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屯门海战中战斗过程怎么样?明军怎么打败葡萄牙的(嘉靖中兴)

屯门海战中战斗过程怎么样?明军怎么打败葡萄牙的(嘉靖中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94 更新时间:2024/2/13 18:48:01

屯门海战是发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的一次明朝与西方侵略者之间的海战,也是明朝乃至于中国与欧洲国家间的第一次海上冲突。虽然此战规模不大、声名不显,但鉴于它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第一次海战这个特殊地位,网络上关于他的讨论还是很多的。其中有一个说法就是此战明军一共出动了四千大军五十艘战船,足足打了一年时间才击败葡萄牙人的五艘战舰,并以此来抹黑明军战绩、拔高西方白人战斗力,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

其实这种说法很容易戳破,只需要翻一翻记录这件战事的一手资料看看就可以了。网络上关于所谓明军冲动四千人的出处笔者并不清楚,史料里对这场冲突中明军的人数也没有确切统计,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史料对明中期、嘉靖前期广东海防的部署力量来区分真假。根据记载,明代中期广东海防分为三道水路,分别是东、中、西三路,而由于长期的和平稳定,这三路的防守力量也主要是靠在当地潮州府附近招募的民壮和驾船后生组成。

嘉靖初期广东东、中、西三路海防总共只有民壮一千一百人,其中东路海防三百人,中路海防六百人,西路海防二百人,三路总和远远达不到四千人的数字,更况屯门寨属于中路海防,只不过区区六百人而已。说完兵力再说说战船,明军五十艘战船的数字倒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葡萄牙人记载的,但这个数字可能性也不高,笔者严重怀疑是葡萄牙人的又一次夸大掺水给自己留面子罢了,这种事葡萄牙人干的也不少。为什么笔者这么说呢?因为屯门寨的战船数量是有明确记载的,根据史料统计,屯门属于广东中路海防下的东莞县南头附近,一共装备有大型战船八艘、中小型乌艚船十二艘,加起来一共二十艘,即便加上广海卫望峒澳等地的四艘战船,也不过大小二十四艘而已,不足五十艘数字的一半。至此梳理一下可以知道,嘉靖初期屯门所在的广东中路海防力量一共只有民兵六百人、大小战船二十四艘而已,正德晚期可能在数字上有所出入,但也不会太过离谱。

梳理完兵力问题,笔者就开始讲这次海战的过程。1521年,即正德十六年,一支满载着胡椒、檀香木和其他商品的葡萄牙舰队驶入屯门港口,这支葡萄牙舰队是从马六甲过来的,其中有一艘来自葡萄牙,船主是努诺·曼努埃尔,他是国内一名政府官员,船长则是迪奥戈·卡尔沃,还有若尔热·阿尔瓦雷斯的帆船以及几艘平底船。然而此时明朝中央官员们正在争论如何对待这些不知哪儿来的白人,礼部认为这些佛郎机人并不是传统朝贡体系中的藩属国,而且他们驱逐满剌加国占据属国土地,并且在沿海抢劫财物修建堡垒据点,一定另有所图。之后兵部也上疏复议,请求出兵驱逐葡萄牙人,让他们老实回到满剌加不在沿海骚扰。刚继位的嘉靖皇帝很快也下令准许,于是一场针对葡萄牙人的军事行动就此展开。

虽然明朝已经下达了驱逐葡萄牙人的命令,但他们此时还不知情,依然停留在屯门港口进行贸易,所以当地方官员让他们离开港口停止贸易的时候他们表现的十分抗拒,并不理睬当地官员的命令。于是明朝官员们也不废话,直接派人抓了迪奥戈·卡尔沃的兄弟瓦斯科·卡尔沃以及广州城内的几个葡萄牙人。而此时也有几艘尚不清楚状况、从北大年和暹罗来贸易的葡萄牙船只也被明军顺手抓获了,虽然船上的葡萄牙人进行了英勇抵抗,包括贝尔拖拉梅·苏瓦雷斯、洛波·德·戈昂斯、梅尔古昂神父等一批人在战斗中被击杀,剩下的人则都被抓进了监狱。与此同时,鋐率领屯门水师战船将迪奥戈·卡尔沃的舰队包围起来,并封锁了所有出路。

