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黄巢之乱)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黄巢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3/12/11 5:04:06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

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仙芝起兵,黄巢等八人随即进行响应。王仙芝等人攻占山东、河南等地,又杀掉唐将,俘获刺史。之后,朝廷诱降王仙芝,王仙芝愿意接受招安,使得王黄两人关系破裂,于是黄巢引兵北上。乾符五年,王仙芝兵败被斩杀,众兵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

三月,黄巢率军转战江南,与旧部相呼应,攻下江南众多地方,后又进入福州,转入广东。由于江南气候湿热,军队多患疾病,于是黄巢决定再次北上,进逼江陵,黄巢挥兵力战,唐军数十万人死于黄巢的兵下,黄巢随即占领江陵。

中和元年黄巢进入长安,黄巢军队给百姓分发财物,受到百姓的欢迎。广明元年,建立了大齐政权。不久他的部署在长安城杀人无数,没收百姓的家产使得百姓不能正常工作。第二年,唐军反攻长安,齐军当夜反攻将唐军赶出城外。黄巢认为城民帮助唐军反攻,于是率兵屠杀满城,血流成河,使得长安城变成了一座空城。

黄巢吃人

据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为了解决军队的军粮问题,曾将活人放进石磨中磨成肉酱来供军队充饥,攻占到哪儿就把那儿的百姓全部杀死充当军粮,那么这件事情是否属实呢?是否真的有历史依据呢?

黄巢在中和三年被唐军赶出了长安之后,率兵攻入了商洛山,又重新把战火烧到了这片土地上。之后,又派兵攻占了蔡州,随即又调兵攻打陈州。当时的陈州由赵犨所掌管,多次围剿过黄巢的起义,可以说是齐军的宿敌。当齐军刚进入陈州境内,赵犨趁着齐军还是整顿之时,果断出击,将齐军杀的七零八落,赵犨同时还把孟楷进行斩首,这使得黄巢十分愤怒。黄巢见自己带着几十万的大军却攻不下一座小小的陈州,他当然非常气愤,决定在陈州城下按营扎寨不走了,大有要与陈州抵抗下去的意思。

随着时间不断的消耗,黄巢在陈州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与唐军僵持不下,而是军粮的短缺。手上这么多军队,兵要吃饭马要吃草,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粮食,这使得黄巢非常苦恼,于是他想出了吃人的办法。他把陈州的百姓抓来,放入机器中把人碾成肉泥,用这个来填满士兵的肚子。在围攻陈州的日子里,黄巢将陈州周围大批的农民抓来,不分男女老少,全部碾成肉泥。等到陈州四周的百姓吃光了,他用选择去临近的数十个州抓百姓当军粮,手段及其残忍。

黄巢之谜

迄今为止,黄巢的死都是一个未解之谜,在《新唐书》上所记载黄巢是自刎而死,但在《旧唐书》上说黄巢是死在别人的刀下,甚至还有人说黄巢在战败后并没有死去,而是削发为僧,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那么,到底黄巢是怎样死去的呢?让我们一一来做分析。

对于黄巢死于他人手下的也有不同的观点。唐代学者崔致远所著的《桂苑笔耕录》中的记载,说黄巢是被时溥所引诱的起义军中的某个将领所杀,但是这又跟尚让杀死黄巢产生了分歧。因为从时间上推断,那时候尚让已经投降朝廷,时溥也不会再去引诱拉拢尚让,再则黄巢也不会对早已背叛的尚让没有防备,所以这个不可信。但是崔致远的字是比较可信的,因为他与黄巢处于一个时代,可信度比较高。因此,可以推断出黄巢确实被他人所杀,最有可能就是死在他最信任的外甥林言的手上。

关于黄巢的死敦煌残卷上的记载不太可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黄巢死在泰山附近的狼虎谷有很多史料都进行了相同的记载,相信这个记载不会有太大的差错。而且肃州离泰州相差甚远,肃州的官员是如得知黄巢被尚让所杀呢?所以这点不可取。

但是,又有许多宋人在笔记中说黄巢并没有死,而是削发为僧,隐姓埋名。但是,试想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经历了数十年惊心动魄的战争生涯后,怎会甘于隐姓埋名,看似荣辱不惊呢?而且他是一个非常狂妄、固执的人,他怎会苟活于世上?因此,这种说法只是想给历史人物蒙上神秘面纱罢了。

更多文章

  • 唐朝历史: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云云。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

  • 解析引发唐代会昌灭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指的是在唐朝统治中期唐武宗李炎对于全国的佛教进行限制发展的策略,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原因有很多,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影响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因为唐代是历史上藩镇割据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皇帝也认为节度使之所以不认同中央集权是因为受到佛教的影响,是佛教唆使一些节度使不听皇

  • 会昌灭佛发生的原因 下令灭佛的是哪个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佛,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的背景其实很复杂,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会昌灭佛已经成为了唐武宗李炎最想干的一件事,因为唐代是藩镇割据非常严重的一个时代,当时各地节度使认为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所以就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中央政府命令的一些政策各地方也贯彻不下去,唐武宗认为这些节度使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是佛教阻碍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 会昌灭佛事件:当宗教影响到国家建设的果断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佛教,唐朝,会昌灭佛,

    在封建社会,宗教时常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因而备受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但并非在所有时期的宗教都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即便是影响最大的佛教也屡遭排斥。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

  • 你不知道夏威夷王朝:夏威夷王朝的灭亡之路(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威夷,王朝,灭亡,夷王伐戎

    从1810年起,夏威夷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强邻美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大国,夏威夷王朝的独立史很快就被终结。夏威夷群岛四季如画,也四季如春。春天和夏天的温度,上下温差不出12℃,即使是冬天,温差也最多不出18℃。天然气候,怡人景色,加之物产丰富,是世间罕见的宝岛。岛上的土著是这里最早

  •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继位期间诸侯国叛乱不断(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夷王,周朝皇帝,夷王伐戎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

  • 周昭王伐楚带来的后果 周昭王南征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昭王伐楚,昭王南征

    周昭王在位的时候,对诸侯国各种倚强凌弱之事不闻不问,并且亲小人;所以使得诸侯国因不满周昭王而渐渐心生反意。周昭王像而在这个天下诸侯皆心生反意,妄图将周朝取而代之之时,楚国自然也希望把周朝取而代之。于是,楚国和周朝之间的关系渐渐迸裂,关系越来越差,直到最后的拔刀相向。周昭王十六年,大约在公元前980年

  • 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监之乱,

    西周初期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被称为“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那么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是不是与周公有关?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三千余年来,一提起周初“三监之乱”,人们无不指责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无情无义,对周公旦则有口皆碑。周公也因此成

  • 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所以周公东征消灭了三监的力量,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之后才能迎来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周

  • 周朝历史初期的三监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朝,三监之乱

    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纣王被迫自尽,商朝历史结束,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武王封商王纣之子武庚于商都,并将商的王畿分为卫、鄘、邶3个封区,分别由武王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统治,以监视武庚,总称三监。三监地域,一般认为,商都以北地区为邶;商都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