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宁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最后又是被谁平定的?

明朝“宁王之乱”是怎么一回事?最后又是被谁平定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31 更新时间:2023/12/7 13:24:34

历代封建王朝的皇族之间都有许多因为争夺皇权而引发的骨肉相残、父子相争之悲剧,明代也不例外。明代最著名的皇族反叛事件,就是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手中抢来皇位。到明代武宗年间,实际上也有一场声势浩大的皇族反叛,但最终归于失败。下面我们就简单回顾一下这场内乱。

“宁王之乱”的“主角”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五世孙,朱权原本在“靖难之役”中对朱棣有极大的帮助,但后来遭到排挤打压,封地迁往南昌,后来差点被谋害致死。弘治年间,朱宸濠继承宁王之位。当时宁王府内的方士称朱宸濠有天命,且受封之地南昌城风水上佳,城池东南有天子气象,再加上明武宗一直没有子嗣,朱宸濠因此而心怀异志。

朱宸濠与其手下李士实、刘养正等人密谋造反。正德二年(1507年)开始,宁王朱宸濠与皇宫中的宦官势力勾结。重新获得了藩王亲兵护卫的特权。不久又开始在地方上掠夺民田,在王府内蓄养死士,私造兵甲。大才子唐伯虎曾经就在宁王府中,但后来看出宁王反意,于是装疯潜逃出去,这才留下一条性命。

正德十四年(1519年),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宁王罪行,武宗下旨收其护卫并归还所夺之田。宁王眼看事情败露,于六月十四在南昌起兵造反,诈称武宗非明孝宗所亲生,自己奉太后密旨,入朝监国,杀江西巡抚孙燧和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集结兵力号称十万人,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迅速出兵攻占了南康、九江,并计划出兵攻取南京,进而举行北伐。

时任南赣巡抚,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守仁(即鼎鼎大名的王阳明)得知叛乱后,与吉安知府伍文定布告诸郡,举兵勤王。能文能武的王守仁用计迷惑朱宸濠,使朱宸濠以为朝廷早有防备,叛军在南昌不敢出动,王守仁乘机拖延时间集结兵力。七月三日,朱宸濠发现中计,亲率军队围攻安庆,遭到明军顽强的抵抗,此时宁王用兵前线,却忽略了后方布防,王守仁抓住战机,于七月二十攻克了朱宸濠“老巢”南昌。宁王闻讯,急忙回救南昌,却又中王守仁诈败之计遭到伏击。宁王眼见形势不利,调九江、南康叛兵增援,企图一决死战。叛军的大反扑迫使王守仁军一度退却,但伍文定身先士卒,斩杀后退者,王守仁军重鼓士气反击成功,叛军损失人数达两千人以上。七月二十六日,王守仁火攻宁王联结一齐的舰队,杀其将士三万余人,朱宸濠父子及李士实、刘养正等皆被擒。“宁王之乱”至此结束,前后共四十三天,也可见王守仁等杰出的军政才能。

但“宁王之乱”的余波尚未平息,由于捷报尚未送达北京,尚武好兵的明武宗自称“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于八月廿二率万余官兵南下“亲征”。明武宗到达涿州时,终于获得捷报,但明武宗仍一意南征期间弄出不少闹剧。十二月,武宗在通州处死朱宸濠,除宁王之藩,这次叛乱这才正式落下帷幕。

更多文章

  • 宁王之乱带给明朝的影响 宁王之乱的背景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宁王之乱

    宁王之乱又称为宸濠之乱,是1519年由明朝当时的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对皇权的争斗,宁王是世袭的王位,宁王这一王位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之所以会发生宁王之乱是因为宁王一支长期以来与皇权的真正拥有者有着很大的矛盾,是双方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下面介绍一下宁王之乱背景。宁王

  • 揭秘宁王之乱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宁王之乱

    宁王之乱又称为宸濠之乱,是1519年由明朝当时的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对皇权的争斗,宁王是世袭的王位,宁王这一王位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之所以会发生宁王之乱是因为宁王一支长期以来与皇权的真正拥有者有着很大的矛盾,是双方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下面介绍一下宁王之乱背景。宁王

  • 解析宁王之乱的过程 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宁王之乱,王阳明

    宁王之乱又称为宸濠之乱,是1519年由明朝当时的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的对皇权的争斗,宁王是世袭的王位,宁王这一王位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之所以会发生宁王之乱是因为宁王一支长期以来与皇权的真正拥有者有着很大的矛盾,是双方矛盾日积月累的结果,下面介绍一下宁王之乱背景。宁王

  • 历史上的宁王之乱 宁王朱宸濠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宁王之乱,朱宸濠,明朝人物

    历史上的宁王之乱: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朱宸濠,为宁王的第四代继承人,弘治十年

  • 明代有几个宁王 宁王之乱讲的是谁 宁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宁王,明代,宁王之乱

    第一代宁王:宁献王朱权朱权,生于1378年,死于1448年,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字臞仙,号涵虚子、丹丘先生,自号南极遐龄老人、臞仙、大明奇士,原籍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自幼体貌魁伟,聪明好学,人称"贤王奇士",卒谥献,又称宁献王。朱权是明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修养极高,被改封南昌后,深感前途无望,即韬

  • 渥巴锡汗为什么带着土尔扈特人即使牺牲惨重也要东归?(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渥巴锡汗,土尔扈特部东归

    在明代游牧于漠西的蒙古人被称为瓦剌,在清代被称为厄鲁特(卫拉特)。它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姓氏不详,游牧于雅尔(在今新疆塔城以西哈萨克斯坦境内)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地区西北及俄国境内的乌尔扎)。明代末年,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与准噶尔部巴图尔珲台吉交恶,准噶尔

  • 十七万人死掉十万也要东归,沙俄对土尔扈特人做了什么事?(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土尔扈特部东归

    247年前的今天,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部众17万人踏上回归祖国之路,沿途战胜了追袭阻拦的沙俄军队,于6月胜利回到祖国,并受到乾隆帝的热情接待。在承德的“普陀宗乘之庙”中坚有《土尔扈特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它是祖国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土尔扈

  • 为什么沙俄不肯放土尔扈特人东归,17万人东归只活下来4万人!(土尔扈特部东归)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土尔扈特人,沙俄,土尔扈特部东归

    246年前,土尔扈特人开始东征,返回中国。奇怪的是,沙俄大军死死追击了8个月,一直追到中俄边境。为什么俄国人一定要歼灭土尔扈特人?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因为他们杀了1000俄国平民。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一说吧。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可以对它

  • 刘伯温所写的《百战奇谋》究竟落入谁的手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百战奇谋

    明洪武八年(1375年),告老还乡的大明军师、诚意伯刘伯温病危,临终前对守候在身边的儿子刘琏、刘仲景说:“我死后担心会给家里留下祸害,我写的兵书《百战奇谋》乃我一生心血,可惜没有找到传人……本想把这本书献给皇上,但皇上多疑,就是献上去了他也不会相信,倒不如烧了可保一家人平安……”第二天他就在昏迷中死

  • 刘伯温死前留下的最后一计《百战奇谋》,让朱元璋整日担惊受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百战奇谋》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掌控天下人的生杀大权,衣食住行用的都是最好的。尤其是,很多皇帝每天要处理一国之事,遇到一些坏消息的时候,难免心情不好,脾气也大,遇到一些残暴的君主,一个不小心,大臣就要丢了性命。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作为皇帝,他严于律己,爱国爱民,打击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