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姆岑斯克坦克战之后德军患上“T-34坦克恐惧症”?真相究竟是怎样

姆岑斯克坦克战之后德军患上“T-34坦克恐惧症”?真相究竟是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1/9 11:40:35

1941年的姆岑斯克之战是二战早期的一场著名坦克战。从这场战斗之后,T-34坦克声名鹊起,从此德国人患上“T-34坦克恐惧症”。当然,一场战斗的胜负手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如果技术优势的任种类的武器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那么必须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然而,1941年时代的T-34坦克并非一种拥有压倒性优势的武器,那么德国人的T-34坦克恐惧症如何产生的?病因看上去似乎很简单。

1941年参加入侵苏联的德国三号坦克

总所周知,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此时,苏军的新式26吨,44吨,52吨坦克成了未知的幽灵。由于获得的情报有限,面对三种不同的坦克,在战场上德军士兵并不能分清楚具体型号。他们只知道苏联人使用“T”来命名他们的坦克,但是对于每种坦克的情况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何他们把BT系列的坦克统称“克里斯蒂”坦克,以及对KV坦克很少能辨认正确。基于这样的情况,重型坦克经被辨认为T-34坦克,随着战争进程,这种说法流传更广。这些坦克在1941年被说成“重型”或者“新式”,之后德军士兵把它们统统认成T-34坦克。这才是T-34坦克恐惧症的真正起因。而古德里安在T-34坦克造神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里我们必须详细看看他的回忆录。

T-34恐惧症的最大推手-古德里安

说到苏军新型坦克的技术优势,古德里安写道:“第4装甲师在姆岑斯克以南遭到俄军坦克袭击,情况一度危急。俄国的T-34坦克第一次全面展示了其性能优势,给第4装甲师造成重大损失,并迫使我军暂时放弃迅速夺占图拉的企图。”这看起来挺令人悲哀的,不过这段描述与事实完全不沾边,第4装甲师并未遭遇大规模的苏军坦克部队,只遭到了一些有限的反击。况且,这些对抗也发生在姆岑斯克西南而非南面。这并非德军首次见识苏军新式坦克的技术优势,早在1941年6月底、7月初期间,德军就已经与苏军新型坦克有过多次交锋,其技术特征也已经为德军最高层所知晓。古德里安关于第4装甲师蒙受“重大损失”的陈述也是信口胡说,而他提出的德军无法快速夺占图拉的原因更是毫无根据的。由于上级的命令恶劣天气与补给缺乏,德军未能快速袭占图拉,这与苏军坦克的行动并无太大关系。与上述陈述自相矛盾的是,随后古德里安也在其回忆录中提到,恶劣天气和补给缺乏在阻止德军行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即便他依旧对实际战术态势三缄其口)。

德国人并分不清KV1坦克和T-34坦克的区别

深入审视《闪击英雄》一书,我们能读到关于T-34坦克对第4装甲师进行“大屠杀”的描述:“四号坦克的短身管75毫米炮只能击穿其(T-34坦克)薄弱的后部装甲,摧毁发动机……战场上仍散布着俄德双方损毁的坦克,而俄国人的损失要远小于我军。”古德里安继续写道:“(在姆岑斯克)俄国人投入了大批T-34坦克,给我军装甲战斗车辆造成重大损失,此前我们一直占据着装备优势,此时,俄国人夺回了优势。”古德里安的这些描述同样与事实相去甚远。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10月11日德军在姆岑斯克没有损失坦克,并宣称其打瘫了11辆苏军新型坦克。至于古德里安亲自检视其战场的10月6日战斗,情况也一样,此战中德军的损失为10辆坦克毁伤,而苏军的损失为12辆坦克全毁。由此可见,“俄国人的损失要远小于德军”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德军主力四号坦克

在技术方面,古德里安也弄错了,德国人在战前或姆岑斯克之战时并没有坦克优势。我们只能说1941年春,三号或四号坦克优于西欧其他坦克设计(这一点仍存在争议),而此时德国人已经知道苏联拥有比他们更强大的坦克——当1941年6月底T-34坦克和KV坦克出现在德军士兵眼中时,这一推测最终得到了证实。古德里安也承认这一点,这样一来,其著作中就又多了一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4坦克旅旅长卡图科夫战时留影

