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帕尔战役:英国人狼狈逃窜,跑死了5万日军

英帕尔战役:英国人狼狈逃窜,跑死了5万日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36 更新时间:2024/2/11 21:31:39

1944年的3月份,日军当时集结了10万人的兵力,越过了印度边境,开始印度境内的英军发动了进攻,这就是著名的英尔战。

当时在印度的英军被日本人打怕,这些英军本身就是从缅甸被日军打出来的,所以说,听到日军10万人,来势汹汹的进攻他们,于是英军他们撒腿就跑,他们一跑,日本日本军队也就在后面穷追。可是这场的结果就是日军一共死5万多人,而英军却没有一枪一弹,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这次担任进攻任务的是日军的十五军,当时由于部队日军的骄傲轻敌,加时间仓促,日军第十五军团正式进军的时候,粮草并没有补充非的充分,每个人只携带了基本的干粮,而且弹药携带也不是很足。

一向细致的日军这次这么粗心呢?因为日本人之前已经英军交过几次手,英军的战斗力日军根本是不放在眼里的,他们认为这一次的战斗会非常的轻松,所以并没有做充分的准备!

当时日军的指,因为对这场战争估计非常的顺利,于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带多的干粮,而是胜利的时候缴获英军的就够吃的了。但是日军却在路上走了二十多天,才到达英帕尔前线,这个时候日军的粮草基本上,已经吃完了,能吃的都吃了。再加上路上遇到一印度游击队的一些抵抗,所以说日军的军队所有的东西在路上就消耗的差不多,所以说这个时候的日军,不得不挖野菜吃野草来填充自己的肚

同时英国军队跑的非常的快,又没有留给日军任何的吃的,所以说一直想吃英军的补给的日军,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随食物的短缺,又加上印度的糟糕的天气,所以日军中很多士兵开始出现了瘟疫、痢疾、霍乱、伤病等等,药品短缺最后很多人都是死翘翘,眼看没有任何希望的日军部队,最后不得已要进行撤退了,这场战役一时间成了英军的炫耀,并且被英国报纸大肆报道!

日军的军队最终死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半也最终灰溜溜的跑了,而这场战斗也是一直被人当做笑话看,追人没有追得上,反而把自己给累死啦,而日军经过这次消耗之后,在东南亚的兵力损耗的更大,后来随着中国远征军的持续作战,日军完全处于了被动防御的境地,最终在东南亚被中国远征军消灭掉!

标签: 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更多文章

  • 英帕尔战役英日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谁?这次战役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斯利姆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1891年8月6日生于布里斯托尔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斯利姆决心参与军事事务,1945年6月,斯利姆升迁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11集团军群)司令。1946年,斯利姆回到英国担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

  • 英帕尔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英帕尔战役(Battle of Imphal,日军代号:ウ号作戦,1944年3—7月),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于1944年3~7月在印度英帕尔地区对英印军进行的进攻战役。1944年3月8日,日本缅甸方面军发动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日军企图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并切

  • 明末党争源于京察:揭示了什么样的官场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末党争,京察

    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一场接一场的内部斗争逐渐拉开了帷幕,在每场战争中,都是所谓的正邪之争,其实在正邪的背后是一场巨大的阴谋……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前四年,朝政还算是比较清明。士大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提的。但从万历十五年开始,酒色财气都占了的明神宗开始怠政,开

  • 大臣拼命辞职,皇帝死活不让,明朝京察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察

    就像如今上班族要写工作周报、月报和年终总结一样,明朝的官员们也面临着KPI考核的压力。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明朝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

  • 京察斗争:“非升即走”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京察斗争

    明代外官三年一考察,京官六年一考察。尤其是京官的考察,牵动朝廷上下的敏感神经,明末持续五十多年的党争,到最后弄得腥风血雨,“东林党”的名号也普及到了市井乡野的角角落落,毫不夸张地说,起因就在于六年一次的“京察”。追了个讲政治圈游戏的美剧《纸牌屋》,腹黑男主有句名言:“权力跟房地产一样,越靠近中心就越

  • 清朝“顶戴花翎”,帽子后面的每一根羽毛都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顶戴花翎

    在清朝历史背景的古装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大臣犯了错,在没有进行详细审问、定罪之前,皇帝就会当朝宣布摘除其顶戴花翎。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曾经误以为所谓的“顶戴花翎”就是一顶帽子,其实并非如此,如果仔细研究一番,我们会发现其中大有学问。顶戴花翎是清代区别官员等级的一个特征,但并不是一目了然,区

  • 揭秘清朝的“顶戴花翎”到底是什么玩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顶戴花翎

    清末民初的大学问家齐如山晚年写有一本《齐如山回忆录》,该书根据自己的亲身所历记录了许多属于那个独特年代的见闻,今天读来,让人大长见识。原来,清朝有规定,凡是科考,考生必须穿官衣、戴官帽。由于参加科考的人太多了,根本没那么多官衣官帽。怎么办呢?朝廷就放宽了要求,免了官衣,但一定要戴官帽。官帽容易做,大

  • 清朝“顶戴花翎”里有秘密 竟然还可以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顶戴花翎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分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有红、蓝、白、金。按清礼仪,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

  • 泰纳鲁河口之战打了多久?泰纳鲁河口之战的结果及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国,日本

    泰纳鲁河口之战发生于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组成部分。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军终于打破了"零式无敌"的神话,并且首次获得了战场制空权。美军由于准备充分加之有空军配合,因此取得了胜利。战斗过程1942年8月16日,一木率领先头部队约1000人分乘6艘驱逐舰从特鲁克起航,前

  • 为什么会爆发泰纳鲁河口之战?泰纳鲁河口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国,日本

    泰纳鲁河口之战发生于1942年8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的组成部分。泰纳鲁河口之战美军终于打破了"零式无敌"的神话,并且首次获得了战场制空权。美军由于准备充分加之有空军配合,因此取得了胜利。战争背景日军大本营获悉美军在瓜岛登陆后,立即研究对策。8月13日决定一面按既定计划进攻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