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西晋史中的淮南三叛的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7 更新时间:2024/1/4 15:39:22

239年魏明帝去世,司马懿与曹爽受遗共同辅政,但司马懿被曹爽架空。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司马懿重夺政权,至此司马氏开始专政。在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及司马昭逐渐巩固司马氏的势力。此期间发生三次严重的内乱和割据战争,史称淮南三叛。西晋史学家陈寿将淮南三叛和之后的钟会之乱并提,评价说“王凌风节格尚,毌丘俭才识拔干,诸葛诞严毅威重,钟会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东晋史学家伏滔在《淮南论》评价淮南三叛中说“及至彦云、仲恭、公休之徒,或凭宿名,或怙前功,握兵淮楚,力制东夏,属当多难之世,仍值废兴之会,谋非所议,相系祸败。”

网络配图

淮南三叛的经过是怎么样的呢?哪三叛呢?

一叛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发生高平陵事变,曹爽被罢免后被诛杀,司马懿於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淩为太尉。王淩与外甥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於是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王淩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於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淩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王淩於是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揭发王淩的图谋,司马懿於是率军讨伐。王淩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后来王淩自知他不久一定会被诛杀,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淩、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亦被赐死。

同年六月,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不久去世,其长子司马师继之掌权。

二叛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李丰与夏侯玄及张缉等人意图推翻司马师,但计划败露,李丰、夏侯玄和张缉等皆被杀。曹芳对李丰等人被杀后深感不平,引起司马师不满,於是在数月后强行废了曹芳而改立曹髦为帝。李丰等人被诛杀和曹芳被废,令到当时驻守寿春的镇东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非常不安,害怕会牵连到自己;而毌丘俭儿子毌丘甸亦劝父亲要举兵保卫曹魏,二人于是决心要反抗司马师。

网络配图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二人在寿春举兵讨伐司马师,并进兵项城,此为毌丘俭文钦之叛。东吴知道毌丘俭叛乱后亦由丞相孙峻率领吕据和留赞领兵到寿春支援毌丘俭。司马师自己亲自率军讨伐,并派遣荆州刺史王基率兵与叛军对抗,抢先占领南顿。及后诸葛诞、胡遵和邓艾都领军与司马师会合。司马师命令诸军不能进攻,毌丘俭和文钦不能进攻,又怕撤退时寿春被袭,军中的淮南将士因家属都在北方,军心於是溃散,只有新归附的农民仍然效命。此时邓艾驻屯乐嘉,毌丘俭见邓艾兵弱,於是派文钦攻击,但文钦到后却发现司马师率领大军到来,於是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追击,文钦军败退,因其子文鸯奋战才得以全身而退;此时殿中人尹大目追出试图劝降文钦,但遭文钦拒绝。毌丘俭知道文钦败退后乘夜逃走,馀众於是崩溃,毌丘俭逃到慎县被平民张属射杀,枭首被送到洛阳。文钦回到项县时大军已溃散,寿春又被诸葛诞占领,於是逃亡到东吴。孙峻到东兴时知道诸葛诞已占领寿春,于是退兵;诸葛诞派部将蒋班追击,斩杀留赞。

三叛

毌丘俭文钦之叛被镇压后不久,司马师因眼睛震出眼眶,痛死于许昌,由弟弟司马昭接手掌权。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见好友夏侯玄、早前在寿春叛变的王淩和毌丘俭皆相继被诛杀,十分不安,於是一方面在淮南笼络人心,一方面又蓄养死士以作自保。司马昭为了铲除支持曹魏的势力,听从贾充之言逼反诸葛诞,徵召他入朝为司空。

诸葛诞接到诏令后十分恐惧,于是在公元257年(甘露二年)杀扬州刺史乐綝,据守寿春反抗司马昭,又派长史吴纲带儿子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当人质,请求援兵;此为诸葛诞之叛。司马昭於是率二十六万兵讨伐诸葛诞,驻屯丘头,并派镇东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及州泰领兵抵抗吴兵。东吴援军文钦、唐咨和全怿等趁包围圈未成突入寿春城,但其后王基建立起坚固的包围圈,文钦等数次突围也不能攻破。同时吴将朱异率军屯寿春西南的安丰作外援,被兖州刺史州泰击破。孙綝率军屯鑊里(今安徽巢湖市境),派朱异率领丁奉和黎斐等再前往寿春解围,但被石苞和州泰击败,太山太守胡烈更出奇兵尽焚吴军粮秣。

