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结局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1 更新时间:2023/12/20 18:58:59

历史上的宁王之乱: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朱宸濠,为宁王的第四代继承人,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嗣位。其高祖宁献王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7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王,逾二年就藩大宁,其封地最初在长城喜峰口外(今内蒙宁城西边),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改封南昌,以江西布政司官署为历代宁王官邸。

宁王朱宸濠从正德统治时期的初年起就对皇位怀有野心,尽管最初他想靠奸诈而不是靠武力得到它。宁王是这个朝代创建者的第17子的远代子孙。第一代宁王,因为他以优秀的野战指挥官而闻名,得到了大宁的封地,这是北京以北草原地带的一个军事上的重要前哨基地。但是在1399—1402年的内战中,他被这场冲突的胜利者永乐皇帝迁移到了北京,永乐皇帝怀疑这位亲王对他的事业的忠诚,把他原来的封地赐给了三个蒙古王(兀良哈部族的首领们),他稍后又被重新安置在江西省。天顺统治时期,(1457—1464年)在位的宁王牵连进一桩谋反案以后,被褫夺了维持一支卫队的权利,而且后来再也没有恢复。

朱宸濠不是一个军人。据传他有几分文学才能,也作为文艺爱好者和追求享乐的人而闻名。但是,他奸诈而有野心。他逐步拟定了策略;直到最后,他依靠的也是诡计和阴谋,而不是军事力量。然而他很需要某种军事支持,所以他首先努力设法恢复他的王府卫队。1507年夏,他派了他府里的一个太监带着给刘瑾的巨额私礼到北京。太监转送了礼物,转达了宁王的要求。宁王希望有卫队,并有维持给他恢复了的卫队的收入。刘瑾同意了。尽管兵部反对,宁王的卫队还是恢复了。1510年9月刘瑾伏诛的前一日,卫队又被取消。

宁王不怕受挫折。1514年他又一次争取。这次他是通过陆完(1458—1526年),陆完在1513年12月当了兵部尚书。宁王第一次见到陆完是在几年以前,当时陆是江西的提刑按察使,已经成为他的庇护人和支持者。现在他需要支持。他向陆完提出同样的要求。陆完答应去办,但这事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大学士费宏(1468—1535年)拒绝起草,也就是说拒绝批准这道命令。他了解宁王要干什么。但是,宁王这时已经得到许多皇帝亲信的协助:钱宁(他陪伴皇帝的地位新近被江彬取代)、皇帝喜欢的乐师藏贤,以及皇帝个人工作人员中的几个太监。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避开费宏的计划。

他们知道,1514年4月9日费宏要将廷试答卷分出等级,定出入选考生的最后名单,交到内阁去。已经安排好,宁王恢复卫队的要求将在那天提出,并立即转给司礼监。这样,大学士们在诏令颁布之前连文件也看不到。钱宁已贿赂办事机构的太监准备所需的诏令,到时作为中旨颁布。4月28日,皇帝的命令恢复了宁王的卫队和维持卫队的收入。朝廷官员们提出了反对的理由,但皇帝并不在意,把对宁王的指控当作毫无根据的谣言,不予考虑。

这时江西的一些地方官员和南京的一些御史经常控告宁王。1514年1月,南京的一些御史报告,宁王把肥沃的土地据为己有,科敛富户,恐吓地方当局,他们不敢抱怨一个亲王的作为。御史们希望向江西臣民发布一份公告,所有被宁王掠夺的财产应当归还;他的爪牙闹的任何乱子可由民政当局予以惩处;地方官员不应交结宁王。朝廷没有对这一请求作出反应。

1514年4月,一个负责在江西镇压盗匪活动的官员报告,主要由于宁王,土匪仍是一个严重问题。他既保护现存的土匪团伙,有时利用他们当他的爪牙,由于抢夺财产而把许多百姓驱而为匪,除此而外,又干预这一地区的贸易和商业。兵部尚书把这些指控当作不实之词,搁置不问。

1514年6月,宁王在卫队终于到手以后,不但为他的卫队请求衙署的印信,而且也请求给予他管辖当地监军和他所在地区守卫部队军官的权力的印信。这一请求被批准。同时,他又招募了大约100名盗匪的私人卫队,作为他本人的心腹。

