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俺答汗娶自己亲外孙女惹恼了孙子却促成隆庆和议(俺答封贡)

俺答汗娶自己亲外孙女惹恼了孙子却促成隆庆和议(俺答封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31 更新时间:2023/12/11 5:51:18

大明嘉靖年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诞生了一位蒙古大汗,他统一蒙古各部称雄草原;率军杀近北京,逼得嘉靖皇帝签下城下之约,骁勇善战、南征北伐、所向披靡,堪称是成吉思汗后最杰出的蒙古英雄。但最令人们咋舌和称奇当属他的一段离奇婚姻,他贪图美色,竟娶自已的亲外孙女为妻,又将孙子看中的意中人送人,结果因缘差错,促成了一项有利蒙汉民族和谐共处的和约,维护了明蒙边境数十年的安宁繁荣。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蒙古大汗就是被明政府册封为“顺义王”的俺答汗

俺答汗(1507——1582),又名阿勒坦汗,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成吉思汗十七世孙。明朝嘉靖年间该部在俺答汗的治理下迅速崛起,成为广袤草原的一时霸主。羽翼渐丰的俺答汗开始屡屡骚扰大明边境,掠夺边民财物,成为明王朝的心头之患。

明朝灭元后,双方一直兵戎相见,有战有和持续绵延二百余年,边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苦不堪言。随着蒙汉百姓交往的加深,土默特蒙古人逐渐由牧转农,过上半农半牧的定居生活。由于明朝对蒙古长期实行闭关封锁,蒙民生活物资奇缺,俺答汗曾多次派遣使者到北京同明朝政府商谈互通贸易之事,可是均遭到了断然拒绝,而且派去的多名使者都被明朝斩杀,俺答汗一怒之下,连续数年率领大军袭扰明境,

1550年率兵甚至攻至北京城下,迫使嘉靖皇帝于次年开放宣府、大同等马市,史称“庚戌之变”。因明朝未能满足俺答汗越来越多的交易要求,双方复起冲突,嘉靖皇帝于是下令再次闭市。

就在双方一次次地陷入看似无解的战争之时,一桩荒谬的婚姻却在无意之中化解了战火。原来俺答汗有个孙子叫把汉那吉,乃其三子铁背台吉之子,自幼父母双亡,由俺答汗的妻子抚养成人。“那吉多智,有口辩”,深得俺答汗的喜爱。把汗那吉成人之后向兀慎取兔扯金的女儿下了聘礼。而此时俺答汗的外孙女三娘子出落得亭亭玉立,并已许配给袄儿都司部。孰料俺达汗见色起意,不顾人伦廉耻竟将三娘子据为己有。袄儿都司部闻讯大怒,即刻发兵问罪。

俺答汗自知理屈,便私下将兔扯金的女儿转嫁给了袄儿都司部以平息事态。把汉那吉闻讯悲愤至极,一气之下投降了大明。关于这段荒诞的多角婚姻,确有《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俺答娶胥比吉女为之妇;不相能,复聘兔扯金之女。适俺答长女哑不害有所生三娘子者,貌甚艳丽,已受袄儿都司聘。俺答夺取之,袄儿恚甚,将攻俺答。俺答无以解,即以那吉所聘兔金的女偿之。那吉怒,谓阿力哥曰:‘我祖妻外孙,又夺孙妇与人。吾不能为若孙,吾行矣。’遂与阿力哥同妻比吉女等十人南走,叩关请降。”

俺答汗得知其宝贵孙子降明后,心有不甘,立即带领大军进犯大明前来讨还。明朝重臣高拱张居正闻知把汉那吉降明后喜出望外,立即禀告明穆宗朱载垕,商议以此为机与蒙古重开互市,以解双方无休止的边境之争。而俺答汗由于连年与大明开战,又被当时的边关名将马芳多次击溃,国力日渐空虚,也早有与大明议和之意,于是双方一拍即和、抛弃前嫌开始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停止对抗。

把汗那吉归还蒙古,俺答汗也投桃报李,将逃亡蒙古的白莲教首赵全等九人缚送明朝,并表示将与明朝世世友好,永不相犯。明朝在宣府到甘肃一线向蒙古开放11处马市,俺答汗还被隆庆皇帝册封为“顺义王”。明蒙之间从此建立了长达70年的和平贸易关系,双方边境数十年也再无大的冲突,“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戎马无南牧之儆,边氓无杀戮之残”,每年“所省征调费不啻百万”,长城沿线出现了“六十年来,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这就是被载入史册的“隆庆和议”。

俺答汗迎娶比自已年幼颇多的外孙女为妻,一段在现代人看来荒谬无比、有违人伦的畸形婚姻,阴差阳错竟促成了“隆庆和议”的谈成,促成了明蒙双方偃旗息鼓、和平安宁,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真乃是大明之福、蒙古之福。通贡互市结束了蒙古与明朝长达二百余年的战争局面,使蒙明边界呈现出一派和平繁荣的景象,对加强我国的多民族团结有着重要意义,在政治、经济上的意义可与汉唐时的"和亲"相比。(原文来自甘斌发的头条号)

标签: 俺答汗明朝俺答封贡

更多文章

  • 庚戌之变的经过:俺答汗是如何侵入边境的?(俺答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庚戌之变,鞑靼,蒙古,,俺答封贡