网络配图

朱异因粮秣已失,拒绝再进攻。孙綝大怒,斩杀朱异,但因无力再战,被迫退还建业。被围困的寿春久久没有等到援兵,诸葛诞部将蒋班和焦彝劝诸葛诞率主力专攻一方以求突围,不宜困守寿春;但文钦认为东吴救兵必至,劝诸葛诞固守。诸葛诞不听蒋班的建议,更意图杀掉二人,二人於是逃出城投降魏军。后来,司马昭接纳钟会的计谋,伪造刚刚投降曹魏的全辉和全仪的诱降书信,又派二人的亲信将书信交给吴将全禕和全端等人。全褘等收到的书信后,果然率众向曹魏投降,此举令寿春城民大惊。

公元258年(甘露三年)正月,诸葛诞和文钦及唐咨等突围但失败,死伤枕藉,唯有撤回城内。而城内粮食已经接近枯竭,已有数万人出降,文钦亦意图尽释城中的北方人,仅以吴兵据守以减省粮食消耗,诸葛诞不听,更加因忌恨文钦而将他杀害,文钦子文鸯和文虎知道文钦被杀,於是投降司马昭。文鸯二人获封赏更令寿春的兵民丧失战意,最终司马昭在二月攻克寿春,诸葛诞兵败出城逃亡,被胡奋部下士兵击杀;吴将于诠亦力战而死;唐咨和王祚则投降。

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后不久,其子司马炎即篡魏称帝,建立西晋,曹魏灭亡。

标签: 淮南三叛

更多文章

  • 淮南三叛与曹魏后期政局有何微妙的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淮南三叛

    淮南三叛兵力淮南三叛的成功使曹魏转为晋,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充分证明了司马昭的军事才能。淮南三叛兵力更是超过了赤壁之战,那么淮南三叛兵力多少呢?图为司马昭的画像淮南三叛主要以诸葛诞和司马昭的对峙为主,双方谁要是能最后胜利,谁将是曹魏真正的掌权人,所以双方都必将倾尽全力。诸葛诞打司马氏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曹魏

  • 明英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详细战斗过程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和英国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发生于19世纪的清英鸦片战争。然而早在17世纪上半叶,还处于明朝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和英国有了初次军事冲突。由于那次军事交流因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故记载不多,了解具体经过的人自然较少。可偏偏有某些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却利用众人关于中英军事初次交流所知甚少的特点,

  • 明英战争的结局如何?英国赔款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战争

    6艘英国商船在广东沿海横行无忌,明朝官员束手无策。若非明朝官员的反复无常妄开外衅,这场冲突本不会发生。1637年明英冲突中比真相,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区区几条外国商船就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炸炮台,驱散明朝水师,上岸抢劫为所欲为?原因就是明朝水师在炮舰载炮方面已经落后西方一个多世纪。自15世纪火炮的

  • 明英战争:中国历史上与英国的第一次交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

  • 北魏时期的大乘教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以及大乘教起义的历史意义(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大乘教起义,法庆起义,孙恩起义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 孙恩、卢循起义中的卢循是谁 历史上卢循是怎么死的(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朝,孙恩,卢循,孙恩、卢循起义,孙恩起义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随孙恩起兵反晋,在孙恩死后接替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后乘东晋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据十七郡,称雄岭南,自封平南大将军和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占据岭南八年之

  • ​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 但是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吗?(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大泽乡起义,孙恩起义

    历史上我们都学过“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因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然而这场农民起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这场起义的发起者陈胜、吴广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揭竿而起秦二世元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

  • 胡汉分治为何能够有效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汉分治

    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民,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具体的什么是胡汉分治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呢?胡汉分治图片想要了解什么是胡汉分治,还要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统一了中原以后,建立汉国,他设立单于左辅、右辅,专门管理胡人。这里

  • 胡汉分治是什么时候的 胡汉分治的利与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汉分治

    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百姓,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胡汉分治是什么时候的呢?胡汉分治形势图历史文献记载,胡汉分治发生在中国古代十六国时期,当时天下大乱,民族之争,国家之争,导致天下处处都是战乱,民不聊生。饥荒,病魔时时刻刻都发生在百姓身上。当时的少数民族渐渐崛起,开始

  • 喝水不忘挖井人:皇帝石勒一生都在为百姓而活(石勒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石勒,石勒称王

    石勒皇帝是东晋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石勒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石勒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性,石勒出身并不高,是羯族人的一个部落的小头目的儿子,后来还曾经被卖为奴隶,可以说早年的生活尝尽了生活的辛酸,是一个知道底层人民疾苦的皇帝,所以石勒在做了皇帝之后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安定民心。石勒在公元3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