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强渡德拉瓦河:新泽西起义和特伦顿战役(粮草战争)

强渡德拉瓦河:新泽西起义和特伦顿战役(粮草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1/19 0:49:45

1776年的冬天分外漫长和寒。大陆军除了承受心理上的负担外,还要忍受严寒带来的困苦。部队败至宾夕法尼亚,一切物资俱匮乏。士兵没有营帐、毯,身上没有冬衣和鞋袜,不少人还穿着夏季发的单衣,光着脚。雪上加霜的是,军营里又流行起伤寒病和肺炎,营养不良加上缺医少药,病号们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士兵开小差的越来越多,也有军官说三道四,与华盛顿唱反调。部队大量减员,只剩下5000人。英国某些报纸甚至预言,华盛顿及其军队即将“土崩瓦解”。

大陆军在各地的募兵活动也遭到冷待,部分支持革命的家族开始持观望态度,恐慌情绪各州蔓延,华盛顿的领导才能再次受到质疑。有人说,华盛顿此时不屈服、不绝望,表现出了他过人的坚毅性格和领导才能,但这显然是溢美之词。事实上,华盛顿在12月17日的一封家书中悲观地写道:“现在,我们的生死存亡,完全仰赖能否迅速招到新兵。若不能,我想我们快要输掉这场战争了。我们期望不满英国的新泽西居民会信心满满、坚毅不屈,但他们非但没有反抗,还投靠了豪将军。”就在华盛顿对新泽西州居民感到愤怒时,一场席卷新泽西的起义却正在酝酿。

新泽西和纽约都是荷兰人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在英荷战争中才成为英属殖民地。沃野千里的新泽西不仅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还是北美的交通要冲,地处北美两大都会——纽约和费城之间。以宾夕法尼亚州为根据地的“教友会”和纽约商人在这里都颇有势力。威廉·豪相信叛乱即将结束,便在12月13日下令士兵过冬,停止攻击大陆军。但他仍命令黑森雇佣军等部队进驻新泽西州腹地,建立各类哨站,协助保党恢复英国统治,并接受所有居民向英国重新宣誓效忠。

新泽西州的保王党势力可谓强大。随着英军进驻和大批教友派居民逃亡宾夕法尼亚,新泽西各地居民基本都向英国重新效忠,大批黑奴甚至也向英军投诚,以图争取自由。然而,英军进入新泽西州后便四出搜掠,因为军队补给都要经大西洋越洋运送,远远不够用。到1776年12月,英军已连续征战四个月,士兵的军装与鞋子大都破损,伤兵也急需休息。然而,英军补给线被拉长后,粮食补给出现困难。无奈之下,威廉·豪12月初下令各地驻军自行搜集粮食及燃料过冬。为免搜集行动变质,他明令士兵必须向地方家庭付费,军官也必须以清单详细列出军队所需,不得任意夺取。然而,搜集物资行动迅速变为掠夺。英军及黑森士兵大多没有付款,连借条单据也没写。如果新泽西州农户拒绝上交,英军便强行征用。

由于英军各种物资都短缺,士兵开始搜掠睡床、毛毯及鞋袜等物,最后发展为任意掠夺。威廉·豪虽然多次严令禁止,甚至准许宪兵绞死犯罪军人,但情况仍不断恶化。此外,黑森雇佣兵及随军妇女也恣意烧掠。他们往往骑着马车,抢走沿途房屋的所有钱物,预备战争结束后带回黑森。相比之下,大陆军士兵虽然也搜掠物资,但大多是小规模的偷盗食物,故没有激起民愤。除了抢掠,英军与黑森士兵也强奸妇女。威廉·豪并不承认英军有大规模强奸妇女,因为他只收到一宗强奸案报告,且该案的受害者不愿意起诉。故此威廉·豪认为,所谓大规模强奸只是革命派的宣传伎俩。然而,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的州长、法官及神职人员都收到大量强奸及轮奸报案,而且受害者包括老人、孕妇以及幼童。犯案者也不限于下级士兵,军官也有涉及。

