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布汶战役双方加入了多少兵力?最后死伤多少人

布汶战役双方加入了多少兵力?最后死伤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0 更新时间:2023/12/22 8:45:02

布汶战役在适合骑兵冲锋的地域进行了3个小时,奥托军遭到了彻底性的失败,奥托的皇帝战车被毁,碎片被带回了巴黎。萨里斯伯里伯爵很快便德鲁斯伯爵的儿子进行交换而获得了自由,腓德烈则由教皇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德烈二世。丹马丁的雷诺则在监牢中度过生,据说是自杀。英格兰国约翰被迫和菲利浦在希农签定了为期6年的和约,约翰由于收不回家族的领地,被臣民冠以“无地王”的称号。而弗兰德尔则在以后的某段时期内为法国短暂控制。

双方军力对比:

法军:统帅是菲利浦二世,此外还有大约4,000名骑士以及重骑兵,11,000名城市民兵为主要成分的步兵。

联军:统帅是奥托四世,军队总人数大约为25,000人,联军中的步兵以及轻骑兵的占全军人数的比率要比法军高。

伤亡情况

法军:伤亡情况不明,可能有大约不够1,000人被杀。

联军:可能有1,000多人被杀,超过9,000人被俘虏。

上述双方的军力以及伤亡情况都是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而猜测出来的大概数字。

在这场战役中,菲利浦二世显示出一定的领导才能,再加上他的将领和骑士勇敢善战,在战斗中把握住关键的时刻——将他们落马的国王从敌军步兵的包围中拯救出来以及抓住联军右翼暴露而敌军右翼发动攻击,并且在敌军中军步兵的冲击下仍然能保持对战局的控制,这些都是法军取得胜利的因素。

布汶战役是西欧13世纪比较重要的战役之一,它对西欧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西方历史学家都将这场战役视为“法兰西诞生之战”,它使得法国在西欧大陆开始拥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在这场战役后,菲利浦二世在他的名字前加上了“奥古斯都”的称号。假如法军战败,英格兰的不兰奔特纳家族(金雀花家族)可能会收复他们早先丢失掉的诺曼底领地以及安茹领地,而弗兰德尔伯爵则从法王的控制下获得自由,奥托四世则有可能将神圣罗马帝国的西部边界又扩展到洛泰林基亚地区的西部。法王再一次面临如此众多的敌人还要等到16世纪初叶弗朗索瓦一世在位时期。

对于英格兰来说,菲利浦在布汶取得的胜利使得安茹家族在法国的领地几乎彻底丧失,这使得无地王约翰在国内的威望跌到最低点。1215年,英格兰贵族在国内造反,迫使约翰颁布了《大宪章》,贵族们还邀请菲利浦的王太子路易到英格兰为王。路易于1216年5月率领一支法军在英格兰登陆,他得到许多英格兰、苏格兰以及威尔士贵族的支持。但是约翰在1216年10月死去,随着约翰的死去,绝大多数原先支持路易的贵族转而支持约翰的儿子亨利,路易于1217年又返回了法国去寻求菲利浦的支持,但菲利浦却对此不感兴趣。当路易再次返回英格兰时,他和他的少数英格兰同盟者在1217年5月20日的林肯战役中被亨利的支持者击败,而法国来的援军也在桑维奇海战中失礼。路易只好接受了一笔小数目的赔款,然后放弃了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动身返回法国,他在菲利浦死后,继承了法国王位,他就是法国历史上的路易八世(在位期间1223-1226)。亨利于1217年继承了约翰的王位,他就是英格兰历史上的国王亨利三世(在位期间1217-1272)。但是英法两国的恩恩怨怨并没有终结,一直持续到拿破仑战争。

更多文章

  • 布汶战役的详细战斗经过?最后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布汶战役,法兰西王国,神圣罗马帝国

    约翰率领雇佣军队从英格兰的海港普茨茅斯出发,于1214年2月15日在阿奎坦地区的拉罗歇尔登陆,随行的还有他的王后伊莎贝拉、5岁的小王子理查和被挟持的侄女布列塔尼的埃莉诺,他意图扶植她为布列塔尼女公爵(1208年布列塔尼贵族为免被俘的合法继承人埃莉诺成为约翰或亲英封臣的傀儡,立埃莉诺和亚瑟的同母异父妹