不过对于古德里安的上述陈述,其核心要义在于四号坦克对抗T-34坦克的可行性。古德里安明确指出了T-34坦克的一个弱点——后部,而这一点恰好是问题的关键。当时T-34坦克的车体侧面和后部装甲厚度均为40毫米,侧上装甲倾斜角40度,后上装甲倾斜角48度,实际上,后部装甲比侧装甲从等效值来说还厚了6毫米。只有底盘两侧的45毫米装甲板是垂直布置的。

对于T-34坦克的评价也是战后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那么古德里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这位德国将军并不是在描述T-34坦克的技术特点,而是——KV重型坦克的特点!KV坦克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厚度为110-75毫米,后部为60毫米厚,倾斜角也不大,这种重型坦克的弱点正好在后部。正如我们所知,卡图科夫的第4坦克旅装备有T-34坦克和KV坦克,根据当时的战术,通常由重型坦克来打头阵,以吸引德军的火力。古德里安书中所描述的苏联新型坦克,更有可能是KV坦克,他们的侧面装甲比T-34坦克更厚,使得德军袭击侧面的行动更难奏效。KV坦克的侧装甲是如此厚重,以至于短身管75毫米炮发射的Gr.

38 HL/B破甲弹在任何距离上都难以将其击穿。相比之下,T-34坦克侧装甲的等效厚度仅为45-53毫米,命中角度合适时是有可能被Gr. 38

HL/B破甲弹击穿的。只有破甲威力增加了25毫米的HL/C破甲弹才能有效对付KV厚重的侧装甲。

姆岑斯克附近被摧毁的T34坦克

古德里安造访姆岑斯克战场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直接催生了T-34坦克的神话。关于这些事件,古德里安如此描述:“一份提交给集团军群指挥机关的报告提到了我们遭遇的新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解释了T-34坦克相对我军四号坦克的优势,并指出了这些情况对我方坦克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报告结尾,我请求上级我部所在的前线派遣一个包括陆军、军备部、坦克设计师和坦克生产相关厂商代表在内的委员会……我还要求立即投产足以击穿T-34坦克装甲的重型反坦克炮。该委员会于11月20日抵达前线。”假设古德里安的这份报告确实存在,不过它从未被找到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德里安所谓的“报告”,其内容实际上是第4装甲师师长朗格曼将军相关报告的总结或复述。按照公流转的一般流程,像朗格曼这样的师指挥官不可能直接向集团军群参谋部提交报告,他的报告得先让其直接上级第24装甲军军长盖尔将军知悉,获得军长批准后才能送到古德里安手里。朗格曼师长于10月22日提交了报告,之后又经由古德里安呈报给上级。这个委员会最早于11月18日抵达前线,来听取前线将领们的意见,按正常的流程来看,这个速度可算非常之快了。

姆岑斯克一役中声名大噪的T34坦克

委员会的专家们到达战场后,就立即被古德里安灌输了他的那一套理论。如同其回忆录中所述,这位坦克名将向专家们直言德国坦克已丧失优势,他还不忘向客人们大谈德国坦克是如何“在遍布泥泞的道路和战场上举步维艰”,并据此要求“(未来的新型坦克)必须在任何季节都具备良好的道路和越野机动能力”——要不是时间太过匆忙,这位将军没准还会要求新型坦克具备飞行能力。

姆岑斯克之战的英雄卡图科夫

在说明敌军新型坦克的优势时,古德里安强调“俄军44吨和52吨(这显然是指KV坦克)重型坦克在炮塔前部装有一门76.2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炮塔后部也装有一挺7.62毫米机枪(这依然是指KV坦克)……车体装甲厚80毫米,炮塔装甲厚100毫米(还是指KV坦克)。其倾斜装甲能导致88毫米高炮的炮弹跳飞(这倒可能是T-34坦克)”。“这些坦克的速度比我军三号和四号坦克更快(这里才是T-34坦克)”。由此可见,这位德国名将显然把T-34坦克和KV坦克搞混了,而他自己还弄不明白这个事实。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造成德国人T-34坦克恐惧症的根本原因是德国将军们对苏军新式坦克的了解知之甚少,从而心生恐惧,并且在全军自上而下传染开来。而古德里安本人的种种作为更增加这一谣言的可信度。以上2点使得T-34坦克恐惧症出现并且迅速蔓延。