英军及黑森雇佣兵的恶行迅速激起新泽西州居民猛烈反抗,甚至部分效忠派居民也加入其中。这些平民经伏击走散的英军小队,更以军官为首要目标。他们在开火后便立即逃跑,威廉·豪也险遭不测。英军和黑森雇佣军压力大增,每日都有军官及士兵伤亡。威廉·豪下令英军可以将伏击英军的平民即时绞死后,又加剧了民间反抗,使地方局势完全失控。

与此同时,华盛顿派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特拉华河岸布防,召集新泽西州的民兵领袖到各地收集情报以备反攻。民兵准将菲利蒙·迪金逊受命后,到特伦顿北面的亨特敦县视察。他发现当地的民情汹涌,大量平民早已自发攻击英军的搜掠部队。迪金逊不等华盛顿命令,便迅速协助平民组织攻势。12月15日,钱伯士上校带领一支民兵袭击了安维镇附近的英军巡哨。稍后,他们又在特拉华河岸、特伦顿往富莱明顿、特伦顿往普林斯顿三条道路埋伏,专门攻击特伦顿的搜掠部队。黑森雇佣军及英国龙骑兵不断遭遇伤亡。到12月20日,特伦顿的驻军已无法控制北面特拉华河的码头,通往普林斯顿的道路更是布满了大陆军的伏兵。

英军忙于应付北方的亨特敦民兵时,西面的宾夕法尼亚州平民亦加入反英战列。受华盛顿所托,宾夕法尼亚州民兵准将詹姆士·伊荣在特伦顿对岸防守。然而,伊荣非常好战,眼见部队有近30门火炮,且有平民的支持,便决定私下发动进攻。12月17日,他在火炮掩护下,率军渡河攻打特伦顿东南的码头,袭击了黑森猎兵哨站,放火烧毁了数座房屋,然后撤走。英军得悉哨站遇袭派人增援时,伊荣已率部回到宾夕法尼亚州。18日早上,伊荣率领两倍于昨日的突袭部队再次攻打哨站,黑森士兵再次受挫。21日晚,他下令民兵涂黑面孔,潜行渡过特拉华河,再由东面进入码头,放火烧掉数座房屋,然后在夜色掩护下撤退。这种连番攻击最终令黑森雇佣军士气大挫,惶惶不可终日。

12月12日,大陆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授予华盛顿全权指挥战争的权力,华盛顿终于能放开手指挥了。关于这件事,华盛顿特意向大陆会议表态:“也许有人会说,这种权力委托给别人使用过于危险。我只能这样回答:急症需猛药。我真诚地宣布,我毫无追逐权力的欲望。”除了武器和物资缺乏,华盛顿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应该用崇高的爱国思想和奉献精神来教育将士。他想起了《常识》的作者托马斯·恩。此时,潘恩已投笔从戎参加了大陆军,曾先后在军中担任秘书和副官。华盛顿于是请他发挥笔杆子的威力,替困境中的大陆军编写宣传材料。潘恩理解华盛顿的意图,立即着手写作。每晚,他在微弱的灯光下,把一面鼓当作书桌,伏案疾书直到深夜。19日,名为《美国人的危机》的章脱稿。

潘恩笔力雄劲,他在文章的开篇就写道:“这是考验人心的时刻,有些喜暖厌寒、见风使舵的爱国者,一旦遇上眼前的危机,便怯于继续服务他们的国家了。但也有些坚毅不屈的爱国者,在危机当前仍挺身而出。这种人应当赢得举国上下男男女女的爱戴与感谢。现在,英国向我们施行的暴政犹如炼狱,无人能轻易克服。但我们大可相信:今天,我们付出血汗,是为了获取光辉的胜利。”这篇文章在出版当日,就被大陆军广为传播,军队士气大。随着《美国人的危机》传播到北美各州,美国革命出现复苏迹象。

长岛突围大撤退以来的四个多月,大陆军连遭失利,在人们心里抹上了一层浓浓的阴影。现在特别需要有场胜仗振奋军心和民心,挫挫敌军气焰。大陆军渡过特拉华河后,两军隔江对峙半个多月,将士们得到了休整。12月中旬,约翰·卡德瓦拉德上校率领一支费城志愿军赶来增援,补充了新鲜血液。20日,沙利文率将军的残部前来报到,使华盛顿的总兵力增加到将近6000人。不久,寒潮一到河水就会全部冰冻,那时,敌人会从冰上发起进攻。华盛顿认为,要抢在敌人行动之前打一次突袭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更多文章