1514年8月,他要求准许他审询并惩处他管辖范围内的皇族。这个要求也靠兵部尚书陆完的建议而被认可。皇帝由于听到宁王专心致志于他职责的细节而感到高兴,仍然把反对他的报告当作诽谤而置之不理。可是这时宁王已经开始把自己叫作君主,把他的卫队叫作皇帝侍从,把他的命令叫作皇帝的敕令。有一次他实际上试图让这个地区的文官们穿戴正式朝服随侍他,好像他的确是一个皇帝。巡抚代表他的部属说,这不合礼仪,并拒绝这样做。甚至这种荒谬的行为也没有受到北京朝廷的指责。

宁王由于某种原因仍然没有受怀疑;其他诸王被认为不忠的行为,在他却被宽容。1514年晚期,鲁王的孙子(他是一个熟练的射手)错误地被牵连进一桩谋反案,被定罪并废为庶人。他的罪过是熟谙箭术和有野战指挥官的才能。可是,把自己的命令当作皇帝敕令颁发的宁王却仍然未受触动。

1515年初期,宁王开始为他的事业延募战略家和谋士。他的主要谋士是一个通晓军事策略的举人。匪首们依旧寻求他的保护,他则利用他们去威吓他的敌人。公开反对他的官员要冒生命危险。1514年,大学士费宏在到江西的回家路上,差点被他设法杀害。当江西的提刑按察使于1515年上报宁王谋反时,他也几乎丢了命。宁王试图毒死他。其后他使他被抓了起来,几乎被拷打致死。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地方当局要末和宁王合作,要末默不作声。

管宁王在为一次可能发生的军事行动作准备,他仍然希望通过其他手段得到皇位。1516年春,他贿赂钱宁和其他几个受宠信的人,求他们建议把他的长子送到北京。他想让他的儿子在太庙举行的仪式中承担太子的任务。1516年6月,他提出移居紫禁城,但省里的官员们阻止了他。1517年5月,他府里的几个大太监秘密到北京报告他的不法行为。宁王暴怒。他让他的同盟者,掌锦衣卫的钱宁,伪造诏书,命令将这几个太监逮进锦衣卫狱,加以责打并予放逐。他不可能太久地掩盖他的计划。他开始组织他的武装力量,到西南土著居民中招募了更多的军队,并贮存盔甲和包括火器在内的武器。

1517年秋,他派密探到北京,以便向他报告那里的情况。同时他设立了一个驿传系统给他传递消息。他的谋士们警告他不要谋反。他应当等到皇帝去世,届时在随着发生的混乱中,起而宣布他自己是皇帝。1517年10月,皇帝差一点被蒙古人俘虏;他很少在紫禁城里,总是去冒险。可是宁王不能无限期地等待他的死亡,他有理由首先考虑在这时暗杀皇帝。

与此同时,他保护下的土匪部队事实上正在和省及地方当局作战,抢劫粮仓和金库以充实他的库藏。他们还为他报仇。1518年10月,他开始袭击在江西东部过退隐生活的费宏。费氏家族的人在县城里躲避他的一支土匪部队,但土匪捣毁城门,抢劫了县城,并将费宏的亲戚肢解。费宏只身逃脱。朝廷没有正式调查这一事件。只在费宏直接向朝廷请求帮助以后,才从北京派来一个高级官员调查此事。

江西的新巡抚孙燧(1493年中试)奉派对费宏的请求作出反应。他负责镇压土匪活动,可是还要为一次可能发生的暴动事件作好准备。1518年晚期,他捕获几个宁王保护下的匪首,把他们关在南康府城的监狱里。宁王怕他们可能在拷问下泄漏他的计划,派他的军队袭击这座城市以营救他们。在其后的严重水灾中,盗匪活动更加蔓延,地方当局几乎不能控制农村的大部分地区。

到1519年春,孙燧已递送了七份关于宁王谋反的报告,再三再四地说,宁王的确将要反叛。但都不起作用。不过宁王却渐渐变得不安起来。皇帝能够被蒙蔽多久?皇帝原来想在1519年春季和夏季巡幸长江以南,宁王可以指望在途中的什么地方要末把他暗杀,要末把他扣押。但是这次巡幸由于朝廷官员们反对而被推迟了,因为即使皇帝对宁王的意图仍不觉察,他的官员们也是看得很清楚的。宁王还没有反叛,这只有一个原因。皇帝不理睬他的后妃,人们普遍认为他不会生下后嗣,所以宁王仍然希望通过他的儿子被指定为太子而得到皇位。这样他就能避免被指为叛逆者和篡位者,至少装出合法继位的样子。

据说,在朝臣提出异议以后,只是由于江彬把这种情况看成永远推倒他的对手钱宁的一条门路,皇帝才在1519年夏终于注意到了这种情况。钱宁至迟从1513年起就和宁王勾结。在皇帝于1517年开始巡幸以后,钱(他留在北京)很容易拦截和消毁敌视宁王的奏疏。

