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继黄巢后的吃人狂魔在刑场称自己是忠臣(黄巢之乱)

他是继黄巢后的吃人狂魔在刑场称自己是忠臣(黄巢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37 更新时间:2023/12/11 5:03:58

大败张晊之后,朱温趁胜冲到秦宗权的家门口,猛攻了一阵,却突然大发慈悲之心,撤军了。秦宗权不是曹操,朱温更不是关羽,突然玩捉放秦,是因为朱温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一代剑圣独孤求败整整后半生。这是一个关于敌人的问题。独孤求败因为练剑练得太狠,所以搞到后来,没一个人可以跟他过招,最后只好跑到深山搞特种养殖业。而如果打掉秦宗权,大唐也将失去敌人。于是,问题来了,没有了敌人,就意味着朱温不能再借平叛之名大肆招兵买马;不能招兵买马,那朱温就只能老老实实当他的宣武节度使。而节度使,不是朱温的极限。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朱温深深陷入这种苦闷之中。

网络配图

直到有一个人为他解开了这个难题。大概在四年前,朱温刚来到汴州时,有一个书生紧跟着来到汴州,他叫敬翔,同州(陕西省大荔县,很巧,朱温在那里办的转正)人,职业:复读生。前些年,他参加了长安的科举考试,结果一出来,他跟黄巢成了难兄难弟。那就接着考吧,唐朝科举就是要赚得英雄尽白头。敬翔同志决定放弃了,在这方面,他比黄巢灵活一点,早就看穿了唐朝科举的把戏,说是天下精英皆可考,但实质上是为精英之子准备的。

好吧,那就离开吧,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敬翔同学来到汴州,他是来应聘的,这里有他一位老乡在朱温的手下当差。敬翔大概希望靠老乡关系,走后门给朱温当个幕僚,这是当时落榜读书人最好的出路。事实证明,走后门在朱温这里是行不通的。老乡很抱歉地告诉他,自己根本打不到机会向朱老板推荐他。找工作,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捞上,要回家,差旅费也花完了。敬翔的人生跌入了谷底。站在汴州街头,曾经雄心勃勃来到这里的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这一趟旅行。但最终他找到了答案。

转身,回客栈,好好睡一觉,明天是一个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有一个全新的敬翔。第二天,汴州的街头少一个闲逛的人,多了一个摆摊的小贩。敬翔开始在汴州街头给人写字写信,同时,也在静待自己的机会。据说他的生意还不错,天下大乱,流民四散,少不得要费些钱财给家里亲戚什么寄点平安书信的。在那些日子里,他坐在街头,录人口述。有时,他禁不住想,自己学的是经世之学,练的是杀敌之笔,怎么写起这些“我很好”“勿担心”“我想你”“注意身体”之类的东西了呢。这个问题就跟时下刚走出校门的很多同学一样,专业不对口。学医的卖光盘,学机械的卖房子,学软件的卖豆腐,学演戏的卖衣服……真不想干了啊。在汴州街头练摊卖字的敬翔有时也会如是想。可是,他摇摇头,洗把脸,到了日出之时,还是搬张凳子到桥头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很久。

这叫耐得住寂寞。他不但干了下来,还认真地对付,替人写信,从不含糊。毕竟还拿着人家的润笔费,不写好说得过去么。这叫责任心。他还时不时或引经据典,或写些俗句俚语,有些自创的语录还在汴州城内传开了。这叫有才华。有才华,有责任心,还能耐住寂寞。如果你也有这三样,我相信你会成功的。机会永远是给这种人准备的。敬翔亦等到了属于他的机会,从而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据记载,敬翔的最大客户是那些大兵。汴州云集了各地的大汉,他们抛下家庭来到这里混前途,当打完仗回来时,也是需要写封信给家人报个平安的。大汉是武科的,当然不懂文科的东西。到了此时,就得请敬翔帮忙,而敬翔同学很敬业,提供上营信服务。长此以往,敬翔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编的那些妙句传到了到朱温的耳里。那会儿,朱温的谋士谢瞳去长安报功,却被唐朝中央留下,给了个刺史就不回来了。