  • 普林斯顿战役结果:美军战胜英军(粮草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普林斯顿战役,美国,英国,粮草战争

    在237年前的今天,1777年1月3日 (农历冬月廿四),普林斯顿战役,美军战胜英军。普林斯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北美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

  • 古罗马的战车赛是尼卡暴动的起因吗?一场毁掉国家的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古罗马虽有战车,但是由于马蹬没有发明,所以无法组织大规模骑兵,故而罗马实际控制的地域要么是环地中海地区,或者离地中海不远的岛屿(比如英国),一旦需要深入内陆,明显力有不逮。说道古罗马体育,就不得不提罗马帝国的战车竞赛(chariotracing),它是这个古老而强大的帝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

  • 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532年年初,君士坦丁堡城中蓝党与绿党之间发生了冲突。蓝党认为查士丁尼一世登基是自己的功劳,因此蛮横骄纵,对居民实施恐怖手段,而对其政敌绿党成员迫害尤甚。在一个竞技日(通常认为是儒略历1月11日),绿党责骂当时在场的查士丁尼一世偏袒蓝党,结果把蓝党也卷入了骚乱,两党党徒在赛车竞技场爆发了激烈的斗殴。

  •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532年1月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爆发的平民起义。尼卡为希腊语,意即胜利。起义因参加者高呼“尼卡”而得名。尼卡起义拜占庭期举行赛车会,并且形成特殊的组织——吉莫。它依驾车人的服色分为蓝党(以东正教徒为主)和绿党(以一性派教徒为主)。蓝绿两党的政治观点和宗教观点不同,因而经常发生斗争。政府则利用吉莫

  • 汉匈百年战争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匈百年战争,汉匈战争,汉朝,匈奴

    首先,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而这些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于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后,匈奴只能远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环境极为严苛,在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经成为了问题,所以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

  • 一次泄密的发生,导致汉匈百年战争,泄密者竟然还能封为天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邑之谋,汉武帝,匈奴,聂壹,军臣单于,王恢,汉匈百年战争

    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

  • 汉匈战争格局的传奇将领揭秘霍去病的骑兵部队(汉匈百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去病,汉匈百年战争

    作为农耕文明的中华大地,其实一直缺乏培养骑兵部队的沃土,骑兵作为一种贵族部队,除了战马培养贵以外,骑兵的人才培养也是一种需要长期投入的成本。而中国历代上,能够长期延续这种贵族传统的时期本就不多。而且因为各种政治因素,出身边疆的骑士很难成为朝中重臣,朝中无人不好办事,这就导致历代中华朝代在与草原民族的

  • 汉匈战争数百年:汉军借军事优势屡发动战略进攻(汉匈百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匈奴,汉军,战争,,汉匈百年战争

    汉匈几百年的大战,引起了当代军事学术界的关注,对汉匈双方谁是主动进攻方、谁是防守方有过许多争论,大多认为匈奴是主动进攻方。笔者认为:从战争的起因看,匈奴是主动进攻方,但从战争的实践过程和战略意图来看,汉朝是主动进攻方。判断战争谁是主动进攻方,一般是根据战场的位置和双方战略决战时谁是主动进攻方。汉匈几

  • 阿孙平克溪战役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阿孙平克溪战役,美国

    阿孙平克溪战役(英语:BattleofAssunpinkCreek),或称为第二次特伦顿战役(英语:SecondBattleofTren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新泽西州特伦顿市。英军部署正当华盛顿进驻特伦顿市之际,英军已经开始行动。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爵士在12月2

  • 阿孙平克溪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揭秘阿孙平克溪战役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阿孙平克溪战役,美国

    阿孙平克溪战役(英语:BattleofAssunpinkCreek),或称为第二次特伦顿战役(英语:SecondBattleofTren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新泽西州特伦顿市。1776年12月26日,大陆军在特伦顿战役俘虏了接近900名黑森士兵,于翌日撤返宾夕法尼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