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日本政府并未完全执行

《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 日本政府并未完全执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187 更新时间:2024/1/4 5:46:19

70年前,即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开罗共同发表《开罗宣言》,宣示了三国联合对日作战的计划、目的及宗旨,并确定了战后对日本侵略者的处置问题。到今天,这一宣言已走过整整70年。

“这一宣言的意义在于,它在国际上宣示了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通过非法途径占领的领土是无效的,必须归还领土的原主权国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民才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开罗宣言》非具体地指出,日本应该归还以武力和贪欲攫取的中国领土。

阮宗泽说,《开罗宣言》等国际件早已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从中国窃取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而中国的钓鱼岛属于台湾宜兰县管辖,自然也包括在归还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

“从法律地位来说,随着二战的结束,钓鱼岛已经归还给中国,中国就恢复了对钓鱼岛的主权。”余民才说,日本政府要履行义务,同时还应该去制止个人或团体违反《开罗宣言》的行为。“比如说,个人或团体要去登岛,要在岛上居住等,那都是日本政府的责任。日本政府要制止这些行为,这是它应该履行的一项国际义务。”

“但从实际来看,日本政府并未执行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开罗宣言》的条款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阮宗泽说。

阮宗泽认为,《开罗宣言》为二战战后秩序奠定了一个基础,其与后来的《波茨坦公告》、《联合国宪章》等,都是二战后建立国际秩序的基本文件。阮宗泽说,“日本想挑战《开罗宣言》的合法性,就是要否定二战的胜利成果。”

阮宗泽表示,当下,日本方面依据《旧金山和约》,试图否定《开罗宣言》的有效性。

1951年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美国与战败国日本在美国旧金山签订了《旧金山和约》,并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然而,《旧金山和约》签订时,身为主要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并未参与。

“《旧金山和约》是当时美国、日本私下媾和所谈的条约,中国没有参加。”阮宗泽说,但《旧金山和约》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去安排中国的领土。“所以,中国方面对此和约一直不予承认。”

余民才表示,《旧金山和约》中,美国将所谓“钓鱼岛的施政权”交还给日本。“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讲,这个条约是无效的”。

他说,国际法中,条约的效力原则上只约束当事双方,不约束第三方。“《旧金山和约》中,中国没有参与条约谈判,更不是条约当事一方,《旧金山和约》涉及到中国的领土地位问题,就是无效的、非法的,对中国没有约束力。”

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积极推动“修宪”进程,阮宗泽表示,作为二战战败国,日本是一个不正常的国家。“所谓‘不正常’,就是指不允许它发展军队,而且没有集体自卫权。”阮宗泽说,安倍晋三想拥有集体自卫权,但受到宪法制约,因此希望通过修改宪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阮宗泽认为,日本的“修宪”行为,是在挑战整个战后秩序。

余民才表示,日本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对这一行为承担后果,《开罗宣言》的法律依据很明确。“不承认是你的问题,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种不承认是无效的。”余民才说。

标签: 开罗宣言日本政府

更多文章

  • 《开罗宣言》日本不服也得遵守:战后对日本的限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二战,日本,投降,,开罗宣言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943年12月1日23时30分,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议商定的《开罗宣言》同时在重庆、华盛顿、伦敦等地正式公布。70年来,作为战后处理日本侵略问题、保证亚太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国际文件,《开罗宣言》的意义和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深。一、《开罗宣言》体现了中、美、英、苏四大强国为首

  • 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 :为战后格局提供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波茨坦公告,二战,战后格局,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英国在德国波茨坦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确定了日本的侵略罪行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原则。在《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人士和团体纷纷表示,《波茨坦公告》是规范战后世界秩序特

  • 学者:《波茨坦公告》明确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日本,学者,钓鱼岛,,波茨坦公告

    我(作者田中信幸)20岁以后刚开始懂事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抓进监狱。在狱中给父亲写了一封“我认为你们参加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的信,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我与父亲围绕战争责任问题持续了10多年的对话。这里对此进行一个总结,也是父亲三次参与侵略战争给中国以及菲律宾人民造成过伤害的验证。作为我与父亲围绕战争责任问

  • 南海主权的依据:波茨坦公告的效力不可替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海,波茨坦公告,主权,

    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政府共同宣布《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下称《波茨坦公告》,也称《波茨坦宣言》),前苏联随后附署参加。发布《波茨坦公告》的目的是促令日本武装部队尽速无条件投降,以及日本投降时必须接受的各项条款。《波茨坦公告》是“公告”“宣言”,也是条约的一种表现

  • 明末三大思想家都有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末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明末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中国17世纪后半期社会进步思潮的代表。王夫之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的石船山麓,世称船山先生。明亡,他在衡阳起兵抗清,败后退至广东肇庆,在南明桂王政府中任职;桂林失陷后,长期隐藏在湘西地区的苗瑶山洞,自称瑶人。直到

  • 黄宗羲定律是什么?积累莫返之害是什么意思?(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宗羲,黄宗羲定律,积累莫返之害,明朝,清朝,明末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是著名的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历代的税法改革总结出了“积累莫返之害”,也就是如今我们所说的黄宗羲定律。那么黄宗羲定律究竟是什么呢,为何纵观历史,不管是哪朝哪代,最终都逃不掉黄宗羲定律的结果。黄宗羲定律是什么所谓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

  • 清学开山始祖顾炎武的诗有哪些?名言有哪些?(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顾炎武,明末三大思想家

    顾炎武全集顾炎武是明末清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史地学家、经学家、音韵学家,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并称为“三大儒”,还对于国家典制、天文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从而成为清代的一代宗师。他的作品记录了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夫之在哪些方面颇有建树,明末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和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晚晴三大启蒙思想家。王夫之画照王夫之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是在朝官员,他小时候开始是在兄长王介之教育下学习,后来父亲辞官回家后又在其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他的学问非常好,从小就喜欢读书,在

  • 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路易十六(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岁),波旁王朝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国王。他既是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国王,也是欧洲历史中第二个被处死的国王。欧洲历史中被处死的国王一共有

  • 路易十六刺激革命转向激进,路易十六出逃事件的教训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路易十六,法国,路易十六出逃事件

    1.托克维尔的错误论断关于路易十六为什么而死,托克维尔的论断是错误的,甚至是有毒的,误导了许多人,给了拒绝改革者以理由。托克维尔说路易十六之死是由于启动了改革。他认为: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古今中外很多坏政府的垮台不是由于启动了改革,恰恰是由于拒绝改革。路易十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