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背景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背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1/22 22:57:41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背景介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袭击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这次袭击大大削弱了美国战舰舰队并导致了两国之间公开和正式的进入战争状态。日本领导人的最初目标,是要消除美国海军,夺取丰富的天然资源属地,建立军事战略基地,以保卫在太平洋和亚洲的日本帝国。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目标,日军占领了菲律宾、泰国、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群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新不列颠和关岛。加入美国对日战争的同盟国,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都已经遭到日本的进攻。

日本实施2个行动以保持战略主动权,并企图扩大其在太平洋南部和中部的防卫圈,但分别在珊瑚海和中途岛的海战中遭受挫败。中途岛不仅是盟军对从未战败的日本第1次重大胜利,它大大减少了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的攻击能力。至此,盟军已经在太平洋处于优势,这些战略上的胜利为他们提供了1个机会,从日本手中夺取战略主动权。

盟军选择了所罗门群岛(大不列颠的被保护国),特别是所罗门群岛南部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图拉吉和佛罗里达岛为首要目标。日本帝国海军在1942年5月已占领图拉吉并在附近构建了水上飞机基地。早在1942年7月,盟军越来越关注,日本海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的连结点开始建设1个大型机场。到1942年8月,日军有大约900名海军士兵在图拉吉岛及附近岛屿,2,800人(其中2,200多名为朝鲜工人)在瓜达尔卡纳尔岛。这些基地建成后,将保护日本在拉包尔的主要基地,威胁盟军供应和通讯路线,并建立1个临时区域以配合计划中对斐济、新喀里多尼亚和萨摩亚(“FS计划”)的进攻。日本计划1次性部署45架战斗机和60架轰炸机到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机场。这些飞机可以为到达南太平洋的日本海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

盟军入侵南所罗门的计划构思是来自美国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恩斯特·金恩。他建议进攻以阻止日军使用该群岛的基地,以威胁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补给路线,并利用它们作为出发点。在罗斯福的默许下,金还主入侵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由于美国支持英国的提议,即优先考虑在击败日本前先击败德国,太平洋战区不得不与欧洲战场争夺人才和资源。因此,美国将军乔治·马歇尔反对金恩的建议,并询问是谁人指挥该行动。金恩回答说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将进行自己的行动,并指示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进行初步规划。金恩终于在与马歇尔的讨论中取胜,与该入侵行动得到参谋表联席会议的支持。

瓜达尔卡纳尔将成为与道格拉斯·麦克瑟指挥的在新几内亚的盟军攻势的连接点,以攻占马努斯群岛和俾斯麦群岛,包括日本主要基地拉包尔。最终的目标是由美军夺回菲律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组建了南太平洋战区,由海军中将罗伯特.霍姆利自1942年6月19日起指挥,领导在所罗门群岛的进攻。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在珍珠港,被任命为盟军太平洋战区部队司令。

特混舰队

为筹备未来在太平洋的进攻,1942年5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少将亚历山大·范德格里夫特奉命把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从美国运送到新西兰。其他盟军的陆、海、空军部队被派往在斐济、萨摩亚、新赫布里底群岛和新喀里多尼亚建立基地。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埃斯皮里图桑托岛,被选定为总部和进攻的主要基地,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日期为1942年8月7日。

起初,盟军进攻计划只是针对图拉吉和圣克鲁斯群岛,而没有瓜达尔卡纳尔岛。然而,在盟军侦察机发现日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建设后,即把攻占该岛纳入该计划,而圣克鲁斯作战计划(最终)停止。日本人通过信号情报意识到,盟军在南太平洋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部队调动,但是得出的结论是盟军增援澳大利亚,或许是在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

“瞭望台”部队,包括75艘战舰和运输舰(包括来自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船只),于1942年7月26日在斐济附近集结,在7月31日离开前往瓜达尔卡纳尔岛前只进行了1次登陆演练。盟国远征部队现场指挥官是美国中将弗兰克·弗莱彻(旗舰是航空母舰萨拉托加号。两栖部队指挥官是美国少将里士满·特纳。范德格里夫特率领16,000名盟军(主要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参与登陆行动。

派往瓜达尔卡纳尔的部队是刚训练完毕,仅配备老式的手动枪机式步枪,只有微薄的10天弹药供应。由于需要尽快使部队投入战斗,策划者将他们的补给量从90天减少至只有60天。第1陆战师的部队开始面对即将来临的作战,代号“鞋带行动”。

