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粮草战争是什么?粮草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粮草战争是什么?粮草战争的背景与过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56 更新时间:2024/1/21 18:43:12

粮草战争(英语:ForageWar),是指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1月至3月期间,新泽西州民兵与英国军队的多场战斗。

1777年1月3日,英军在普林斯顿战役落败,退守不伦瑞克市一带。由于牧草无法在冬天生长,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奥爵士派出多支搜掠小队,到郊区征集粮草。

不过,英军的搜掠部队却屡遭平民攻击。这些民兵独立于大陆军体制之外,早于新泽西州起义时期,已多次攻击西新泽西的英军哨站。后来大陆军在特伦顿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接连大胜,令到新泽西各地的民兵大受鼓舞,攻击的次数与范围便不断增加及扩大。1777年1月起,英军每日都有人员伤亡被俘,直到3月后牧草恢复生长、英军搜掠小队无须出勤之时,战争才告平息。

英军在粮草战争受到重创。在三个月的战斗中,英军的战损人数最少有900人,超过大陆军在特伦顿战役俘虏的黑森士兵总数。此外,由于新泽西州的英军被围困于数座小镇,令到驻扎环境恶劣,军队难以补给,疫病开始横行。凡此种种,俱令到英军可作战的士兵数量急剧下降,而且士气更形低沈。自此直到独立战争结束,英军再也无法恢复1776年季的战力。

背景

1776年8月至11月,英军在多场战争中接连击败大陆军,成功恢复纽约州大部分地区的殖民管治。接着一个月,英军新泽西州西部追击乔治·华盛顿的败兵,直到后者横过特拉华河进入宾夕法尼亚州为止。

当时,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的战略目标共有两项。第一是镇压北美叛乱,第二是恢复殖民管治。故此,何奥将士兵分散到新泽西的多个哨站及主要乡镇,运用武力优势,扶植各个地方的效忠派居民,并吓使革命派居民服从。另外,何奥又颁布特赦令及效忠令,准许所有居民向英国重新效忠。这些软硬兼施的手段一度取得成效,令到美国革命陷入信心危机。

不过,英军却受到地方民兵反抗,而在1776年12月中逐渐丧失武力优势。由于英军及黑森士兵在郊区掳掠强奸,激发新泽西州的平民自行组织民兵,攻击英军的巡哨及搜掠部队,是为新泽西州起义。这些民兵并不受大陆军的指挥,却与大陆军互相配合,令到英军逐渐失去军事优势,进而削弱何奥各项恢复殖民的政策效力。1776年12月26日及1777年1月3日,特伦顿战役及普林斯顿战役先后爆发。大陆军不但两次击败英军,更反将英军逐回不伦瑞克市的大本营,使到英军陷入武力劣势。英军牢不可破的迷思就此结束,大大鼓舞了新泽西州民兵反抗英军。

最后,冬季天气令到英军必须外出搜掠物资,为起义民兵制造机会。在18世纪,军队仍然依赖兽力搬运物资,故此必须有充足的粮草喂饲牛马,否则军队的补给马车将全部不能使用。由于英军一直欠缺补给,何奥只好派出搜掠部队离开基地,到郊区搜掠各种物资。这使熟识地理的新泽西州民兵有机可乘。

战事

粮草战争在普林斯顿战役结束后便告开始。1777年1月4日,梅登黑一支英军补给车队遭到民兵突袭,夺走了大量棉衣。随后数日,艾塞克斯县的纽瓦克、伊丽莎白镇、史彭克镇;森麻实县的邦德溪镇都有英军遇袭。其中伊丽莎白镇及史彭克镇俱连续三日遇袭,英军更有近100人于史彭克被俘,并损失了两个集团军的备用物资。逃脱的英军全部向南撤退,回到珀斯安博伊及南安博伊港口。

何奥深知英军战线过长,会令到兵力分散。故此,他在1月5日下令放弃新泽西州北部的据点,将士兵全部撤回安博伊及不伦瑞克。他又大幅增加搜掠部队的编组人数,确保部队不会寡不敌众。身在纽约州的乔治·克林顿得悉英军撤退后,旋即率领民兵南下追击,并重夺哈肯萨克及大部分北新泽西的失地。

