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朝明明刚结束了分裂,为什么短短50年又分裂了?(三分归晋)

晋朝明明刚结束了分裂,为什么短短50年又分裂了?(三分归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3/12/29 20:22:40

西晋,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满打满算也不过才50年时间。它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其实跟一项制度有莫大关系,那便是曹魏以来所推行的门阀制度,其核心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在曹丕执政期间由吏部尚书陈群所制定的一项考察士人选拔官吏的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全国所有郡设中正,选择所谓“贤有识鉴”的中央官兼任,负责评定其原籍所在郡士人(包括已出仕者)的等弟,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九品。随后,中正把评定的结果汇总到大司徒那里,待大司徒审核后,再转交给吏部,作为官吏选拔和升降的依据。

这样一来的话,选拔官员和官吏升降的大权就掌握在了中正的手中。因为士人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入仕途,都必须要经过中正的评定,以获取一定的品弟,否则就没有资格入仕。最初,曹魏时代品弟的标准是德、才,可司马懿执政后,为了笼络门阀世族以篡位,便将其标准改为了看门第,门第高则品高,所授的官也高,门第低则品也低,所授的官也就低,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高级官吏的职位完全被门阀世族垄断的局面。

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即便才智过人也再难有出头之日,士、庶的界限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分明。

然而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兴盛,离开人才那是绝对不行的,作为统治者,其责任之一,就是要去发现、培养和重用人才。而司马懿执政期间的九品中正制,其最大的弊端,就是排斥人才、压抑人才,乃至于扼杀人才。他党同伐异,排除异己,不仅消灭政敌曹爽等,还株连大批正始名士。于是乎,嵇康打铁以远祸,阮籍酗酒以自污,邓艾沉冤不得申雪。

与人才济济的三国时代相比,西晋的人才屈指可数,廖若星辰,这就是西晋九品中正制所推行的恶果。

大臣如王沈、荀勖、贾充等人,位尊爵重,可却无功劳可录,无政绩可记。门阀世族中的代表人物琅邪王氏,如王戎、王衍,也都是徒有虚名。王戎、王衍都长得俊美,玉树临风。王衍尤其以清谈名世,可实际他在玄学上并无丝毫建树。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可小觑,那便是奢靡之风。西晋的奢靡可以说是史所罕见。

西晋的缔造者司马炎便是奢靡之风的倡导者。在灭了东吴之后,他便暴露出了骄奢淫逸的真面目,他下令从孙吴宫中选出5000人进宫,使得西晋的后宫多达上万人,从此开始日日宴乐,夜夜风流,怠于朝政。他不但荒淫,而且还贪婪。很快,奢靡之风就像流行病一样,在权贵中传染蔓延了开来。

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后将军王恺和散骑常侍石崇夸奢斗富的故事。还有太尉何曾,他一天在吃的上面就要花掉一万钱,还说没下筷子的地方。而其子何劭,更是日消费两万钱。外戚、中护军羊琇花钱亦是跟流水一般,经常不分昼夜地大宴宾客,等等。引得洛阳城富豪,竞相效仿。

这些个纨绔子弟,正是因为有了九品中正制的保证,富贵来得实在太容易了,官职就如探囊取物般,全无进取之心,以尚空谈、讲享受、比奢侈为荣。

试问,这样的社会能有什么前途?这样的国家能有什么发展?不灭亡才叫没天理呢!

标签: 晋朝三分归晋

更多文章

  • 为何蜀国灭亡17年之后,西晋司马炎才最终吞并了东吴?(三分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晋朝,司马炎,三分归晋

    公元263年,魏国灭掉了蜀汉政权,蜀汉皇帝刘禅投降。两年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国皇帝让位,自己建立了西晋王朝。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期出现了,蜀国在公元263年就已经灭亡。为何直到公元280年,也就是17年之后,西晋王朝才最终灭掉了东吴。不是东吴政权太强,而是西晋王朝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因为当时出现了鲜卑族

  • 三国时期最牛父女,老爹搞垮曹操江山,女儿给晋朝灭亡留下隐患(三分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贾充,司马昭,贾南风,,三分归晋

    若说起三国牛人,很多人会想到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的确牛,正因为牛所以为后世人所熟知。本文为大家介绍一对三国最牛父女,后世人不熟悉,但他们是真的牛。一个拆了拆了曹魏江山,一个则毁了司马懿留下的基业。父亲:贾充贾充是三国曹魏末期西晋初期重臣,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贾充虽然在曹魏有权,但忠心的是司马

  • 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为什么没有马上以晋代魏呢?(三分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三分归晋

    自刘邦统一全国,建立大汉,这个政权传承了近四百年,然而到了桓灵二帝之时,出现了宦官乱权的状况,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在此之后,又有董卓祸乱朝纲,天下逐渐开始大乱。一时之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硝烟蔓延了整个大地。在这段乱世中,有人凭一己之力,创下辉煌,例如曹操、刘备;也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苹果,例如

  •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家分晋,三分归晋,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春秋战国有三家分晋,三国终结有三分归晋,这是历史的巧合么?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 分的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

  • 三从四德指什么?古代对女子偷情有哪些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从四德,女子偷情

    在中国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一点自由都没有,实际是男人的附属品。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

  •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礼法,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

  •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有何高招?为何五个儿子都能全部考上进士?(五子登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三字经》,窦燕山,五子登科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教子以义方”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

  •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含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

  • 宋武帝刘裕所创的“却月阵”威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武帝,刘裕,却月阵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出生在南北朝时期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历史的长河上,虽然名声不是很大,不过也受到很多人由衷的敬佩。这个人可称之为大英雄,完全拥有一名统治者应该有的品质,除了出身之外。应该没有一位皇帝的出身比他要差了吧。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简直是贫穷至极,母亲因为分娩后身患疾病而去世了。根据《宋书·

  • 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