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周攻南唐之战作战方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意义

后周攻南唐之战作战方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35 更新时间:2024/1/8 7:22:31

后周攻南唐之战作战方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后周,一方面是南唐。后周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统一的任务降到了后周的头上。虽然有些小国家不想被后周统一,但是历史的大势是无法阻挡的。

南唐后主煜画像

例如吴越国就心甘情愿替后周作战。吴越国是后周的盟国,在后周攻南唐之战中,吴越国作为后周这边的参战国家,派出了水军进攻南唐的军队。吴越国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因为吴越国位于南唐的侧面,很有可能被南唐吞并,另一方面是因为吴越国看到后周统一天下的大势,趁势依附,得点好处。

南唐也联络了很多国家进攻后周,后周统一天下的想法让当时的小国家受到了威胁,这些小国家联合起来抵抗后周的统一,后蜀就是南唐这边的参战方。后蜀在陕西的土地被后周攻下。在后周攻南唐之战中,后蜀派兵进攻后周。

南唐这边作战方还有契丹,契丹是北方的草原强国,契丹的战略是扶弱伐强,中原有国家强大,契丹就会骚扰这个国家。在五代时,契丹与这五个朝代都有过战争,甚至还攻进过洛阳。后周强大以后,契丹为了阻止中原统一,就找机会削弱后周。

后周攻南唐之战作战方虽然是分为两方,但这两方的国家心思并不统一。以吴越国来说,吴越国虽然希望后周赢了南唐,但是并不希望南唐被灭,因为南唐一旦被灭,吴越国也就要被灭亡了。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意义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意义在于加快了国家的统一步伐。自从唐末以来,中原大地出现大的分裂,分裂成了十个国家,这些国家互相争霸,战火不断,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原大地的战乱也让北方的游牧民族伺机入侵,劫掠中原人民。

后周太祖郭威画像

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具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后周攻南唐之战使得南唐的江北之地被后周统一,在这个时候,后周基本上统一长江以北的土地。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土地后,后周就可以借着长江天险,防备南方的国家,然后北上进攻契丹。

契丹是唐末发展起来的游牧民族,在五代十国时期数次参与中原地区的战乱,曾经攻陷过洛阳一次,在洛阳烧杀抢掠。契丹还从后晋石敬瑭手中拿到了幽云十六州,得到了幽云十六州后,契丹的实力大增,对中原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后周想要讨伐契丹,必然先要稳固自己后方。南唐的江北之地虽然与后周的土地隔着淮河,但是淮河比不了长江,想要渡过淮河的话,在淮河上搭浮桥就可以。后周攻南唐的目的就是要取得南唐的江北之地。后周攻南唐之战的意义就在于为攻打契丹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后周进攻南唐是一次重要的战争,凭借着这次战争,后周对内对外都打出了意义。对内来说,后周收服南唐后,极大的震慑了其他不愿被统一的小国家,对外来说,平定了大后方,后周就可以全力对付契丹了。

更多文章

  • 后周攻南唐之战:大国之间最后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周攻南唐,后周攻南唐之战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背景是五代十国的后期,当时已经到了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后周,后周的柴世宗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准备统一整个国家。后周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准备先讨伐蜀国和南唐,再北伐契丹。后周世宗柴荣画像后周是中原地区的大国,南唐是南方的大国,后周想要统一南方,就要先讨伐南唐。南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

  • 宋太祖赵匡胤差点就死在了高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太祖,高平之战

    五代十国时期的高平之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据说赵匡胤差点死在这次战场上。可老天就看好赵匡胤,要他来当大宋的开国皇帝的,最后活命。当然,这次战争就连周世宗都亲自上阵。网络配图赵匡胤身先士卒,迎敌血战,主将奋勇,士卒更是拼死力战,无不以一当百,北汉兵抵挡不住。内殿直马仁禹也激励同伴进击,他自己跃马猛射,

  • 高平之战的小细节:宋太祖赵匡胤差点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高平之战,北周,赵匡胤,

    高平之战是北汉与後周之间的一场战役,此役后周大胜。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後不久,北汉刘崇联合辽国乘机南下,打算乘后周内部还不稳定的情况下打击后周的力量。二月,契丹派杨衮率骑兵万余及步兵五万余人,到达晋阳(今太原),两军会师晋阳,一路攻上潞州(今长治)。北汉主刘旻亲领中军,张元徽领左军,杨

  • 石敬瑭是谁为何称他为儿皇帝 割让燕云十六州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五代十国,天下大动乱,”乱慌慌你方唱罢我登场“,君王就如走马灯似的走过,无法带给台下观众丝毫印象,即使是一国之君也仅仅是换得比旁人稍稍多一点的目光,喝令天下,能让后人记住的又有几人?但是,五代中却有一个人,他的名气比和平时代的治世之君还要有名,他就是石敬瑭。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

  • 为何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割让土地的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云十六州,契丹,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在历史上又被叫做幽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里易守难攻,而在历史上,燕云十六州曾经被割让,把这样的军事重地拱手让人。在混战当中,燕云十六州作为军事战略地,被强大的军队抢来抢去。在史书上记载的燕云十六州第一次被割让,是发生在后唐灭亡以后。当时新政权的统治者把燕云十六州作为

  • 周赧王姬延活了多少岁?周赧王“债台高筑”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赧王,姬延,东周,债台高筑

    姬延,东周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君主,史称“周赧王”。周赧王姬延在位的时期,其实周王朝已经接近衰亡之态了。姬延手下有几十座城池,人口共计三万多,被分为了“东周”和“西周”两国,姬延当时所在的王城就是“西周”。当时,秦国已经变得强大,逐渐攻占了韩、赵等国家的一些地方,下一步极有可能要开始对付周王朝了。姬延知

  • 赫连勃勃为何能非常自信可以建立大夏国?(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赫连勃勃,夏国,赫连勃勃称王

    赫连勃勃他的原名是刘勃勃,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卫辰死在了北魏战争结束后,而他则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兴赏识。及后就以后秦与魏通好而叛秦,杀害没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国,屡度进攻后秦。随后更乘东晋灭后秦后班师的机会占领关中。他之所以能够说出

  • 赫连勃勃将国都称作“统万城”的用意是什么?(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赫连勃勃,统万城,赫连勃勃称王

    赫连勃勃他的原名是刘勃勃,是中国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勃勃是南匈奴单于的后裔,他的父亲刘卫辰死在了北魏战争结束后,而他则是依靠后秦高平公没弈干,之后又得到后秦君主姚兴赏识。及后就以后秦与魏通好而叛秦,杀害没奕干并自立,建北夏国,屡度进攻后秦。随后更乘东晋灭后秦后班师的机会占领关中。他之所以能够说出

  • 豪言一统的胡夏国主赫连勃勃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赫连勃勃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赫连勃勃,赫连勃勃称王

    夏国主赫连勃勃是仇恨的产物,在他的血液里野性和仇恨充斥着,他的一生既伟大又落寞。他走上权力的巅峰,成为一国之君又被后人所鄙夷,他的一生为着复仇而生,却抱憾而去。终究成为十六国的一抔土、一缕烟。胡夏国主赫连勃勃简介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侮辱性名字

  •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有何作用?对后世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冰,都江堰,秦国

    李冰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家。他号称陆海,出身地与生卒年不详。在公元前256年,他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蜀郡那时是旱涝之地,蜀郡人民长久以来一直与洪水与干旱做着斗争。李冰在当地人民的呼吁声中,担当了治水的大任。李冰简介里说李冰治水采取了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他的成果也颇为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