登陆阶段

恶劣的天气使盟国远征军在日军没有发现下,于8月7日上午抵达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在图拉吉被美军部队俘获的1名日本守军黑濑大辅(当地日本守军3,000人中,4名最后生存下来的士兵之1)写道:每天有4架日本巡逻飞机从佛罗里达岛起飞成扇形展开,在佛罗里达岛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飞行以侦察敌人的活动。他写道:由于恶劣的天气条件,盟军入侵舰队没有被发现,如果盟军入侵舰队在8月7日的1或2天前被发现,盟军舰队及其飞行缓慢的运输机,有可能最终会被消灭。

登陆部队被分成2组:1组进攻瓜达尔卡纳尔岛,另1组进攻图拉吉、佛罗里达和附近的岛屿。盟军战舰炮击入侵的海滩,而美国航空母舰飞机则轰炸岛屿上的日军阵地及在图拉吉附近的基地,并击毁了15架日军水上飞机。

图拉吉岛和附近的2个小岛,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被编有3,000名士兵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占领。而3个岛屿上建设海军和水上飞机基地的886名日本帝国海军人员对登陆的海军陆战队进行激烈抵抗。虽然进攻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海军陆战队仍旧攻占了所有3个岛屿;图拉吉于8月8日被盟军攻占,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于8月9日被盟军攻占。此时,日本守军以被攻击得近乎只剩最后一人,而海军陆战队也有122人丧生。

与在图拉吉、吉沃图和塔纳姆博格的激烈抵抗相反,盟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登陆作战遇到的抵抗就轻微得多。8月7日早上9时10分,范德格里夫特和16,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科利和伦加点之间登岸。向连结点的推进中,除了被热带雨林“纠缠”外,他们没有遇到日军的抵抗,他们在晚间于连结点机场外大约1,000码(910米)停止了前进。第2天,抵抗依然微弱,前进的海军陆战队以所有的方式向伦加河前进并且在8月8日下午4时攻占机场。由伊藤门前指挥的日本海军建设部队和作战部队,在军舰炮击和空中轰炸的惊慌失措下,已经放弃了机场地区并逃至大约3英里(4.8千米)以西的马坦尼考河和告鲁斯点区,他们留下了食品、补给用品、完整的建筑设备、车辆,以及13具尸体。

在8月7日和8月8日登陆作战期间,以拉包尔为基地的日本海军飞机,在山田石祥的命令下,数次攻击盟军两栖部队,击中美军运输舰乔治·埃利奥特号(2天后沉没),对驱逐舰贾维斯号做成严重损害。2天的空袭中,日军失去了36架飞机,而美军因战斗及意外事故中失去了19架,包括14架舰载战斗机。

在这些冲突后,弗莱彻十分关注他的航空母舰战斗机及舰载人员的损失,担心日军空中攻击对他航空母舰的威胁和他的舰艇的燃油水平。弗莱彻在8月8日晚上从所罗门群岛撤出他的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由于失去了舰载机的空中掩护,特纳决定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回他的船只——即使部队只有不到一半的物资和重型设备被卸载上岸。于是,特纳计划整个8月8日晚上,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图拉吉尽可能卸下大量的补给品,然后他的船在8月9日早上离开。

那天晚上,在运输舰下卸货物时,由澳大利亚海军少将维克托·克鲁奇利指挥的2组负责掩护的盟军军舰,被来自拉包尔和卡威恩海军基地的,由三川军一海军中将指挥的第8舰队之7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偷袭并击败。在这场萨沃岛海战中,1艘澳大利亚军和3艘美军巡洋舰被击沉,并有1艘美军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被重伤。日军有1艘巡洋舰中度受损。三川军一因为不知道弗莱彻已把航空母舰撤走,所以没有攻击没有收到掩护的运输舰便把舰队撤回拉包尔。三川之所以如此行动,是因为其担心在次日白天收到盟军舰队的攻击。特纳在8月9日晚上撤出所有剩的盟军海军部队,而留下在岸上没有太多重型设备和物资的海军陆战队,却有一些部队仍然运输舰上。然而,当有机会证明这是至关重要的战略性错误时,三川却决定不攻击盟军运输船队。