网络配图

没有知识分子出鬼主意,朱温表示人才结构有缺陷。于是,在听到敬翔之名后,他将这位落第书生请了过来。

据记载朱温同志对读书人还是比较尊重的,见到敬翔,他起身,行礼,然后问了一个问题:

“先生对《春秋》很熟,我想学里面的计谋,请先生教我。”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像是朱温早就知道自己会败在一本《春秋》之上,准确地说,是败在一个熟读《春秋》的小子身上。

敬翔看着朱温,在听到朱温要见他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已经听说朱温其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有勇力,就是道德修养上还不太过关。

这种人,正是乱世里出来的枭雄,跟这样的人,讲大道理,只怕行不通,所以,敬翔决定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大声回答道:

“不行,古代的礼法都不能适用今天,《春秋》这本古书上写的战术技巧当然不能适应今天的战场。”

这个意思其实叫与时俱进。

这是这道面试题的标准答案。当然,题目是朱温出的,标准答案也是朱温定的。

朱温同志尊敬读书人,但并瞧不上那些古书,可能是当年他爹逼他读经书留下了心灵创伤。据记载,当上节度使后,朱温还当着他娘的面举他爹的例子说明读书无用论。

听完敬翔的答案,朱温兴奋地拉着他的手。

“以后,就请先生多多指教了。”

从此,敬翔进入朱温的智囊团。职位是馆驿巡官,还是写信,不过是专职给朱温写。同一个东西,服务的对象不同,其结果自然有很大差异。

马上,敬翔就将证明自己不但会写信,还会指点迷津。

打败秦宗权之后,朱温跟敬翔之间有一段对话。这是一段可以记住汴州发展史的对话,这段对话将要奠定朱温雄霸天下的基础。而在这个对话之后,敬翔将使自己像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成为朱温的第一谋士。

某个场合中(史书未明写),朱温将自己的萧伯纳之人生苦闷告诉了敬翔。他期待着另一个标准答案。

敬翔在思考之后,说出了那个答案:

“秦宗权就要灭亡了,现在,我们需要另一个秦宗权来扩充实力!”

这个答案看似无理,秦宗权这位魔头属人间极品,是可遇不可求的,你说需要,老天爷就定制一个送上门?

紧接着,敬翔给出秦宗权的替补:

“郓州朱瑄兄弟可以代之!”这更荒唐,人家跟朱温可以喝过鸡血,烧过香拜过把子的。可朱温微笑着盯着敬翔,显然,他已经明白了,于是,他问道:“理由呢?”“如果他们收容我们的叛兵……”“很好,就这么办!”兄弟史料记载,在三朱合力打败秦宗权之后,朱温经常接到一些报告,他刚从山东招来的那些精壮大汉纷纷辞工了,据人事部门跟踪,他们都进了朱瑄之郓州、朱瑾之兖州。又据另一份史料记载,这些人突然丢下汴州的工作,跳槽到朱瑄的公司是朱温在背后指使。但无论如何,朱瑄兄弟对汴州那些能打的大兵相当有兴趣,来者不拒,全部收编。这下就麻烦了,偷朱三的人,后果相当严重。很快,朱温就给唐朝中央打了报告,据他声称,朱瑄收容他的叛兵,是准备壮大实力,跟中央对抗。经过朱温的精心包装,一个秦宗权二号生动活泼地出现在中原,还是成双制造。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知道,这是敬翔出的反间计,利用士兵叛逃制造摩擦,然后给对方扣上屎盆子,这一招也可以叫先搞臭,再打倒,有点岁数的人大概都熟悉这招,在上个世纪的某个时期,此招曾得到过广泛应用。此后的日子里,朱温同学按照这套流程,坚持有乱子则为皇上平叛,没有乱子,制造乱子也要为皇上平叛的方针办事。此计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中原没一个好人了,而汴州的士兵迅速膨胀,史记:一出而致众十倍。