  • 雅穆克战役:西亚版怛罗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雅穆克战役,阿拉伯帝国

    在雅穆克之战发生前不久,坐拥地中海东部与西亚大片领土的拜占庭帝国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之劫。巴尔干已遭受斯拉夫人的多年入侵,与萨珊波斯的长期战争形势不利,加之内乱频仍、国库虚空,拜占庭帝国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此时的波斯人已经夺取拜占庭在西亚地区的绝大多数领土,兵锋直指海对岸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然而屋漏偏

  • 雅穆克战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对历史有着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雅穆克战役,阿拉伯帝国

    公元636年,经过精心筹划,哈立德率领“伊斯兰远征军”先以小股部队骚扰敌人,然后于636年8月1日在约旦河支流雅穆克河附近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军队进行了决战,最终东罗马帝国战败,阿拉伯人将罗马人驱逐出叙利亚,这一战争史称雅穆克战役。公元633年出征的阿拉伯骑兵数量约为25000人,而东罗马援军则有约5

  • 安拉之剑:阿拉伯头号名将哈立德·本·瓦利德(雅穆克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拉伯,伊斯兰,瓦利德,雅穆克战役

    伊斯兰教早期著名军事将领。麦加古莱什部落人。原为麦加贵族艾布·苏富扬的部下,早年曾参加麦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对穆罕默德的吴侯德和壕沟等战役。629年初到麦地那归信伊斯兰教,同年参加栽德率领的部队攻打拜占廷帝国属地叙利亚,在穆厄泰(Mu’tah)战役中栽德战死后,他率残部突围返回麦地那,穆罕默德为表彰其英

  • 明治维新三杰是指哪三个人?明治维新三杰的历史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治维新三杰,日本

    1868年,革新派实行"明治维新",废除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恢复天皇至高无上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并逐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在明治维新的众多元勋当中,担任最重要角色的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三人。维新三杰戊辰战争解决了政权转手问题,大久保将注意力转向了内政戊辰战争解

  • 明治维新三杰之西乡隆盛简介 西乡隆盛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治维新,西乡隆盛,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活跃的政治家,明治维新的领导人。通称吉之助,号南洲。萨摩藩出身,生于下级藩士家庭。与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并称“维新三杰”。西乡隆盛,(さいごう たかもり,1828年1月23日-1877年9月24日),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的萨摩藩武士、军人、政治家。前期一直从事于倒幕运动,维新成

  • 明治维新三杰之大久保利通简介 大久保利通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治维新,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おおくぼ としみち,1830年9月26日-1878年5月14日),幼名正助,号甲东,后改名利通。生于日本萨摩藩下级武士家庭,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为了改革翻云覆雨,铁血无情,不论敌友,挡在他前进道路上的只能是灰飞烟灭。他最后被刺杀身亡,但也成就了明治维新的成功。幕府

  • 明治维新三杰之木户孝允简介 木户孝允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治维新,木户孝允,日本,明治维新三杰

    木户孝允(1833年8月11日—1877年5月26日)本名桂小五郎 ;长州藩出身,曾拜吉田松荫为兄,从斋藤弥九郎学习剑术,向江川英龙学习西方军事学。在尊攘、讨幕运动中起领导作用,维新后参加起草《五条誓约》,是政府的核心人物,推进奉还版籍、废藩置县,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一起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少

  • 二王八司马,一场连底裤都输掉的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二王八司马,唐朝

    在阅读正文之前,需要先把标题中打引号的词组捋顺。来,咱们一起读:“二王,八司马。”这就对了,逗号一定要点对地方,舌头也不敢打滑,错一点都不成。这个词组概括的是唐顺宗时期的一个政治集团。“二王”是指两个姓王的带头大哥,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是指失势后被集体贬到天涯海角做司马的八位“大贤”:韦执宜、柳

  • 唐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顺宗,王八司马事件,王叔文,唐朝,二王八司马

    “二王八司马事件”指的是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二王八司马中的“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州司马,故名。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