更多文章

  • 约翰内斯·弗里斯纳在德布勒森战役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他导致了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德布勒森战役,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

    生于萨克森王国的开姆尼茨,弗里斯纳于1911年入伍,先后在第二帝国军队和魏玛时期的帝国防卫军任职。1940年8月1日他被晋升为少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东线服役,1942年5月1日,他被任命为第102步兵师的指挥官,1942年10月1日被晋升为中将,他在1943年1月19日—12月11日被任命为

  • 苏军是怎么重新夺回德布勒森的?德布勒森战役对盟军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德布勒森战役,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

    1944年夏天,实力强大的苏联红军第二乌克兰方面军在席卷罗马尼亚后,将兵锋指向匈牙利东境,这个大兵团的司令官,46岁的亚科夫列维奇·马林诺夫斯基是当时苏联典型的年富力强而又刚毅坚定的高级将领。在他的指挥下,由坦克、火炮、步兵和骑兵共同构成的红色铁流滚滚西去,他们的近期目标是:布达佩斯。然而出乎马林诺

  • 德布勒森战役的详细作战过程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德布勒森战役,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

    德布勒森战役,发生于1944年10月6日——2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境内实施的进攻战役。10月6日,苏联红军开始进攻,首先实施了短促而猛烈的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第53集团军和普利耶夫将军的骑兵机械化兵集群进攻第一日即突破了主要防御地带,第三日日

  • 德布勒森战役战前背景是怎样的?战前部署又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德布勒森战役,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

    德布勒森是匈牙利的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是布达佩斯),豪伊杜-比豪尔州首府,位于布达佩斯以东约220千米的匈牙利大平原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布勒森几乎被摧毁:70%的建筑物受损、50%完全倒塌。1944年10月,一场主要的战役──德布勒森战役在当地附近发生。同年,该城的重建工作展开,并再度短暂成为匈牙

  • 英帕尔战役:日本陆战史上悲惨的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投入驻缅方面军主力,向驻印度盟军发动攻击—— 英帕尔会战:日军十万重兵一半送命! 1942年8月,日本南方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在河内命令第15军制定针对印度阿萨姆邦的有限进攻计划。该计划因美军在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获胜而几度搁浅,但1943年6月日本重组南方派遣军,素

  • 英帕尔战役:英国人狼狈逃窜,跑死了5万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在1944年的3月份,日军当时集结了10万人的兵力,越过了印度边境,开始向印度境内的英军发动了进攻,这就是著名的英帕尔战。当时在印度的英军被日本人打怕,这些英军本身就是从缅甸被日军打出来的,所以说,听到日军10万人,来势汹汹的进攻他们,于是英军他们撒腿就跑,他们一跑,日本日本军队也就在后面穷追。可是

  • 英帕尔战役英日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谁?这次战役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斯利姆威廉·约瑟夫·斯利姆(William Joseph Slim,1891---1970),1891年8月6日生于布里斯托尔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斯利姆决心参与军事事务,1945年6月,斯利姆升迁东南亚战区盟军地面部队(即第11集团军群)司令。1946年,斯利姆回到英国担任帝国国防学院院长。

  • 英帕尔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英帕尔战役,英国,日本

    英帕尔战役(Battle of Imphal,日军代号:ウ号作戦,1944年3—7月),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于1944年3~7月在印度英帕尔地区对英印军进行的进攻战役。1944年3月8日,日本缅甸方面军发动英帕尔战役(“乌”号作战)。日军企图夺取盟军反攻基地英帕尔,威胁盟军重要补给基地迪马布尔,并切

  • 明末党争源于京察:揭示了什么样的官场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末党争,京察

    明朝的历史到了万历年间,进入了一个转折点。一场接一场的内部斗争逐渐拉开了帷幕,在每场战争中,都是所谓的正邪之争,其实在正邪的背后是一场巨大的阴谋……万历前10年,张居政专政时期和万历亲政的前四年,朝政还算是比较清明。士大夫的表现也没有什么可提的。但从万历十五年开始,酒色财气都占了的明神宗开始怠政,开

  • 大臣拼命辞职,皇帝死活不让,明朝京察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京察

    就像如今上班族要写工作周报、月报和年终总结一样,明朝的官员们也面临着KPI考核的压力。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明朝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