更多文章

  • 姆岑斯克坦克战:苏军坦克旅阻击德军两个装甲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姆岑斯克坦克战,德国,苏联

    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 德军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歼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苏军,攻占列宁格勒;以“南方”集团军群向基辅方向实施进攻,把乌克兰的苏军主力消灭在第聂伯河以西;以“中央”集团军群,分南、北两路实施钳形攻势,围歼白俄罗斯地区的

  • 姆岑斯克坦克战的详细作战经过是怎样的?战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姆岑斯克坦克战,德国,苏联

    姆岑斯克坦克战是指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然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后苏联为了阻滞德军进攻,决定将包括独立坦克第4旅在内的几个预备队兵团调集于姆岑斯克地域,阻击敌人。姆岑斯克伏击战的序曲悄然奏响。旅长组织战斗的时间极为有限必须在4小时之内完成战斗准备。因此,旅长

  • 广州发现1860年法军墓碑 或为英法联军罪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广州,法军,英法联军,

    在越秀山原广州美术馆碑廊大门侧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的都是法文,大意是,该碑是为1860年~1861年为法兰西死亡的海员而建立的。他说,这有可能是英法联军入侵广州的重要历史物证。温先生是广州市民,家就住在越秀山附近,他和家人经常爬越秀山锻炼身体。2月份,温先生的儿子告诉他,在越秀山上广州美术馆大门内看

  •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后 法国有多少圆明园的宝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英法联军,圆明园

    从18世纪开始,法兰西人一直做着一个梦。这个梦叫做圆明园。“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

  •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毒气战:英法联军倾刻死亡上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毒气,英法联军,德国,

    1914年9月的马恩河战役中,德军惨遭失败,被迫退守安讷河一带。这给英法联军一喘息机会,他们趁机北进,在比利时王国的依普尔运河一带构筑工事,准备随时与德军决战。德军为避其锋芒,改变作战布置,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东线战场,然后伺机与英法作战。这样,两线战场上的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1915年春,东线俄军战

  • 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是和一场球赛有关吗?是哪两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前南斯拉夫常常被人们以「一个国家、二种文字、三种语言、四种宗教、五个民族、六个共和国、七个邻国、八个政治区」来形容。经过数百年矛盾积累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积怨激化,内战爆发几乎难以避免。这时只需要一个火星,「巴尔干火药桶」就会爆炸。谁擦出了这个火星?克罗

  • 南斯拉夫内战的详细经过?内战中爆发了哪些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总括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马其顿内战(2001年)斯洛文尼亚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

  • 南斯拉夫内战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列强必争之地。南斯拉夫国内情况和周边情况极为复杂,长期以来人们常用1至8来表达这种复杂性,即1个党(南斯拉夫共产党)和1个领袖(铁托);2种文字或使用2种字母(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3种官方语言(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和马

  • 俄法1812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的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俄法1812年战争,俄国,法国

    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遂率军60万,分二路渡过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图歼灭当面俄军20余万,一战定胜负。俄军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引起强烈不满,8月20日换上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罗季诺和法军血战,双方伤亡惨重。尔后俄军主动撤离莫斯科,机

  • 第六次反法同盟什么时候发生的?第六次反法同盟的结果是什么(俄法1812年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国,拿破仑,俄法1812年战争

    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瑞典王国、奥地利帝国组成的同盟。1812年拿破仑在俄法战争中遭受惨败后,1813年欧洲的反法国家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拿破仑率军40万与联军作战,不料,各附庸小邦国乘机摆脱法国的控制拿破仑被迫陷入困境。莱比锡战役中,同盟军在萨克森击败拿破仑的军队。在1814年3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