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详细战斗过程是怎样

明英战争双方出动了多少兵力?详细战斗过程是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07 更新时间:2024/1/8 0:51:17

很多人都知道,中国和英国第一次正式军事冲突发生于19世纪的清英鸦片战争。然而早在17世纪上半叶,还处于明朝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和英国有了初次军事冲突。由于那次军事交流因为规模较小,影响不大,故记载不多,了解具体经过的人自然较少。

可偏偏有某些了解事情始末的人,却利用众人关于中英军事初次交流所知甚少的特点,捏造出:明朝击败英国侵略军舰队,英国明朝赔款不实谣言。

自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以来,随着欧洲航海家们的不懈努力,到了17世纪,世界大部分轮廓都已经被勾勒在欧洲人的世界地图。过去一直蒙着一层薄纱的中国对欧洲人来说已不那么神秘。欧洲人知道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航,沿着西非海岸线一路南下抵达好望角,又向东航行到印度半岛和马六甲,再顺着东南季风北上就能到达中国。

因为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航海先驱,所以他们垄断了16世纪整整一个世纪中国和西欧的贸易,其他想和中国建立直接贸易关系的西欧国家有心无力只能望洋兴叹。

到了17世纪上半叶,事情发生了转变。原本雄霸四海的西葡深陷大陆战争的泥潭,日趋没落。印度洋和太平洋终于向西葡以外的国家开放。首先打破西葡垄断的是荷兰,荷兰人于1604年来到广州。紧接荷兰其后的是英国,1635年一条英国商船也抵达了中国口岸。不过那条英国商船十分倒霉,被明朝官员勒索了不少钱,运回的货物也不多。

为了继续开拓对华贸易,一些英国商人联合起来组成了葛廷联合会。这个由商人组成的联合体,千方百计游说英国国查理一世给予了他们对华贸易的特权。查理一世慷然应允,特地往葛廷联合会参股了一万英磅。到1636年,葛廷联合会组织了有6艘商船组成的船队,由曾在霍尔木兹海峡对抗过葡萄牙人的威德尔船长带领下正式起航开向中国。

1637年6月27日,英国船队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抵达中国澳门,其航程跨过了半个地球共达17000多海里。彼时中国澳门属于葡萄牙租借地,威德尔船长耐心地等葡萄牙船队装卸完货物才继续朝广州进发。

8月6日,英国船队驶入虎门水道,并在那里的潭仔停泊了下来。等到英国商船在亚娘鞋岛停泊时,广州的明朝官员才发觉家门口出现了新来的外国人。很快,便有明朝官员登上英国船上了解情况。威德尔船长也一切照办。

8月4日,一支包括40艘帆船的明朝水师向英国船队驶来,明朝水师要求威德尔船长再得到广州最高当局许可前不得再向广州靠近。威德尔作了让步的答复,他同意继续等待,但要求找到一处安全的避风所。

8日,威德尔来到了亚娘鞋附近。威德尔目睹亚娘鞋炮台的驻军和明朝水师正在敲锣打鼓地备战,他派人举着白旗上岸购买粮食也无人理会。明朝官员又登船告知威德尔船长,要求他再等6天。威德尔服从了这一安排。

百般忍耐威德尔等来的不是明朝官员允许贸易的许可,而是炮击。

8月12日,英国船队派出勘测水位的驳艇遭到亚娘鞋炮台炮击。驻守炮台的明军在事先没有警告的情况下突然3次炮轰驳艇,但驳艇毫发无损。此时双方仍处在谈判阶段,明军的炮轰驳船无异于恶意挑衅。威德尔船长立刻下令英国各船升起了国王的旗帜,宣布商船进行战斗状态。4艘悬挂狮旗的英国商船飞速向亚娘鞋炮台驶来。

随着炮声隆隆响起。亚娘鞋炮台的明军先行开火,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对英国商船造成什么损害。4艘英国船只猛轰亚娘鞋炮台,密集射出的炮弹把亚娘鞋炮台的工事打成了马蜂窝。不消半个小时,驻守炮台明军就抛弃了他们的阵地,朝内陆逃之夭夭。这一幕令人震惊,一般情况下岸炮对舰炮具有天然优势,因为岸炮不仅口径更大况且有坚固工事保护。

