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难以置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枭雄李密(周公东征)

难以置信:王世充竟靠“梦周公”击败枭雄李密(周公东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12 更新时间:2023/12/31 13:57:59

其实胜败就在一念之间!李密是幸运的,只因为宇文化及作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现在对于李密来讲,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东都洛阳派给他消灭宇文化及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下一步就可以进入洛阳辅政。

网络配图

长久以来,李密一直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地方寻求发展,现在自己即将成为辅政大臣,李密的心里乐开了花。

在战场上,李密大难不死被秦琼救起。看起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还真是有些道理。但事实告诉我们,大难不死是可能的,必有后福是不一定的。

就在李密梦想着成为像霍光诸葛亮那样做个辅政大臣时,东都洛阳出事了。这件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当然也改变了李密的命运。李密的噩梦刚刚开始。

七月十五日,王世充在洛阳发动军事政变,诛杀元文都等人,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出自西域。其祖支颓耨,徙居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不吝啬。只要手下人立功,马上给予赏赐,每次打了胜仗,都把功劳归在手下人身上。手下人不卖命才怪!

这一点,他和李密正好相反。而且王世充还很重视人才,曾经在自己的府门之外,立下三块牌子,上边分别写着:

“一求文才学识堪济事务者;一求武艺绝人摧锋陷阵者;一求能理冤枉拥抑不申者。”

文臣,武将,外加法制建设。王世充在治国方面绝对有一套。我相信,如果他出生在贞观年间,一定是个出色的宰相。但是,眼下是乱世,王世充必须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

这一次,他发动军事政变,其目的很简单:不让李密进洛阳。

针对李密的问题,东都洛阳的内部分为两派。

一派是以王世充为首的部分军官,主张与李密死磕,宁可让李密打死,不能让李密吓死。王世充既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前后和李密大小六十余战,基本上半斤八两。这一派,我称之为“鹰派”。

另一派是以元文都为首的部分文官,主张对抗李密,不一定非得打打杀杀,可以采用怀柔的政策,具体的方法就是对李密封官许愿,然后让李密去打宇文化及,无论谁胜谁败,其实力都会受损,如果李密获胜就让他进入洛阳,到时再逐渐地分化瓦解瓦岗的势力,一个一个地铲除。这一派我称之为“鸽派”。

应该说,两派的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灭掉李密。问题在于,现在“鸽派”是占上风的,因为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杨侗的同意。但是,李密进入东都洛阳后,“鸽派”真的有能力扳倒李密吗?或者说他们是否真的想扳倒李密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以王世充为首的“鹰派”。

网络配图

李密能够铲除翟让,夺取瓦岗军的最高领导权,绝非等闲之辈。王世充现在最怕的是,李密进入洛阳后,“鸽派”和李密勾结,毕竟“鸽派”和李密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无论是杨侗当皇帝还是李密当皇帝,“鸽派”的利益都不会受到损失。

但是,“鹰派”这边就不同了,他们和李密大小六十余战,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谁都想把对方打倒在地,然后再踏上一万只脚,可谓是“仇深似海”。李密真要是进了洛阳和“鸽派”勾结在一起,那么“鹰派”的人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为了保险起见,王世充决定发动军事政变,将洛阳的军政大权掌控在自己手上。

王世充有这个实力,因为他手中有军队。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李密的梦想就此破灭。

洛阳还是原来的洛阳,依然是李密与王世充的对决。唯一不同的是,瓦岗军已经疲劳至极。即使再疲劳,也要死死地咬住王世充不放,因为李密明白,洛阳对于瓦岗军来讲,是唯一可以立足的地方。所以,李密继续围攻洛阳,王世充继续死守。

王世充当然不想和李密就此耗下去。李密家大业大,有的是骡马,而王世充正好相反。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城里的一斛米居然卖到了八九万钱,照此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洛阳的大街小巷就该有卖小孩的了。王世充决定,寻找有利战机,一举打败瓦岗军,解除其对洛阳的威胁。

不过,道理谁都明白,真正行动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是兵力不足的问题。

李密之所以能够火拼完宇文化及之后,还有能力火拼王世充,靠的就是两个字———人多。据推算,王世充的兵力只有李密的五分之一。按照人头来算,等于一个人单挑人家五个人,其下场肯定是悲惨的。

最关键的是,长时间以来,王世充一直被瓦岗军围着打,手下的弟兄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听见瓦岗军三个字,就会产生一种厌战的情绪。究其原因,是因为瓦岗军实在太缠人,轰不跑赶不走,就像苍蝇一样,时刻围着王世充乱转,搞得人心烦意乱。