与此同时,华盛顿率领大陆军刚好抵达摩利斯镇过冬。当时大陆军的士兵陆续因服役期满离去,令到军队规模比1776年12月底更为细小,不能发动另一场战役;而华盛顿本人也忙于招募新一批三年服役期的士兵,并且联络大陆议会及各州议会支援,故未能外出作战。不过,华盛顿得悉民兵的胜利后,即把握机会。他派出手下多名军官外出,各自率领少量的大陆军兵,协调新泽西州各地的民兵,使各地民兵在必要时可互为支援。

1月中下旬,新泽西州民兵对英军的攻击急剧增加。在东新泽西起到西新泽西:板布里奇顿在23日遭到攻击;拉利藤河河岸有英军巡哨于20日遇袭;不伦瑞克大本营在17日遇袭;般咸镇在16日及23日受袭;奎宝镇(Quibbletown)在16日及23日受袭,一支英军在30日于镇外遇袭;森麻实县县府也在20日及22日遇袭。

1776年1月最大规模的战事,发生于20日森麻实县府东北面的一座磨坊。当日民兵准将菲利蒙·迪金逊率领400名民兵及50名大陆军兵,遭遇英军一支超过500人的搜掠部队。迪金逊部队在战事的实际行动已经不明,但他及华盛顿向议会汇报时,都指出民兵包抄了英军侧翼,迫使对方后退,遗下大量补给物资。迪金逊的民兵一共带回了43轮补给马车、104匹战马、115头牛及60至70只羊,俘虏了12名英军,自身只有数人死伤。

磨坊之战令民兵更受鼓舞。他们向英军的施袭未必胜利而归,但整体损失却比英军轻微。踏入2月,英军与民兵开始互相设下埋伏,引诱对方进入陷阱。威廉·厄斯金在2月1日于般咸镇北面的墨图根派出诱敌小队,成功引诱一支弗吉尼亚民兵攻击。当厄斯金率领两个旅的伏兵涌出之时,弗吉尼亚民兵竟然未有逃走,反而向英军正面攻击,并击破了一个掷弹兵团。英军最后在火炮掩护下向后撤退,并损失了百多人,与民兵死伤相若。

2月8日,康沃利斯率领12个步兵集团军离开不伦瑞克,试图引诱华盛顿前来决战;但华盛顿却安排民兵沿途狙击英军侧翼及后卫,使到英军无功而还,更有多人死伤。2月23日,查理斯·马胡德在史彭克镇突袭一支新泽西州民兵,却在追击期间于丛林遭到近距埋伏,被民兵及大陆军包抄攻击。这些部队既有爱德华·汉德的大陆军兵,亦有威廉·麦斯威准将的新泽西民兵,一共造成英军数十人伤亡。

整体而言,民兵与英军的交战在1月到3月之间从未间断。这些战斗集中在伊丽莎白镇、史彭克镇、板布里奇顿、奎宝镇及拉利藤河沿岸,但到3月已经蔓延至大西洋海岸的沙勾及蒙茅斯县一带。由于战事非频繁,双方都没有妥善纪录各场战事。弗吉尼亚军官亚当·史提芬形容,自己的部下平均每周出勤八至十次,已经不会被人数较多的英军部队吓倒,也将战斗视为平常之事;2月5日的《宾夕法尼亚周报》报道,也指费城每日都从各地接受到英军及黑森俘虏。要到1777年4月春季来临,牧草开始生长,英军停止外出搜集粮草,新泽西州民兵的袭击才逐渐平息。

标签: 粮草战争独立战争

更多文章

  • 强渡德拉瓦河:新泽西起义和特伦顿战役(粮草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新泽西起义,特伦顿战役,美国,乔治·华盛顿,粮草战争

    1776年的冬天分外漫长和寒冷。大陆军除了承受心理上的负担外,还要忍受严寒带来的困苦。部队败至宾夕法尼亚,一切物资俱匮乏。士兵没有营帐、毛毯,身上没有冬衣和鞋袜,不少人还穿着夏季发的单衣,光着脚。雪上加霜的是,军营里又流行起伤寒病和肺炎,营养不良加上缺医少药,病号们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士兵开小差的越

  • 普林斯顿战役结果:美军战胜英军(粮草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普林斯顿战役,美国,英国,粮草战争