待英国登陆进入已空无一人的亚娘鞋炮台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炮台的44门不过是发射1磅重炮弹的小炮。英国人饶有兴致地把缴获的30门明军火炮当作战利品搬上船,并在当天和次日还俘虏了两艘中国帆船。

即便明军恶意挑衅在先,威德尔依旧不忘初心。他又委托当地渔民向广州的明朝官员发出一封华信件,信的内容除了表示他对这次冲突很遗憾,还再次重申了英国希望和明朝贸易通好的愿望。

尽管这时距离明朝覆灭仅有7年,但明朝官员的舌头和笔尖仍旧威力十足。虽然炮台和舰船皆被英国商船占领和俘虏,明朝官员依然在回复威德尔的信件里写道:如尔等胆敢破坏一草一木,必下令士卒歼灭尔辈,使尔等片帆不留,则尔等后悔莫及,罪无可恕。

在这番措辞如此严厉的警告下面是明朝虚弱无奈的妥协。明朝官员表示只要威德尔愿意归还大炮和帆船,就同意和英国船队交易。

威德尔旋即发还他的战利品。8月24日,三名英国商人携带22000枚西班牙银元和两箱日本银子前往广州进行贸易。英国商人将用他们携带的货款购买糖,丝绸,茶叶,瓷器,金器等中国商品。为了购买更多货物,威德尔再派人向广州的英国商人送去了12000西班牙银元。

在老虎岛停泊的威德尔满心满意地以为终于可以顺利完成交易,平安归国了。可威德尔万万没有想到,前面被打了一次脸明朝官员又摆了他一道。

9月10日凌晨两点,潮水开始退去。此时老虎岛四下一片幽暗寂静,唯有英国船只上有点点灯火。明军趁机发动突袭,三艘满载着油料和易燃物的火船驶向毫无准备的英国船队。幸亏英国人发现得早,及时斩断了缆绳,开向外围躲过了一切。中国船只还向英国船队发射火箭和火球攻击,照样没伤到英国人半根汗。明军主动袭击了老虎岛的英国船队,说明此刻正在广州城内购物的英商正处于极端危险之中。

果敢坚决的威德尔船长为了营救城内的人质当即发起反击。英国人登陆上岸把亚娘鞋炮台炸了个底朝天,劫掠了一处小镇城抢走了30头生猪,还焚毁了一艘大帆船。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明朝水师闻风而逃。

威德尔这一招着实精妙,明朝官员慑于英国船队的强大武力不敢对广州城内的英商造次,英商的交易进行得十分顺利,连之前英商送给他们的礼银亦一并送还。明朝官员眼见强抢不得,转而打起贸易特权费的主意,希望英国人支付一笔2800两的款项。英商坚决拒绝了被打肿脸的明朝官员的勒索。

打赢了还赔款,骗谁呢?自古唯有败者向胜者赔款,所以英国给明朝赔款一事根本就是别有用心者造的谣。

12月29日威德尔一行人起航离开中国,英国船队满载而归。英商抵抗住了明朝官员的贪婪,保住了他们宝贵的财产。英商临走前和明朝总兵正式签订贸易条约:为了自由和广阔的贸易与居住,英国人每年缴付皇上20000两白银,4门铁大炮和50支火枪。

根据这份条约,英国人获得了与华进行贸易的权利和在中国居住的权利,甚至可以像葡萄牙的澳门一样在中国建立永久性商馆。这意味着中国的国门被英国正式打开,从目的上看英国人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可惜签署条约后没过多少年明朝就覆灭了,同时英国国内爆发了内战,英国人在此之前一直腾不出手到中国建立商馆。

