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俺答汗是何人?为何发动“庚戌之变”?

俺答汗是何人?为何发动“庚戌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14 更新时间:2023/12/28 17:41:37

元朝灭亡之后,残势力逃亡漠北。此后遁避漠北的蒙古势力和统一中原地区的明朝之间冲突不断,双方不断爆发战争,难以建立持续的和平关系。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统一了中国,享受到中原地区丰富的物资供给,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后,由于失去了这些物资的供养,蒙古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当时的蒙古地区铁器急缺,普通牧民都要使用木制的生活器皿,盔甲武器也多是劫掠而得,没有持续生产供应的能力,“分子嫁女,有一锅而各分其半者,此情颇真,亦可悯也”。

俺答汗

对于这种情况,明朝统治者一方面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以为“抚驭羁縻”,另一方面又为节省开支计,严格限制与蒙古的“通贡”,“于每年冬季农隙之时,遣使来朝,不得过三、四十人”。并且,为了防止蒙古势力获得铁骑以制作兵器铠甲,更是严格限制其对铁器的采购。为了满足对于铁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蒙古势力遂不断南侵,以掠夺各种资源,但这样得到的物资也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并且会引起明朝进一步的封锁,所以当时的俺答汗意识到“入掠有得失,不如贡也。持符矢,请贡市,不妨再三”,由此开始明朝请求贸易。

嘉靖皇帝

对于俺答汗的请求,明朝政府实际上抱有极大的警惕,从嘉靖十三年到二十九年,俺答汗数十次向明廷遣使求贡,但都遭到了拒绝。其中,在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派遣石天爵等人前往明廷求贡,不但没有成功,石天爵也被明廷磔死。嘉靖二十八年,俺答汗再度向明廷表示“以求贡不得,故屡抢。许贡,当约束部落不犯边”,未得到满意答复。

在经过长期的失败尝试之后,俺答汗已经失去了耐心。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开始准备向明朝发动战争。六月,俺答汗兵临大同,大同总兵仇鸯以厚礼贿赂俺答,要求其绕过大同,八月,俺答汗攻破古北口,劫掠怀柔和顺义,兵临通州,直抵北京城下。面临突袭而至的蒙古大军,嘉靖皇帝十分惶恐,紧急布防,但此时的北京“少壮者己悉出边堠败死,余仅四五万,老弱半之。而总兵、提督、太监役占又万计”,嘉靖皇帝值得到处征集力量守城,并且召集诸镇出兵勤王,但此时的明军防备仍然十分虚弱,此月三十一日,俺答汗军攻入监马御厩,俘获内侍八人。

正在蒙古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俺答汗突然停止了进攻,释放之前俘虏的八名内侍,让他们回去向明廷传达求贡的欲望。围绕着俺答汗的提议,经过廷议,最终嘉靖皇帝采用了大学士徐阶的主张,含混答应了俺答汗的请求,俺答汗也就退兵回师。次年,明廷于大同为俺答汗开设马市进行贸易,俺答汗对此十分高兴,在开市之日还亲到此地,向明廷献上“九白之贡”,并约束族人,严守秩序,并要保证马匹的质量。此外,俺答也将明朝叛臣“芹及攀隆、得道等三十余人,械至大同塞下,纳译书于总督史道所。”而明朝仍然始终认为这是“城下之盟,岂不辱哉”,从而多有芥蒂。当蒙古人提出以牛羊交换菽粟之时,明廷又以“虏欲无厌,难以满足”为借口,将开设仅一年的马市关闭。

更多文章

  • 庚戌之变发生的原因:大势所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是指发生在明朝庚戌年的一次蒙古侵犯明朝的事件,这次事件其实是由于明世宗嘉靖皇帝拒绝与蒙古进行交易的情况下,由蒙古土默特部落首领俺答发动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的战火一直燃烧到了北京城下,这场战争的结局充分的体现出了明朝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下面做一下庚戌之变简介。蒙古俺答画像明朝嘉靖年间的1550年

  • 庚戌之变的结果和意义:庚戌之变有什么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庚戌之变,鞑靼,蒙古,

    明廷接到俺答的书信后,明世宗君臣紧急磋商如何处理,大学士严嵩说:“所此抢食贼耳,不足患。”礼部尚书徐阶斥责道:“今虏在城下杀人放火,岂可言是抢食?正须议所以御之之策!”世宗赞同徐阶的话,并询问众臣如何回答俺答书信,徐阶说:“今虏驻兵近郊,而我战守之备一无所有,此事宜权许以款虏,第恐将来要求无厌耳。”

  • 庚戌之变的经过:俺答汗是如何侵入边境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庚戌之变,鞑靼,蒙古,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当时,蒙古与明朝的“贡市”关系时断时续。明朝输入蒙古的农业与手工业产品,在数量与品种上都难以满足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的需要。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和右翼三万户盟主,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

  • 大清帝国罪犯们的集中营:宁古塔究竟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古塔,清朝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清宫剧中,经常会听到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宁县西海林河南岸旧街镇。宁古塔属边远地

  • 宁古塔原来不是塔!清朝的宁古塔究竟是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宁古塔

    在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等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那么,何为宁古塔?宁古塔又在何处?其实,宁古塔不是“塔”,而是一个城名,是一个清朝时期的关外流放罪犯场所。旧城在今黑龙江省安

  • 三武一宗之厄的灭佛原因是什么?法难”三武一宗之厄的影响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五代周世宗,三武一宗

    佛教史上的三武一宗之厄,称为“法难”。指中国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五代周世宗等四位皇帝排斥打击佛教的事情。北魏王朝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属于当时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之一。拓跋氏本“与西域殊绝”,不知佛教。后来在经略燕赵、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才逐渐接触到中原文化和佛教。北魏太武帝原与北魏前二

  • "三武一宗"灭佛是怎么回事?三武灭佛的真正历史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北朝,唐朝,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三武一宗

    在中国历史上,开展大规模灭佛活动的有四位,统称为三武一宗,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以及后周世宗。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就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发生大规模灭佛原因并不是佛教徒的信仰有问题,灭佛的帝王对佛教本身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后周世宗都处于兵荒马乱的时代,最缺士兵和粮草;唐

  • 三武一宗灭佛报应:四个皇帝分别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一共有4位,其中三武指的是谥号中带武字的3位皇帝,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这3位皇帝统称为三武,而一宗指的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他的谥号就是后周世宗。所以后世人取了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组成了三武一宗,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就只有这4位。后代很多虔诚的佛教徒认为三武一宗灭佛的皇帝都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武一宗

    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是发生在中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事件,三武一宗总共4位皇帝对佛教采取了限制性的发展策略,而他们灭佛有自己的原因,后代历史学家对于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这个问题整理了两种说法,一是政治原因,二就是经济原因。后周世宗剧照很多历史学家相信政治原因才是三武一宗灭佛的根本目的,

  • 解析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武一宗灭佛

    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上来说并没有给当时社会经济带来太大的好处,反而由于三武一宗灭佛实行的手段太过残酷,杀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使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力。从政治上来说,三武一宗灭佛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因为当时3个皇帝采取的手段非常毒辣,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