    在237年前的今天,1777年1月3日 (农历冬月廿四),普林斯顿战役,美军战胜英军。普林斯顿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一场战役。1777年1月3日乔治·华盛顿的北美大陆军出其不意地向普林斯顿的查尔斯·玛沃德(Charles Marwood)带领的英国和黑森军队进攻获胜。1776年12月26日华盛顿在特

  • 古罗马的战车赛是尼卡暴动的起因吗?一场毁掉国家的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古罗马虽有战车,但是由于马蹬没有发明,所以无法组织大规模骑兵,故而罗马实际控制的地域要么是环地中海地区,或者离地中海不远的岛屿(比如英国),一旦需要深入内陆,明显力有不逮。说道古罗马体育,就不得不提罗马帝国的战车竞赛(chariotracing),它是这个古老而强大的帝国,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即使是

  • 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尼卡暴动,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

    532年年初,君士坦丁堡城中蓝党与绿党之间发生了冲突。蓝党认为查士丁尼一世登基是自己的功劳,因此蛮横骄纵,对居民实施恐怖手段,而对其政敌绿党成员迫害尤甚。在一个竞技日(通常认为是儒略历1月11日),绿党责骂当时在场的查士丁尼一世偏袒蓝党,结果把蓝党也卷入了骚乱,两党党徒在赛车竞技场爆发了激烈的斗殴。

  • 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东罗马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爆发尼卡起义,尼卡暴动

    532年1月在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城爆发的平民起义。尼卡为希腊语,意即胜利。起义因参加者高呼“尼卡”而得名。尼卡起义拜占庭期举行赛车会,并且形成特殊的组织——吉莫。它依驾车人的服色分为蓝党(以东正教徒为主)和绿党(以一性派教徒为主)。蓝绿两党的政治观点和宗教观点不同,因而经常发生斗争。政府则利用吉莫

  • 汉匈百年战争对中国有着怎样的影响?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匈百年战争,汉匈战争,汉朝,匈奴

    首先,从土地来说,匈奴世代生息繁衍的地方,如河套、阴山、河西等,接连为汉军所占领,并徙民实边,使之彻底汉化。而这些地方水草丰美,是最适于游牧之所在,失去之后,匈奴只能远遁漠北,但漠北苦寒,环境极为严苛,在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之下,匈奴生存都已经成为了问题,所以才有“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

  • 一次泄密的发生,导致汉匈百年战争,泄密者竟然还能封为天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马邑之谋,汉武帝,匈奴,聂壹,军臣单于,王恢,汉匈百年战争

    马邑之谋:汉武帝与匈奴首战,30万军为什么一兵未发?六月间,汉武帝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作为统帅统辖诸将;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数将共出,汉军总人数在三十万以上,分五路大军。军事安排方面,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将分别埋伏于马邑旁句

  • 汉匈战争格局的传奇将领揭秘霍去病的骑兵部队(汉匈百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去病,汉匈百年战争

    作为农耕文明的中华大地,其实一直缺乏培养骑兵部队的沃土,骑兵作为一种贵族部队,除了战马培养贵以外,骑兵的人才培养也是一种需要长期投入的成本。而中国历代上,能够长期延续这种贵族传统的时期本就不多。而且因为各种政治因素,出身边疆的骑士很难成为朝中重臣,朝中无人不好办事,这就导致历代中华朝代在与草原民族的

  • 汉匈战争数百年:汉军借军事优势屡发动战略进攻(汉匈百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匈奴,汉军,战争,,汉匈百年战争

    汉匈几百年的大战,引起了当代军事学术界的关注,对汉匈双方谁是主动进攻方、谁是防守方有过许多争论,大多认为匈奴是主动进攻方。笔者认为:从战争的起因看,匈奴是主动进攻方,但从战争的实践过程和战略意图来看,汉朝是主动进攻方。判断战争谁是主动进攻方,一般是根据战场的位置和双方战略决战时谁是主动进攻方。汉匈几

  • 阿孙平克溪战役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阿孙平克溪战役,美国

    阿孙平克溪战役(英语:BattleofAssunpinkCreek),或称为第二次特伦顿战役(英语:SecondBattleofTrenton),是美国独立战争于1777年的一场战役,发生于新泽西州特伦顿市。英军部署正当华盛顿进驻特伦顿市之际,英军已经开始行动。北美英军总司令威廉·何奥爵士在12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