标签: 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更多文章

  • 明英战争的结局如何?英国赔款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英战争

    6艘英国商船在广东沿海横行无忌,明朝官员束手无策。若非明朝官员的反复无常妄开外衅,这场冲突本不会发生。1637年明英冲突中比真相,更值得人们关注的是为什么区区几条外国商船就可以在中国东南沿海炸炮台,驱散明朝水师,上岸抢劫为所欲为?原因就是明朝水师在炮舰载炮方面已经落后西方一个多世纪。自15世纪火炮的

  • 明英战争:中国历史上与英国的第一次交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英国,战争,明英战争

    163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同果阿的葡萄牙总督达成协议,同意英商自由出入澳门从事贸易。同年12月12日,英王查理一世颁布训令,任命威德尔上尉为指挥官,率领6艘船舰前来中国。威德尔船队于1636年4月14日从伦敦启航,11月7日到达果阿,与果阿总督交涉前往澳门贸易问题。1637年1月17日,船队离开果阿

  • 北魏时期的大乘教起义是怎样爆发的?以及大乘教起义的历史意义(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大乘教起义,法庆起义,孙恩起义

    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称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国号为“魏”,史称“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 孙恩、卢循起义中的卢循是谁 历史上卢循是怎么死的(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北朝,孙恩,卢循,孙恩、卢循起义,孙恩起义

    卢循(?―411年),字于先,小名元龙,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县)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后赵中书监卢谌曾孙,晋末群雄之一。东晋末年,随孙恩起兵反晋,在孙恩死后接替天师道起义军领袖,史称“孙恩卢循之乱”。后乘东晋桓玄作乱之际,攻占广州,据十七郡,称雄岭南,自封平南大将军和广州刺史,设置百官。占据岭南八年之

  • ​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 但是他们究竟是怎么死的吗?(孙恩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大泽乡起义,孙恩起义

    历史上我们都学过“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因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然而这场农民起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这场起义的发起者陈胜、吴广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揭竿而起秦二世元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

  • 胡汉分治为何能够有效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汉分治

    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各自的臣民,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具体的什么是胡汉分治呢?都有哪些具体的政策呢?胡汉分治图片想要了解什么是胡汉分治,还要从它的背景开始说起。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统一了中原以后,建立汉国,他设立单于左辅、右辅,专门管理胡人。这里

  • 胡汉分治是什么时候的 胡汉分治的利与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胡汉分治

    历史上著名的胡汉分治是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更好的管束百姓,而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那么胡汉分治是什么时候的呢?胡汉分治形势图历史文献记载,胡汉分治发生在中国古代十六国时期,当时天下大乱,民族之争,国家之争,导致天下处处都是战乱,民不聊生。饥荒,病魔时时刻刻都发生在百姓身上。当时的少数民族渐渐崛起,开始

  • 喝水不忘挖井人:皇帝石勒一生都在为百姓而活(石勒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帝石勒,石勒称王

    石勒皇帝是东晋时期北方后赵的统治者,石勒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石勒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性,石勒出身并不高,是羯族人的一个部落的小头目的儿子,后来还曾经被卖为奴隶,可以说早年的生活尝尽了生活的辛酸,是一个知道底层人民疾苦的皇帝,所以石勒在做了皇帝之后能够采取一些措施发展经济、安定民心。石勒在公元319年

  • 从奴隶到皇帝: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石勒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十六国出身最低的帝王石勒,石勒称王

    石勒,羯族,上党武乡(今山西武乡县)人。羯族,为古代民族,是匈奴族中羌渠部的后裔,东汉时迁徙定居在上党地区,石勒的祖父与父亲曾为部落头领。《晋书》记载,石勒少有壮志,好骑射且胆略超人,常代父督摄部众,深为部众信服。网络配图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并州地区发生大饥荒。乱世中,时年20多岁的石勒被

  • 石勒是谁简介 石勒是怎么样从奴隶做到皇帝的(石勒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石勒,石勒称王

    石勒曾说:“大丈夫行事当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他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字里行间,对曹操、司马仲达父子的揶揄,可见此人并非是常人,而实际上,石磊也算是个大英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他一度五胡十九国中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南征若得逞,一统中国的人就是他,而历史也将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