真的有隔辈的考虑,他要为大清立下两代英主。这在乾隆陵前的《裕陵神功圣德碑》中,也可以找到佐证,这些都说明无论传位的诏书是真是假,康熙确实是要立雍正为继承人的。

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言也许是那些不甘失败的皇子和不满雍正严厉的政风的官吏们故意制造来诋毁他的。雍正篡位的故事也只是心怀好奇的人杜撰的传奇而已。

疑点:

雍正即位确有可疑之处。

虽然说代行祭天确实可以算是一个证据,但是之前十四子出征时赐用天子仪仗且皇帝亲率全体官员送行这个性质也不比代行祭天差。两相比较,祭天是临时的,如果不是当天康熙“偶感风寒”,就自己去祭了,不会叫人代替;既然自己去不了,这样的大事又不可废,那总得有个去替皇帝行事的,派了四子只能说康熙确实很欣赏他,但要说凭这个偶然且带有迫不得已性质的“重用”就能推断是要传位于他,显然分量不足。相反,当年十四子出征时的安排可是有意的计划好的。

至于说晚年让十四子远离身边是被排除嗣位可能的表现,我觉得也有些武断。康熙身体一向健壮,且死时也才虚岁69,并不算很老。就是最后死前这一次病,起初也不过“偶感风寒”而已,并没露出下世的光景,其病情是突然恶化的。因此不能说明是有意要使十四子在皇位交接时不在场。相反,当年那么高调地对十四子委以重任并公开表现其地位,如果任务尚未完成时忽然无故将其调回,反倒像是失宠的暗示。

最后,文中提到的下列疑点始终是无法解释的:“据史料记载,康熙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晚八九点钟驾崩的,召胤进畅春园是在这天的凌晨一两点钟,也就是说在胤到达畅春园之前,康熙已经将八人急召入宫,宣布了遗诏的内容。而后来雍正自己说有八人同时受诏书是他继位后的七年。如果此事是真的话,一直受人怀疑的雍正也不会等到七年之后,同受面谕的八人大都变化了时候才拿出这一证据。所以这一证据极有可能是雍正为了掩盖自己改诏篡位的事实而伪造出来的。”而且宣布继位人选,所有的皇子都叫来了,单单不叫继位这个人来(这个人也一样在皇帝身边,又没像他十四弟那样在万里之外),倒也稀奇。

更多文章

  • 清朝后妃50岁后不再侍寝 而她60岁还在陪康熙(清朝后妃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德妃,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可以说是我国历朝历代中,“规矩”最多的朝代,对普通百姓制定了许多规矩,对读书人更是百般限制,稍有逾矩,就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不仅对士民如此,清朝后宫也制定了许多规矩,而且有些规矩相当奇葩,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项规矩:后妃50岁后不再侍寝。网络配图这条规矩实在令人费解,只要皇帝喜欢,凭什么后妃50岁

  • 清朝后妃制度是怎样的?皇帝为何喜欢大圆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后妃制度

    古代皇帝选妃,历朝历代都有各自的选妃制度。规则,大多类似,没有太多的出入。《礼记》记载了周朝的后妃等级制度:“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侍妇,八十一御妻。”有了制度,接下来就是选老婆的标准。这个标准,不同朝代,差别还是很大的。先秦之前,几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那会是王公大臣送自己漂亮女儿

  • 清朝服饰之:清朝后妃朝褂(清朝后妃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后妃,朝褂,清朝服饰,清朝后妃制度

    朝褂即后妃及贵族女性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清代后妃的朝褂形制大致分三种,皇太后、皇后、皇贵妃朝褂饰五爪金龙纹,贵妃、妃、嫔朝褂饰五爪蟒纹。皇子福晋以下朝褂形制只一种,皆饰蟒纹。(1)按《大清会典》规定,有三种款式,均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这三种朝褂领后均垂明黄色绦,绦上缀饰

  • 1939年西班牙内战结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班牙内战

    1939年3月28日 佛朗哥的军队穿过街垒,控制了马德里,40多万共和军在一些城市相继投降,从此,长达32个月的西班牙内战结束。网络配图1936年1月15日,西班牙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法西斯主义的统一战线组织——西班牙人民阵线成立;同年2月16日,在议会选举中,西班牙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而19

  • 老兵回忆西班牙内战:认为国际纵队是正义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老兵,西班牙内战,二战,

    西班牙《国家报》5月10日称,德尔默·伯格的家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哥伦比亚郊外的一处丛林中,距离旧金山3个小时的车程。一个当地居民在热心指路后说:“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它只会通往一些废矿场。”在山路上走了大概2英里之后,需要上一个陡坡才能找到伯格的家。退休之后,伯格在这里购买了1公顷杂草丛生的狭长地

  • 西班牙内战的华人指挥官谢唯进:被授予解放勋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班牙内战,国际纵队,弗朗哥

    谢唯进又名芝祥,字用常,是重庆璧山县广普镇人。191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中学,在校期间,受进步书刊影响,成为学生中的五四运动代表。1919年10月中学毕业后,他怀着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李富春、李维汉等150位青年学生,在上海黄浦江码头,登上“宝勒笳”号法国邮轮,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春,由

  • 历史上的今天7月18日 西班牙内战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7月18日,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内战爆发在77年前的今天,1936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初一),西班牙内战爆发。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阵线建立,参加者有左翼共和党、共和同盟、社会党、共产党等。2月16日,人民阵线在选举中获胜,组成联合政府。左翼共和党基罗加任总理。人民阵线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释放

  • 明朝内阁制度对明朝有着怎样的影响?是好是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对君权的制约作用有限。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因此明代的君主专制比前代尤甚,助长了君主专制。形成了明代宦官的专权。明代内阁因缺乏法定的地位和权力,只是政务的辅助机构,通过

  • 明朝内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和其他朝代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明朝内阁制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从永乐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皇帝“其不接见臣下而能统治天下者,以有阁臣票拟故耳”。但是,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已经取得彻底胜利的皇权中,又拿出一部分给阁臣分享

  • 明朝内阁的运作方式是怎样的?都是怎么管理的(明朝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内阁制度,明朝,内阁

    内阁大臣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以往,按大明祖制,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大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后人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