网络配图

现在,朱温已经成功地把朱瑄朱瑾改造为秦宗权第二,有了替代品,他可以放心地去收服秦宗权这位疯狂的师弟。

公元八八八年夏天,蔡州。

治国如烹小鲜,那么灭国大概如爆炒。蔡州城上硝烟连云,杀声震天。

这一天,朱温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杀到蔡州城下,摆下了二十八座军营。据说这个设置不是随便来的,而是为了暗合二十八星宿。左青龙右白虎前玄武后朱雀,汴州天兵天将附体,围攻妖星秦宗权。

秦宗权是个顽固分子,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从当年的招兵办主任到现在的大齐二代皇帝,他的位子越来越高,路也自然越来越窄。

朱温,我的命就在这里,你有能耐就来取吧!

朱温正在城下,挥舞宝剑,冒乱石迎飞矢亲自督军。

乱箭面前,人人平等,有一支与朱温有缘,不请而来,突入其左腋。顿时鲜血喷出,染红了朱三的内衣。朱温一咬牙,将箭猛地拔了,丢到地上,然后对左右说:“不要声张!”

这一天,城还是没攻下。退下来后,朱温先回了汴州。他留下了命令:“接着围攻,不信蔡州拿不下来。”

十个月之后。

在朱温撤兵之后,秦宗权轻松了一阵子,还出兵攻下了一座城池,有时他甚至在想,自己也许还有重振雄风的一天。只可惜,手下们比他看得清楚。蔡州已经穷途末路了,大齐皇朝也该收摊了。

人家不杀他已经是个明证。

因为不再对别人构成威胁,才能活下去,这样的生存,对于一名枭雄来说,是耻辱,是生不如死。

在一个夜晚,秦宗权喝了点酒,吃了点肉,搂着嫔妃准备睡个好觉,却被部下冲了进来,当场捉奸雄在床。

蔡州兵素来心狠手辣,对付领袖亦不手软,有个家伙拿来大刀,直接将秦宗权的腿给砍断了。然后将他作为投名状送到汴州,献给了朱温。

话说朱温亲自出城迎接了这位师弟,对于这位曾经欺负过他的师弟,朱温竟然没有多少恨意。也许,就像我们得感谢困难给我们的磨炼一样。他得感谢秦师弟。

要不是他,我朱温安有今日之雄师,今日之威名。

这世间奇妙的缘分啊。当年,我们素不相识,今日我们师兄师弟;当年我为草兵,你为官兵;现在你为草兵,我为官兵;当年我被你揍,今天你跪于我地。是什么让我们乱世相争,又是什么让我们擦肩而过,各自在人生的路上走出不同的轨迹?

朱温望着断了腿的秦宗权,不禁百感交集。战争是残酷的游戏,若不是自己小心翼翼,左右周全,也许跪在地上的该是我吧。

想到这,他竟生出了一丝同情之心。

“秦兄,你看你现在这个样子,真真让我鼻酸,当年皇上招你的安,你要是跟我一起转正给大唐打工,何至于有今日?”

对这种猫哭耗子的怜悯,秦宗权觉得自己受到了最大的羞辱,于是,他嘿嘿冷笑

“英雄不两立,上天不公,灭亡了我来成就你的霸业。”

听到霸业两个字,朱温亦笑了,难道我朱温之心,路人皆知?他挥挥手,将秦宗权送去长安。

官道囚车待卫,断肠人去了天涯。

独柳,是长安二大刑场之一,位于长安西边的一个十字路口。另一个有名的刑场就是当年草军高管尚君长前辈慷慨就义的地方,那个地方叫狗脊岭,在东边。

独柳这个地方平时卖菜,有时会屠牛宰猪,非常时期,也会砍个人的脑袋,给长安市民上上法治教育课。这一天的人体模特是秦宗权,他将在独柳上演他的告别演出。

今天的大齐皇帝二代让人怆然而泪下,他披头散发,头上还沾着一些白菜帮子蛋黄蛋清萝卜干之类的瓜果禽蛋,脸色也枯黄得可怕,有的地方还沾有一些来源不明的黑色物质,衣服更是破烂不堪。更可怜的是他的双腿伏在地上,软绵绵使不上劲。