到正德十六年(1521)六月二十七日,杜瓦尔特·科尔奥驾驶一艘装备精良的战舰和一艘马六甲帆船共两艘船来到了屯门,他是若尔热·阿尔瓦雷斯的朋友,因此在得知危险之后还是跟葡萄牙舰队汇合了,在此期间若尔热·阿尔瓦雷斯病死。汪鋐得知葡萄牙得到了战舰支援,决定不能继续耗费时间,便率领舰队对葡萄牙舰队展开了进攻,杜瓦尔特·科尔奥也想与明军和谈,不过被汪鋐拒绝。虽然汪鋐发动总攻,到这时候明军战船已经与葡萄牙战船产生差距,根据记载葡萄牙在屯门的战舰属于桨帆船类型的,长32米宽9米左右,每船二百多人,装备舰炮三十四门,其中有不少针对甲板人员杀伤的后装炮,即所谓的佛郎机铳,也有十磅左右的大型铜炮。而明军战船早中期的装备主要是火门枪、碗口铜炮、铁炮以及火球火箭等燃烧类火器。现代曾在泉州出水一门嘉靖三十二年的龙耳碗口铜炮,炮长82厘米、口内径16.3厘米,炮管没还残留一枚合口铁炮弹,类似后世的卡隆炮;此外在旅顺小墨石村附近海域也出水了三门明代铁炮,三门炮长度在83~88厘米之间,口内径在7~9厘米之间,形制为明早期的宽箍炮,笔者推测明朝中前期水师战船所使用的火器无非这些了。

但这些火器很明显在射速、弹重、精度和距离上都无法对葡萄牙人产生优势,所以这次进攻最终失败了,葡萄牙人凭借着后装佛郎机铳的高效射速遏制住了明军士兵的进攻势头,战后葡萄牙人声称打伤了汪鋐,但明朝方面并没有汪鋐负伤的记载。此战过后,汪鋐意识到葡萄牙人在火器上的优势,于是下令暂停进攻,亲自埋葬了战死人员,转而寻求弥补火力差距的办法。而在这个时候,他接到东莞县白沙巡检何儒的报告,何儒称自己以前抽船税的时候曾上过葡萄牙船上,认识了船上两个叫三、明的中国人,这两个人与葡萄牙人接触的时间很长,因此学会了铸造佛郎机火炮的技术。汪鋐得知后大为高兴,随即下令何儒装扮成贩卖酒米的小商贩到葡萄牙船上秘密接触这二人,最终靠着糖衣炮弹和大义名分将两人诏安并接到岸上,然后汪鋐变开始了紧锣密鼓制造佛郎机铳进行换装的过程。在此期间明军只围不打,双方进入了四十天的僵执期。

四十天后,阿姆布罗济奥·多·雷戈带着两艘帆船躲过明军的巡逻船队进入封锁圈与被围的葡萄牙舰队汇合。虽然得到了生力军增援,但葡萄牙人也快撑不下去了,即便之前他们凭借火器打退了明军进攻,但自己的伤亡损失也不小,乃至于每艘船只能配置八名白人维持战备,剩下的都是土著奴隶。于是杜瓦尔特·科尔奥、迪奥戈·卡尔沃和阿姆布罗济奥·多·雷戈等人商议后,决定放弃其船只,把剩余人员全部集中在三艘大的战船上进行突围。1521年9月7日,在夜色的掩护下,葡萄牙人分别乘坐三艘大船开始突围逃跑,但他们的行动很快被明军哨船发现,而此时换装行动也进行的差不多了,于是汪鋐率领舰队开始追击逃跑的葡萄牙人。装备了佛郎机铳的明军战船火力异猛烈,甚至有超过葡萄牙战船的趋势,葡萄牙人把这场追击交火的激烈程度描述为“简直就像笼罩在烟火之中的一座地狱。”

就在葡萄牙人即将绝望的时候,海面上忽然降临了一场暴风雨,这场雷暴使追击的明朝舰队陷入混乱,以此也看出参战的民壮也并不都是专业的水手,而葡萄牙人也趁着混乱逃脱了,并为此欢呼上帝的伟大。但汪鋐也不是毫无所获,他从葡萄牙战船上缴获了大小二十多门佛郎机铜炮,并运送中央及九边各地仿造,从此明军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批量制造、装备佛郎机的历史。