在皇帝的銮驾于1519年2月返回北京以后,江彬及其同伙看出形势已经变得非常危险。1519年春宁王收到了他所等待的对他的请求的答复。钱宁蒙骗了皇帝。他要皇帝批准宁王的请求,允许他的长子参与太庙的献祭,并将诏令写在一种特殊的纸上。这种“异色龙”依照惯例是专用于与监国的联系的。如果没有太子,监国就代皇帝行事。如此,如果皇帝去世,宁王就将被召到北京监督帝国的行政。这不符合江彬的利益。

《机灵小不懂》中的朱宸濠(沈晓海饰)

他同太监张永勾结,决定首先下手,并迫使宁王摊牌。他们先在皇帝的心中引起对钱宁的动机的怀疑。为什么他总是称赞宁王孝顺和勤谨?这不是在嘲笑皇帝?为什么他胆敢这样做?皇帝很快改变了他对宁王的看法,而钱宁在朝廷的主要同伙太监张锐(他掌管北京的监视和保卫系统),当他了解阴谋已被揭穿时,马上就反对钱。他已弄清楚,某个御史知道了宁王犯罪的详情,呈递了一份关于宁王谋反的奏疏。

钱宁这次不能隐瞒文件。当他面对皇帝的时候,他控告这个御史在皇室中进行挑拨。但是皇帝已起疑心;他说,真相总会查明。御史无地可走;如果他诬告宁王谋反,他将反而受罚。

他将奏疏送给大学士们,要求提出建议。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年)建议他仿效宣德皇帝所树立的先例。1426年,当宣德皇帝的叔父朱高煦(约1380—1429?年)公开反叛时,皇帝率领一支军队去把他的暴动镇压下去。朱高煦没有挣扎就投降了,而皇帝饶了他的命。另一个叔父朱高燧(死于1431年)承认他牵连进了这一阴谋,但没有采取不利于他的行动;把不利于他的陈述的副本交付给他,作为对未来罪行的一种警告,就算完事。杨建议像处置朱高燧那样处置宁王。可以派几个高级官员和皇亲去告诫他,并且夺去他的护卫。就宁王几乎要公开反叛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宽大的惩戒。连他也弄错了皇帝派遣使者的目的。

1519年7月9日,当宁王出席祝贺他的生日的宴会时,一个从北京来的密探带来了已经派出一些高级官员来逮捕他的消息,因为这是北京所谣传的。宁王突然离开宴会,召集他的谋士的紧急会议。他们一致认为,他的密谋已经泄漏,他不能再延迟。一致同意一个计划:第二天,当所有文官来答谢他的宴会时,他要宣布他的意图,并将任何拒绝支持他的事业的人杀死。

7月10日,他在聚集在一起的官员面前露面,他们被他的几百名卫兵包围着。他发布了一份难以置信的通告。他声称,太监李广欺骗弘治皇帝,使他认为正德皇帝是他的儿子。据他说,皇位上的这个人是一个平民的孩子。然后他问这些官员是否知道,他曾经接到皇后的诏书;又告诉他们,他曾奉命惩罚这个恶棍——所指当是皇帝。江西巡抚孙燧要求看皇后的诏书。他被拒绝时,他就指控宁王谋反。他和其他几个不愿合作的高级官员马上被处决。其余的许多人被捕,随后被迫顺从宁王。

为了确保通往长江的道路,军队立刻从他在南昌的总部出发。九江于7月13日陷落,府城安庆(离南京150多英里)于7月23日被包围。但是,宁王和军队的主力直到7月26日才向南京出发。当时江西南部的巡抚王守仁(1472—1529年)用计使宁王延迟出发。王守仁听说7月14日的叛乱时,他开始集合一支军队。同时,他传播假报导说,北京来的一支很大的帝国军队正向南昌前进。只是在宁王探知这些报导是假的以后,他才敢于离开他的总部。

战役从一开始就不利。第一天,当宁王为他的事业的成功而献祭时,祭坛坍塌,祭品掉到了地上。最先航的一些船在一场暴风雨中被毁。1519年8月9日,主力部队抵达安庆,安庆被围已有10多天。宁王的军队在袭击这座城市时,人员伤亡很多。在攻占它的最后尝试失败以后,他下令撤围。他很着急。要是他的军队不能拿下这座府城,他怎么能够指望拿下南都南京?

