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从四德指什么?古代对女子偷情有哪些刑罚

三从四德指什么?古代对女子偷情有哪些刑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748 更新时间:2023/12/21 11:36:45

在中国古代妇女三从四德一点自由都没有,实际是男人的附属品。

三从四德是汉族古代习俗之一,“三从”与“四德”的合称,“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三从四德”是一种中国古代女性的道德规范,是为适应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古代对出轨女子的处罚方式有哪些

古代不管什么朝代,对于红杏出墙的女人刑法都是非严苛的,首先可以动用私刑比如“侵猪笼”也可以交给官府,交给官府面临的也会是非人的折磨,最后判死刑。

根据记载,唐明清以来,针对女犯人有特别严厉的刑罚。

缝阴术。缝阴术缝阴术,也叫做锁阴术,即用针线绳索将女子外阴缝闭起来。这种宫刑术,因其极其卑鄙、下流,官场上一般不用,但在民间却非常盛行。丈夫对付红杏出墙的妻子,妒妇对付与丈夫有染的奴婢,都乐衷于此法。

2.幽闭术。明朝人兆云在《碣石剩谈》中提到了此法的操作:“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

即使用木槌击妇人腹部,人为地造成子宫脱垂,是对犯淫罪者实施的一种酷刑。

3.骑木驴。骑木驴是古代专门惩治那些勾结奸夫谋害亲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该刑法充分体现了男权社会、夫权社会对"不守妇道"女性的残酷摧残。

据《二十四史演义》说,明末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上竖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木柱顶端,使木柱戳入阴道内,然後放开,让该女身体下坠,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数日方气绝。

4.挖阴术。

挖阴,顾名思义就是挖去生殖器。男子割去生殖器,在“蚕室”里待上个把月,也就能痊愈了;而女子被挖生殖器,涉及体内多处重大器官,在古代比较落后的医学条件下,这种刑罚显得异常残酷。

5.椓窍法。“椓”和“杙”的原意是指拴牲畜的木撅子,另据《说》解释为“以棍击伐”之意。“窍”,应该是指女性下体。椓窍,就是用这种木撅子摧残女性阴部,其狠毒程度可想而知。

6.刑舂。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一种刑罚。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

7.拶刑。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头的刑罚,故又称拶指,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

8.杖刑。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9.赐死。赐死采用赐毒酒、赐剑、赐绫、赐绳等物,由其自毙,这是最不痛苦的一种方式了。

标签: 三从四德女子偷情

更多文章

  •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三从四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古代,礼法,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

  • 《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教子有何高招?为何五个儿子都能全部考上进士?(五子登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代十国,《三字经》,窦燕山,五子登科

    考进士,中状元,是帝制时代读书人的共同理想。不过,那时的科举,录取率很低,古代科举考试,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得了的真是凤毛麟角。而在这残酷的淘汰比拼方式下,五代末、宋朝初的窦禹钧一家,五个儿子却全部考中进士,后来个个身居要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教子以义方”窦禹钧,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排行

  • 五子登科的故事 五子登科的含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五子登科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

  • 宋武帝刘裕所创的“却月阵”威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武帝,刘裕,却月阵

    刘裕,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出生在南北朝时期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在历史的长河上,虽然名声不是很大,不过也受到很多人由衷的敬佩。这个人可称之为大英雄,完全拥有一名统治者应该有的品质,除了出身之外。应该没有一位皇帝的出身比他要差了吧。他出生的时候家里简直是贫穷至极,母亲因为分娩后身患疾病而去世了。根据《宋书·

  • 刘裕北伐:七千步兵摆却月阵击杀数万北魏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拓跋嗣继位前后,北方刘屈孑(赫连勃勃)、南方刘裕同时崛起,这两个人及其后人将来都给北魏带来大麻烦。姚兴极力扶植刘屈孑,令其收集旧部,为后秦北面屏障。但刘屈孑是个白眼狼,杀死岳父没弈干,吞并多兰部,背叛后秦,改名赫连勃勃,自称大单于,大夏王,姚兴从此陷入与赫连勃勃的苦战之中,因此主动向拓跋嗣抛去了红线

  • 刘裕的却月阵为何昙花一现?却月阵简介及其局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裕,却月阵,南北朝

    一、“却月阵”形成的时间“却月阵”战术出现在东晋十六国的末期,为南北朝南朝宋朝的开创者、宋武帝刘裕所独创。“却月阵”战术的出现有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性。在现有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刘裕是何时发明的“却月阵”。但“却月阵”本身是由水军和步兵共同组成的,其中步兵又以战车为主,所以通过对水军和战车进行

  • “永贞革新”为什么会失败?改革者借改革之名大肆谋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永贞革新

    没有夯实基础的政治革新就像一个匆匆上马的民生工程,工程质量大打折扣。群众基础好的改革,也有可能因为革新派政治力量比较单薄、内讧以及操之过急等原因导致失败。有老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而领导唐朝著名的“永贞革新”的“二王八司马”大都是文人,最终他们也印证了这句古语。虽然没有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那么

  • 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革新为何只持续了短短100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永贞革新内容

    永贞改革虽然经历了短短的100多天,但是却是唐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一场由皇帝自上而下发起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内容非常复杂,后代历史学家对于永贞改革这个问题,划分了5个点,其中永贞改革内容包括取消进奉,打击贪官宦官,打击藩镇等等。在所有的改革内容中打击宦官和抑制藩镇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改

  • 韩愈的另一面: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愈,永贞革新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被

  • 永贞革新的目的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永贞革新

    永贞改革是唐顺宗发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革新运动,永贞改革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抑制藩镇割据,二,防止宦官专权,把权力从宦官手中争夺过来,三,整顿朝廷风气,使得唐代又一次强盛,巩固唐顺宗的统治。后代专家认为永贞改革的目的很单纯,就是维护封建统治,而唐顺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得不把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