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为什么没有马上以晋代魏呢?(三分归晋)

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为什么没有马上以晋代魏呢?(三分归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27 更新时间:2024/1/1 9:49:25

刘邦统一全国,建立大汉,这个政权传承了近四百年,然而到了桓灵二帝之时,出现了宦官乱权的状况,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在此之后,又有董卓祸乱朝纲,天下逐渐开始大乱。

一时之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硝烟蔓延了整个大地。在这段乱世中,有人凭一己之力,创下辉煌,例如曹操、刘备;也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苹果,例如接手父兄基业的孙权

比孙权更令人嫉妒的,则是司马家族,他们原本并非诸侯之一,也未参与争霸过程,却笑到了最后。

不过说起此事,我们不免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司马懿在世之时,便得以大权独揽,架空了魏室,为何他的家族,在近二十年后,才以晋代魏呢?

司马懿是曹操时代的旧臣,他先后跟随过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任四主,曹操本身雄才大略,又忌惮他的“狼顾之相”,他没有出头之日;曹丕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其在世之时,司马懿也不敢轻取妄动;曹叡虽然能力不及其父祖,却也是一个帝王之才。

到了曹芳继位后,身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终于等到了机会,却又受到了另一托孤大臣曹爽的排挤。又等了整整十年,他才找到机会,诛杀曹爽,并架空了魏室,开始独揽大权。

这个时候,司马懿虽无皇帝之名,却有了皇帝之实,可是他并没有直接篡位。司马懿去世之后,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把持朝政,权势更胜司马懿一筹,但是直到公元266年,司马家族才以晋代魏。

1. 没有合适的时机

司马懿生性隐忍,为了诛灭曹爽,他等了整整十年,其中还装病两年,这才等来了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机会。但是他能够顺利发动政变,不代表他能够顺利篡位,因为支持他诛灭曹爽的人中,有很多忠于魏室的重臣,这些人之所以在高平陵之变中,与他统一战线,并非是支持他独揽大权,只是看不过曹爽的独断专行,骄奢淫逸。

如果他在此之后,直接篡位,等同于主动将这些人,推到自己的对立面,这对司马懿而言,是得不偿失的。他若想要篡位,必须任贤举能,先培养起自己的班底。只不过他没有等到这个时候,便去世了,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把持朝政之后,同样是在为此事做准备。

2. 国内叛乱不断,且司马家力不断交接权

除了朝堂上的因素之后,司马家族想要篡权,还需要顾忌驻扎在外的大军。自高平陵之变后,单淮南一线,便爆发过三场大型的叛乱,即史有名的淮南三叛。司马懿在世的时候,亲自平定了第一叛,不过因为年迈体衰,再加上迫害忠良的心理压力,他在当年便去世了。

之后司马师把持朝政,淮南二叛爆发,他亲率大军前往,结果被少年将军文俶,吓得眼疾发作,生生痛死,司马家族的权力,再一次交接。司马昭从父兄手中接过重任后,第三叛又爆发了,在平定这一战之后,淮南地区终于无力再叛,他的声望也积累的差不多了。

然而不久之后,皇帝曹髦又被他的属下所杀,迫于舆论的压力,司马昭只能暂退一步,并发动了灭蜀之战,等到一切都平定了之后,司马昭也油尽灯枯了,因此以晋代魏的任务,落到了司马炎的头上。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得以大权独揽,却没有直接篡位,他的后人也等了近二十年,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以司马懿的性格,如果不能一举达到目的,绝对不会轻易出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有了“冢虎”之名,而他的两个儿子,也得到了他的真传。

标签: 司马懿三分归晋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家分晋,三分归晋,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春秋战国有三家分晋,三国终结有三分归晋,这是历史的巧合么?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 分的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

  • 三从四德指什么?古代对女子偷情有哪些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从四德,女子偷情

    在中国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一点自由都没有,实际是男人的附属品。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

  •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礼法,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

  •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有何高招?为何五个儿子都能全部考上进士?(五子登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三字经》,窦燕山,五子登科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教子以义方”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

  •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含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

  • 宋武帝刘裕所创的“却月阵”威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武帝,刘裕,却月阵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出生在南北朝时期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历史的长河上,虽然名声不是很大,不过也受到很多人由衷的敬佩。这个人可称之为大英雄,完全拥有一名统治者应该有的品质,除了出身之外。应该没有一位皇帝的出身比他要差了吧。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简直是贫穷至极,母亲因为分娩后身患疾病而去世了。根据《宋书·

  • 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

  • 刘裕的却月阵为何昙花一现?却月阵简介及其局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一、“却月阵”形成的时间“却月阵”战术出现在东晋十六国的末期,为南北朝南朝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所独创。“却月阵”战术的出现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

  • “永贞革新”为什么会失败?改革者借改革之名大肆谋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永贞革新

    没有夯实基础的政治革新就像一个匆匆上马的民生工程,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群众基础好的改革,也有可能因为革新派政治力量比较单薄、内讧以及操之过急等原因导致失败。有老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领导唐朝著名的“永贞革新”的“二王八司马”大都是文人,最终他们也印证了这句古语。虽然没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那么

  • 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革新为何只持续了短短100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改革虽然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天,但是却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一场由皇帝自上而下发起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内容非常复杂,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这个问题,划分了5个点,其中永贞改革内容包括取消进奉,打击贪官宦官,打击藩镇等等。在所有的改革内容中打击宦官和抑制藩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