    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干支纪年庚戌年,故名庚戌之变。当时,蒙古与明朝的“贡市”关系时断时续。明朝输入蒙古的农业与手工业产品,在数量与品种上都难以满足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的需要。俺答汗作为土默特部首领和右翼三万户盟主,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

  • 抗倭英雄戚继光第2集剧情介绍:俺答率军进犯(俺答封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抗倭英雄戚继光,戚继光,明朝,,俺答封贡

    戚继光向父亲禀明自己辞官意图,他要武举会试提名,只有这样他才有实权,有了实权才有说话的机会,只有这样改革兵制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父亲见他主意已定决定支持儿子,临行嘱咐儿子谨记“大丈夫敢为天下先”。海盗首领王直带着大量的钱财和火药前往日本,与倭寇首领长谷堪助达成了利益同盟,他们合谋除掉眼中钉——浙江总督

  • 南宋末杨邦宪大败水西罗闽:播州地位日益凸显(播州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土司,杨邦宪,,播州之役

    杨文死后,其子杨邦宪接任播州土司之位。这时正值南宋末年,原先慑服于杨文的水西罗闽趁机入侵播州,攻破播州沿边的堡寨。杨邦宪发兵迎击罗闽,击退了罗闽对西部边境的侵犯。罗闽败退后,其主力又绕道顺乌江南岸而下,从播州南境潜渡乌江,插入驻扎在播州西部的主力军后方。罗闽军队在腹地突然出现,播州军民非常恐慌,但杨

  •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战 播州之战是怎么爆发的(播州之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万历,播州之战,播州之役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战:播州主要是指今天的贵州遵义,西汉的时候就开始设郡,唐乾符三年(876年),太原人杨端应诏带领谢、成、赵、娄、梁、令狐、犹、韦八大家族征讨南诏,平定南诏后,杨端奉命世代镇守播州。从那个时代起,一直到明万历年,杨氏家族代天牧守已历二十九世,700多年。到了万历年间,这种世袭的土司制

  • 万历朝鲜之役:中华武将VS倭寇头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朝鲜,武将,倭寇,朝鲜之役

    (一)临津江之战:日军:15万 总督:宇喜多秀家 其他将领:小西行长,加腾清正等朝鲜军:20万 主将:李溢结果:朝鲜军失利,20万大军几乎被全歼朝鲜军失利的原因:朝鲜已经有几百年没有战争了,"人皆不知兵",在这次战役中朝军虽然也很英勇但无奈的是无论在装备,阵法和单兵格斗各个方面都远远不如日军.失败再

  • 料罗湾海战起因是什么 料罗湾海战产生的影响(崇祯明荷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料罗湾海战起因,料罗湾海战,崇祯明荷海战

    荷兰人为了和中国进行贸易活动,在澎湖建立根据地,这种行为在明朝看来是受到了严重的挑衅,明朝政府包围了荷兰人,进行谈判,谈判中提出如果荷兰人同意退到台湾就允许荷兰人在内陆的贸易往来。郑芝龙塑像料罗湾海战起因是福建政府未履行谈判内容,中国与荷兰之间的贸易关系被禁止,这严重影响了荷兰人的利益。荷兰人在不能

  • 料罗湾海战:垂死挣扎的末代皇朝(崇祯明荷海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争,明朝,荷兰,崇祯明荷海战

    爆发于公元1633年的料罗湾海战,又称崇祯明荷海战。是即将灭亡的明王朝与国力蒸蒸日上的荷兰(七省联盟已独立但尚未从西班牙的统治下独立)进行的一场大海战。这场海战,可以说是末代皇朝的垂死挣扎,是中国与西方的海战中,唯一胜利的一场。回顾这场海战背后的一些史实,有别样的意义。海战的起因是荷兰方面为夺占中国

  • 远交近攻是秦昭王统一六国时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远交近攻,秦昭王

    “远交近攻”是指一种外交河军事上的策略,和远方国家结盟,而与相近的国家为敌。是因为这个策略秦国才能统一华夏,吞并六国,为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愿望。秦昭王即位时期,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使得国力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其他六国。几十年来,虽然秦国在与六国的对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在扩大秦国的疆域上并没有多大

  • 秦国远交近攻策略 远交近攻的战略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远交近攻,远交近攻的战略

    “远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是秦国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议秦国将地理位置离的最近的韩、魏两国作为秦国的主要目标,同时应该与距离稍远的齐等国保持良好的联盟的关系,这样就可以没有其他的顾虑。这个策略使得秦国能够兼并六国,实现了秦国的大统一。这个策略是范雎为秦国量身定做的,是占领

  • 什么是庄蹻入滇 春秋战国时期庄蹻入滇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庄蹻入滇

    庄蹻入滇是一次春秋战国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打开了云贵高原开发的序幕。那么到底什么是庄蹻入滇呢?庄蹻入滇首先应该明白,庄蹻是个人名,所谓的入滇,就是迁居到云南一代。庄蹻是一位楚国的将军,也是楚庄王的后代。在公元前279年的时候,庄蹻奉楚顷襄王的命令,带领军队从黔中郡向西南进攻。庄蹻经过沅水,又向西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