网络配图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王世充着实费了一番脑筋。想来想去,王世充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用死去的周公忽悠手下的将士。

死人忽悠法

其具体的实施方法就是:让手下人谎称自己梦见周公,说周公会帮助王世充打败李密,如果王世充不去打李密,手下的士兵会染上瘟疫,全都死光光!这些话,纯粹是扯淡!周公他老人家现在连灰都找不到了,要说他能帮助王世充,白痴才会相信。但是,王世充手下的兵士的确是相信了。是不是很可笑?其实一点也不可笑。

王世充手下的兵士,大多来自淮南地区,淮南地区有个最大的风俗特点———巫风盛行。在淮南当地,巫师是很盛行的职业,当然也是最赚钱的职业。因为大家都相信他们与天地相通,当然也与死人相通。王世充正是利用了淮南兵士的心理特点,成功导演了一场用死人忽悠活人的好戏。

对于士兵来讲,最怕的是染上瘟疫,去打李密有可能死在战场上,但是现在不去打李密,肯定会染上瘟疫死掉,所以还不如豁出去,和李密干一场,即使死在战场,到时还算是个烈士,也比染上瘟疫窝囊地死在洛阳城里好。

出于这种考虑,士兵们开始纷纷请战。王世充看到如此情景,自然心花怒放。但是,他明白,必须要把这场“死人忽悠活人”的戏,演得真实、演得生动。为此,王世充特意让人修建了一座周公庙。

“周公在上!受我王世充一拜!您老人家嘱托我的事,我现在就去办!不打败李密我绝不回来!”

“对!不打败李密绝不回来!”

在周公像面前,王世充和手下士兵充分表达了决心。誓言是铿锵的,信心是百倍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你们是被我忽悠的,现在忽悠完毕。出兵!

标签: 王世充周公东征

更多文章

  • 他是继黄巢后的吃人狂魔在刑场称自己是忠臣(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半生。这是一个关于敌人的问题。独孤求败因为练剑练得太狠,所以搞到后来,没一个人可以跟他过招,最后只

  •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巢死亡之谜,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唐朝历史: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云云。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

  • 解析引发唐代会昌灭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指的是在唐朝统治中期唐武宗李炎对于全国的佛教进行限制发展的策略,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原因有很多,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影响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因为唐代是历史上藩镇割据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皇帝也认为节度使之所以不认同中央集权是因为受到佛教的影响,是佛教唆使一些节度使不听皇

  • 会昌灭佛发生的原因 下令灭佛的是哪个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佛,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的背景其实很复杂,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会昌灭佛已经成为了唐武宗李炎最想干的一件事,因为唐代是藩镇割据非常严重的一个时代,当时各地节度使认为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所以就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中央政府命令的一些政策各地方也贯彻不下去,唐武宗认为这些节度使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是佛教阻碍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 会昌灭佛事件:当宗教影响到国家建设的果断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佛教,唐朝,会昌灭佛,

    在封建社会,宗教时常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因而备受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但并非在所有时期的宗教都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即便是影响最大的佛教也屡遭排斥。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

  • 你不知道夏威夷王朝:夏威夷王朝的灭亡之路(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威夷,王朝,灭亡,夷王伐戎

    从1810年起,夏威夷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强邻美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大国,夏威夷王朝的独立史很快就被终结。夏威夷群岛四季如画,也四季如春。春天和夏天的温度,上下温差不出12℃,即使是冬天,温差也最多不出18℃。天然气候,怡人景色,加之物产丰富,是世间罕见的宝岛。岛上的土著是这里最早

  •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继位期间诸侯国叛乱不断(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夷王,周朝皇帝,夷王伐戎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

  • 周昭王伐楚带来的后果 周昭王南征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昭王伐楚,昭王南征

    周昭王在位的时候,对诸侯国各种倚强凌弱之事不闻不问,并且亲小人;所以使得诸侯国因不满周昭王而渐渐心生反意。周昭王像而在这个天下诸侯皆心生反意,妄图将周朝取而代之之时,楚国自然也希望把周朝取而代之。于是,楚国和周朝之间的关系渐渐迸裂,关系越来越差,直到最后的拔刀相向。周昭王十六年,大约在公元前980年

  • 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监之乱,

    西周初期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被称为“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那么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是不是与周公有关?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三千余年来,一提起周初“三监之乱”,人们无不指责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无情无义,对周公旦则有口皆碑。周公也因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