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蜀国灭亡17年之后,西晋司马炎才最终吞并了东吴?(三分归晋)

为何蜀国灭亡17年之后,西晋司马炎才最终吞并了东吴?(三分归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81 更新时间:2023/12/30 2:04:36

公元263年,魏国灭掉了蜀汉政权,蜀汉皇帝刘禅投降。两年之后,司马炎逼迫魏国皇帝让位,自己建立了西晋王朝。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期出现了,蜀国在公元263年就已经灭亡。为何直到公元280年,也就是17年之后,西晋王朝才最终灭掉了东吴。不是东吴政权太强,而是西晋王朝根本没有这个精力。因为当时出现了鲜卑族的大规模叛乱,整整10年的战争让西晋王朝筋疲力尽。所以,根本无力南下消灭东吴政权。

有一个情况需要讲清楚,在三国鼎立时候,很多北方游牧民族已经开始进入北方地区。例如辽东和西北地区,都有大量的游牧民族。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始

,军队中就有不少的胡人。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就连曹操也察觉了这个问题。公元263年,魏国灭掉了老冤家蜀国。2年之后,魏国权臣司马昭去世,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掌握大权之后,逼迫魏国皇帝退位,然后自己建立了西晋王朝。刚刚称帝的司马炎,首先要清理内部问题。

当时,由于司马炎称帝,那些曹氏宗族蠢蠢欲动。在这个时候,司马炎根本不敢南下进攻东吴。因为一旦战争失败,自己的皇位都很难保全。因此在称帝最初的几年,司马炎主要任务就是巩固自己的地位。随着政局的稳定,司马炎准备动手了,可是西北地区出了问题。公元270年,西北地区鲜卑族首领秃发树机能发动了大规模叛乱,战火席卷整个西北地区。西晋王朝派出的多路征讨大军,都是以惨败而告终。

西北叛乱的问题非常严重,司马炎甚至说了这样的话:虽复吴蜀之寇,未尝如此。意思是说,吴国和蜀国都没有这样难对付。西北的叛乱持续了将近10年时间,在平定鲜卑叛乱的过程中,好几位晋朝大将阵亡。长达10年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晋朝的国力。直到280年,晋朝在基本上平定了叛乱。其实从这次叛乱就能看出一些端倪,这几乎就是后来五胡南下的预演。但是西晋各位王爷引发的八王之乱,彻底耗尽了晋朝的国力。

我们继续说东吴政权,平定西北叛乱的同一年,司马炎立刻开始腾出手来进攻东吴。由此可见,西北叛乱确实牵制了西晋的主要精力。东吴政权最大的优势就是水军,早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东吴水军就让曹操非常头疼。司马炎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在灭掉蜀国之后,司马炎就命令组建自己的水军部队。所以说,在进攻东吴的时候,西晋王朝不仅拥有水军,而且水军的力量甚至超过了东吴。公元280年,西晋王朝最终灭掉了东吴。

司马炎虽然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但是也是败业皇帝。因为司马炎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那就是傻瓜儿子司马衷。司马炎去世之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痴呆皇帝司马衷登基。被分封到各地的王爷们很不服气,八王之乱进而爆发。由于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堂堂中原大国已经无力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进攻。就这样,整个北方基本沦陷。唐朝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最牛父女,老爹搞垮曹操江山,女儿给晋朝灭亡留下隐患(三分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操,贾充,司马昭,贾南风,,三分归晋

    若说起三国牛人,很多人会想到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这些人的确牛,正因为牛所以为后世人所熟知。本文为大家介绍一对三国最牛父女,后世人不熟悉,但他们是真的牛。一个拆了拆了曹魏江山,一个则毁了司马懿留下的基业。父亲:贾充贾充是三国曹魏末期西晋初期重臣,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贾充虽然在曹魏有权,但忠心的是司马

  • 司马懿政变成功后,为什么没有马上以晋代魏呢?(三分归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三分归晋

    自刘邦统一全国,建立大汉,这个政权传承了近四百年,然而到了桓灵二帝之时,出现了宦官乱权的状况,大汉王朝岌岌可危。在此之后,又有董卓祸乱朝纲,天下逐渐开始大乱。一时之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硝烟蔓延了整个大地。在这段乱世中,有人凭一己之力,创下辉煌,例如曹操、刘备;也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了苹果,例如

  •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家分晋,三分归晋,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和三分归晋分别指的是什么?春秋战国有三家分晋,三国终结有三分归晋,这是历史的巧合么?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 分的事件。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

  • 三从四德指什么?古代对女子偷情有哪些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从四德,女子偷情

    在中国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一点自由都没有,实际是男人的附属品。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

  •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礼法,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

  •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有何高招?为何五个儿子都能全部考上进士?(五子登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三字经》,窦燕山,五子登科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教子以义方”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

  •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含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

  • 宋武帝刘裕所创的“却月阵”威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武帝,刘裕,却月阵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出生在南北朝时期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历史的长河上,虽然名声不是很大,不过也受到很多人由衷的敬佩。这个人可称之为大英雄,完全拥有一名统治者应该有的品质,除了出身之外。应该没有一位皇帝的出身比他要差了吧。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简直是贫穷至极,母亲因为分娩后身患疾病而去世了。根据《宋书·

  • 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

  • 刘裕的却月阵为何昙花一现?却月阵简介及其局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一、“却月阵”形成的时间“却月阵”战术出现在东晋十六国的末期,为南北朝南朝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所独创。“却月阵”战术的出现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