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啥被活活饿死?(存邢救卫)

揭秘: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啥被活活饿死?(存邢救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41 更新时间:2024/1/25 23:00:41

齐桓公是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公元前698年,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齐国北杏(今山东聊城东)召集宋、陈、蔡、邾等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代替周天子充当盟主的诸侯,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您一定想不到堂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竟然是被饿死的?这是缘何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为何被活活饿死吧。

网络配图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公元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齐桓公晚年,同样陷入了历代君很难逃脱的这一魔咒。晚年的齐桓公日渐昏聩,宠信重用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谄媚邀宠的奸佞小人,导致齐国内政日趋腐败,国势日渐衰微。

网络配图

易牙本是齐桓公的一名厨师,有一天,齐桓公对易牙说:“我尝遍了你烹饪的山珍海味,唯有没尝过人肉的滋味”。易牙回家后,竟然把自己亲生的儿子杀掉了,烹饪后献给齐桓公品尝。齐桓公居然对他这种残忍的恐怖行为大加赞叹,竖刁为了能够时刻呆在齐桓公身边,竟然把自己阉割了,做了宦官。开方本是卫国人,他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诚,父亲死了也不去奔丧。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爱国君胜过爱自己的儿子,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父亲,认定这三个人就是天下最爱国君,对国君最忠诚的人。

因此,格外宠信重用他们。但是,管仲不这么认为,他凭着自己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看穿了易牙三人的真实的企图。他语重心长地劝谏齐桓公道:“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儿子都能残忍杀害,狠毒地去自残自己的身体,丝毫不爱戴自己的父亲,还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吗?”管仲在临终前,坚决拒绝了齐桓公提出让易牙任相的建议,并一再告诫桓公要防范易牙的野心和阴谋。可惜,管仲的这些肺腑之言全被齐桓公当做了耳边风,最后,齐桓公只得独自吞下自己酿成的苦果了。

网络配图

管仲死后二年,齐桓公重病不能上朝理事。此时,已经掌握朝中大权的易牙,立即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他伙同竖刁,派人把守宫门,假托君命,不准大臣入内。暗地里把齐桓公砌在一间封闭的小屋里,只留一个狗洞,每天派人从洞口探看齐桓公是否断气了。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后,易牙一伙同桓公几个儿子各拉一帮人马,为争夺王位厮打成一团。因为无人主丧安葬,导致齐桓公尸体腐烂生蛆,臭不可闻。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认为对己最忠诚的人害得如此凄惨,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标签: 齐桓公存邢救卫

更多文章

  • 齐桓公身后的衰败:源于他没用听从管仲的建议(管仲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齐桓公,鲍叔牙,管仲,,管仲相齐

    齐国国君带领大军伐鲁,军中有一个心事重重的管仲。齐军势如潮水,淹向鲁军,鲁军也不是吃素的,飞箭如蝗虫一样扑向齐军,但齐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就这么打起来了。可是齐军中有一个人却并不“奋勇”“争先”,他把盾牌往身后一顺,遮住了屁股,一蹿一蹿地就没影了,这就是管仲。所幸这次战斗齐军大胜,齐侯便不计较,不

  • 春秋历史上管仲死后齐国为什么没有人才可用?(管仲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齐恒公,人才,春秋战国,管仲相齐

    导读:管仲是齐桓公的相国,齐国的富强,全赖其力。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有很多人还不以为然。孔子曾经说他,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左衽了,就是已经变成向北方少数民族一样的装束了。然而,到管仲死的时候,齐桓公让他推荐一个相国,他竟然推荐不出来。不仅如此,齐国朝廷竟然是小人当道,污浊横流,一代雄主齐

  • 法家先驱管仲曾是出名窝囊废:打工被炒三次鱿鱼(管仲相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管仲,窝囊废,炒鱿鱼,春秋战国,管仲相齐

    导读: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辅佐齐桓公全方位打造齐国:在政治上将其打造成周王室的“代理人”;在军事上将其打造成攘夷的“急先锋”;从经济上将其打造成天下第一富国。齐国因此成为天下游戏的制定者。然而,就是这个奇才,当年却是出了名的窝囊废,在事业上留下很多不良记录:首先,工作

  • 16世纪欧洲最强大的君王——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五世(帕维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西班牙,罗马帝国,帕维亚战役

    卡洛斯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查理五世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是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1556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 ),罗马人民的国王卡尔五世(1519年 - 1530年),卡斯蒂利亚和莱昂国王

  • 法国历史上最受爱戴的国王之一:弗朗索瓦一世(帕维亚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弗朗索瓦一世,法国,帕维亚战役

    弗朗索瓦一世 (法语:François I,1494年9月12日-1547年3月31日),即位前通常称昂古莱姆的弗朗索瓦(François de Angouléme),又称大鼻子弗朗索瓦(François au Grand Nez),骑士国王(le Roi-Chevalier),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

  • 帕维亚战役什么时候发生的?帕维亚战役的过程及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帕维亚战役,罗马

    决定意大利战争结局的一次决定性会战,1525年4月26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军队在解救被法国围困的帕维亚城时,在兵力弱于敌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火枪的优势,以不到1000的伤亡歼灭法军八千余人,并将法军击溃,俘虏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简介帕维亚战役( Battle of Pavia,1525

  • 关于苏波战争的评价如何?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波战争,苏联,波兰

    英国历史学者A·J·P·泰勒认为波苏战争“大大地决定了以后20年或更长的欧洲历史。……秘密地及几乎不自觉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放弃了国际革命的理由。”否则布尔什维克人会提早20年出兵国外去“制造革命”。美国社会学家Alexander Gella认为波兰的胜利不单为波兰,也至少为整个

  • 苏波战争的详细战斗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苏波战争,苏联,波兰

    东欧混乱在1918年,东线的德军开始向西撤走。由德国扶植的地方政权、其它在德军撤走后自行成立的地方政权,以及意欲把那些地区纳入苏俄的布尔什维克人开始争夺那些同盟国遗下的空间。结果几乎整个东欧陷入动乱。1918年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发,务求以有限资源占据尽量多的土地。1919

  • 苏波战争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苏波战争,苏联,波兰

    波兰与苏俄的边界在凡尔赛条约中并未加以详细说明,战后1917年俄国革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崩溃;俄国内战;同盟国从东部阵线撤退;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尝试独立。波兰的国家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认为这是波兰向东拓展疆土的有利时机,计划通过联合中东欧其余国家建立一个波兰化的联盟海间联邦(Mi?dz

  • 西班牙大方阵——十六世纪初期欧洲战场的主角(切里尼奥拉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班牙,西班牙方阵,切里尼奥拉战役

    在欧洲历史上的15-17世纪,被称为大航海时代,也叫做探索时代或地理大发现时代。这个时期,欧洲的目光开始由封建落后的领土争夺转向外界的探索与发现,其中涌现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和冒险家,比如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在航海技术的发展和这些先驱的引领下,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之前不为人知的地区,使得人类对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