与此同时,王守仁已经集结了一支帝国军队,并已定下了抵御宁王的战略。南昌的总部守军不多;宁王带走了大部分军队。王守仁计划首先攻占南昌,然后在长江与宁王的主力交战。他推断宁王将赶回去保卫他的总部,但到那时他的部队将是虚弱而疲惫的,在激战中他将处于不利地位。

王守仁军的先头部队在1519年8月13日晚抵达南昌,次日猛攻这座城市。两天以后,进攻部队伏击了预料要赶回来保卫南昌的宁王的军队。帝国军队的主力于8月20日晨,正当宁王上朝时,赶上了宁王的船队。小船被烧着,让其飘流入宁王船队。宁王在他自己的船着火时,被迫逃走,随即被俘。他的军队完全被击溃。叛乱只持续了43天。

更多文章

  • 明代有几个宁王 宁王之乱讲的是谁 宁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王,明代,宁王之乱

    第一代宁王:宁献王朱权朱权,生于1378年,死于1448年,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卒谥献,又称宁献王。朱权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

  • 渥巴锡汗为什么带着土尔扈特人即使牺牲惨重也要东归?(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渥巴锡汗,土尔扈特部东归

    在明代游牧于漠西的蒙古人被称为瓦剌,在清代被称为厄鲁特(卫拉特)。它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姓氏不详,游牧于雅尔(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萨克斯坦境内)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地区西北及俄国境内的乌尔扎)。明代末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准噶尔

  • 十七万人死掉十万也要东归,沙俄对土尔扈特人做了什么事?(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

    247年前的今天,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部众17万人踏上回归祖国之路,沿途战胜了追袭阻拦的沙俄军队,于6月胜利回到祖国,并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在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中坚有《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它是祖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

  • 为什么沙俄不肯放土尔扈特人东归,17万人东归只活下来4万人!(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土尔扈特人,沙俄,土尔扈特部东归

    246年前,土尔扈特人开始东征,返回中国。奇怪的是,沙俄大军死死追击了8个月,一直追到中俄边境。为什么俄国人一定要歼灭土尔扈特人?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因为他们杀了1000俄国平民。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一说吧。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可以对它

  • 刘伯温所写的《百战奇谋》究竟落入谁的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百战奇谋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他就在昏迷中死

  • 刘伯温死前留下的最后一计《百战奇谋》,让朱元璋整日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百战奇谋》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国之事,遇到一些坏消息的时候,难免心情不好,脾气也大,遇到一些残暴的君主,一个不小心,大臣就要丢了性命。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他严于律己,爱国爱民,打击贪

  • 刘伯温死前究竟把《百战奇谋》藏哪了?后世一人得到差点造反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伯温,百战奇谋

    刘伯温是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名气的人物,有人将他跟诸葛亮相比,其实刘伯温留给人最多的印象不是辅佐皇帝的才能,而是“神算子”。刘伯温比起诸葛亮更是神话般的存在,因为刘伯温离我们这个时代比较近,他的预言也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他甚至指导过老蒋,也预言过国家未来的趋势,而且句句应验。诸葛亮作为年代

  • 左顺门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当初死过多少人?(左顺门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左顺门案

    明朝中期曾经因为朱厚照的离世而差点没了皇帝,朱厚照一生放荡不羁随心所欲,最后却英年早逝,他的离世还给在座的大臣们留下了一个千古难题,因为朱厚照一生放荡到死的时候竟没留下一个孩子,最终大臣们决定将皇位传给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璁。朱厚璁是一位机灵的皇帝,他不喜欢听大臣的话,更不喜欢任何事都接受大臣的安排,即

  • 王竑制造明朝血案“左顺门事件”,成威震边疆的铁血儒将(左顺门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左顺门,左顺门案

    1,迅速蹿红的愤怒青年大明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惨案。这是一场任性皇帝(明英宗)受权阉(王振)撺掇,御驾亲征被打得全军覆没的惨祸:明英宗朱祁镇沦为俘虏,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北京城乱作一团。伴随这场惨案发生,迅速在北京城里蹿红的,却还

  • 嘉靖帝打了范鏓一顿板子,百年后被他子孙带兵杀进皇宫(左顺门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范鏓,左顺门案

    1524年,即嘉靖三年,明朝发生了前所未闻的怪事:100多名文武官员,在皇宫左顺门前排队等着打板子。随着一声声响亮的板子声音,鲜血横飞,呻吟声不绝于耳。板子打完,共计16名大臣丧命。这就是著名的左顺门廷杖事件。下令廷杖之人,自然是当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即我们熟悉的嘉靖帝。嘉靖帝为什么要打大臣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