更多文章

  • 明世宗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却被称为明君(嘉靖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中兴

    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为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后世也称他为明朝第一明君,虽然他曾二十年不上朝。为什么一个二十年不曾上朝的皇帝还被称为第一明君呢?原因有二:一是嘉靖皇帝在位前期,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代明君的表面品质,那就是以民为本,虚心纳谏。嘉靖即位之初,推行改革,这些改革的重点就是民生,他不

  • 这个皇帝虽老实巴交 沉迷媚药又破除“南倭北虏"(嘉靖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靖皇帝,嘉靖中兴

    公元1566年,一心求仙问道,吃着重金属的长生不老丹却不中毒,生命力如此顽强的嘉靖皇帝终于骑鹤西去了。明穆宗朱载垕等了二十多年,机会终究还是来了,真的是等得花儿也谢了。嘉靖皇帝临时前什么也没有说,公元1566年,明穆宗朱载垕奉遗照登基了,年号隆庆。奉遗照登基,我不说你懂的。什么?你不懂。好吧,小朋友

  • 石曹之乱的结局:“夺门之变”三大“功臣”,一贬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夺门之变,石曹之乱

    明英宗南宫复辟后,徐有贞、石亨、曹吉祥因迎复之功而受到宠信,权势日重。得势后的徐有贞、石亨等人随即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谦于死地。于谦“以定社稷功,为举朝所嫉”,加上他孤高自负,从不结交党羽,独往独来,朝中大臣竟没人站出来为于谦辩护。当时英宗还是认可于谦的功劳的,对于判处他死刑有些于心不忍。徐有贞说

  • 石曹之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明英宗,石曹之乱

    明英宗的帝途并不顺利,曾因“土木之变”丢了皇位,被皇弟朱祁钰取代,后又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复位后没几年,又遭遇了“石、曹之乱”,特别是曹吉祥及其嗣子曹钦的武力叛乱,险些让明英宗第二次丢掉皇位。夺门之初,因曹吉祥已经官至宦官系统的最高级别——太监,没有了晋升的空间,明英宗就厚赏了其嗣子曹钦(封为昭武

  • 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明朝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石曹之乱

    在556年前的今天,1461年8月7日 (农历七月初二),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1461年8月7日(距今556年) 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因为帮助明英宗复位有功,受命掌管司礼监,总督京城三

  • 明朝大将石亨:为何从暴发户沦落到阶下囚?(石曹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石亨,石曹之乱

    石亨(?-1460年),渭南人。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年抗击瓦剌,颇有战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得以权倾朝野。网络配图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肆培植党羽,干预朝政。朱祁镇不能忍受,罢其职,得罪瘐死狱中,尽诛其党羽。后又以家属不轨,下诏狱,坐谋叛

  • 明朝的灭亡与其的税收制度有多大关系?明朝灭亡的真正深层原因解析(里甲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税收制度,里甲制

    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饥兵作乱。饥民与饥兵结合,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政府军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族入侵,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

  • “里甲制”这一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对明朝是利大还是弊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里甲制

    2700多年前的管仲在他的《管子·立政》中就详细介绍了一种“里甲制”的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设一伍长,五伍为里,设一里长。然后逐级增加户数,并设立相应管理者。这样,从穷乡僻壤直到中央皇帝,就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管理网,一切都在管理控制之中。这样的里甲制,不但可以用于日常的治安管理

  • 明朝"里甲制度"详解 里甲制度的制度特征及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里甲制

    里甲制度是明朝的基层组织形式。也是明朝政府推行黄册制度的基础之一。关于里甲制的编制,众多的学者普遍认为一百十户为一里是定制,且它一直保留至里甲制的瓦解。明初,明太祖制定一百十户为一里的规定是为了便于黄册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地方机构等原因,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的编制有其特定的作用。实行原因明朝初期,开国皇帝

  • 中国明朝时的土地制度是什么样的?“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土地制度,赋役黄册,鱼鳞册,里甲制

    众所周知,明朝创立者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草民皇帝,那么其治下的大明王朝土地制度是怎样的呢?据明史资料显示,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层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行了“赋役黄册”、“鱼鳞册”和里甲制度。“赋役黄册”即户口册,又称明代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明洪武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