标签: 黄巢黄巢之乱

更多文章

  • 黄巢死亡之谜:丧命刀下还是削发为僧了却余生(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巢死亡之谜,黄巢之乱

    黄巢之乱,近年来也有人称之为黄巢民变,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中规模最大,历经时间最长,起义面积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战争动乱。黄巢之乱动摇了唐朝的半壁江山,其中死亡人数多达八百多万,导致了唐朝的快速灭亡。黄巢出生于贩盐的家庭,擅长骑马射箭,在他科举没中之后便开始卖盐走私,结果与朝廷发生多次冲突。乾符二年

  • 唐朝历史:起义军将领黄巢吃人实际是背黑锅(黄巢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黄巢,黄巢之乱

    关于黄巢(820~883年),我们常见的简评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由他领导的这场大起义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李唐王朝,打破了唐末军阀割据混战的黑暗社会的僵死局面,为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准备了条件,从而推动了历史继续向前发展。云云。这些观点,是经不得推敲的。说他是农民起义领袖,但他本身并不是农民。《

  • 解析引发唐代会昌灭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指的是在唐朝统治中期唐武宗李炎对于全国的佛教进行限制发展的策略,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原因有很多,后代历史学家认为影响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原因,因为唐代是历史上藩镇割据现象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皇帝也认为节度使之所以不认同中央集权是因为受到佛教的影响,是佛教唆使一些节度使不听皇

  • 会昌灭佛发生的原因 下令灭佛的是哪个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灭佛,会昌灭佛

    会昌灭佛的背景其实很复杂,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会昌灭佛已经成为了唐武宗李炎最想干的一件事,因为唐代是藩镇割据非常严重的一个时代,当时各地节度使认为中央政府软弱无能,所以就不听从中央政府的指挥。中央政府命令的一些政策各地方也贯彻不下去,唐武宗认为这些节度使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是佛教阻碍了国家的安定统一。

  • 会昌灭佛事件:当宗教影响到国家建设的果断处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佛教,唐朝,会昌灭佛,

    在封建社会,宗教时常成为统治者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武器,因而备受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但并非在所有时期的宗教都会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即便是影响最大的佛教也屡遭排斥。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会昌灭佛”就是指唐武宗

  • 你不知道夏威夷王朝:夏威夷王朝的灭亡之路(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威夷,王朝,灭亡,夷王伐戎

    从1810年起,夏威夷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但到了十九世纪末,由于强邻美国逐渐成长为世界大国,夏威夷王朝的独立史很快就被终结。夏威夷群岛四季如画,也四季如春。春天和夏天的温度,上下温差不出12℃,即使是冬天,温差也最多不出18℃。天然气候,怡人景色,加之物产丰富,是世间罕见的宝岛。岛上的土著是这里最早

  •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继位期间诸侯国叛乱不断(夷王伐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夷王,周朝皇帝,夷王伐戎

    周夷王姬燮,生卒年不详。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孝王死后继位。在位30年,病死,葬处不明。姬燮对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诸侯礼拜的惯例,变为朝见时步下堂来和诸侯相见,天子的威严了就大为下降。他在位朝间,被穆王迁居太原一带的犬戎不断地反叛,姬燮几次派兵征讨,都未能根除。《竹书纪年》记载:夷王

  • 周昭王伐楚带来的后果 周昭王南征几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昭王伐楚,昭王南征

    周昭王在位的时候,对诸侯国各种倚强凌弱之事不闻不问,并且亲小人;所以使得诸侯国因不满周昭王而渐渐心生反意。周昭王像而在这个天下诸侯皆心生反意,妄图将周朝取而代之之时,楚国自然也希望把周朝取而代之。于是,楚国和周朝之间的关系渐渐迸裂,关系越来越差,直到最后的拔刀相向。周昭王十六年,大约在公元前980年

  • 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监之乱,

    西周初期三位统治者的叛乱事件被称为“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那么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是不是与周公有关?三监之乱为什么爆发 周公难辞其咎?三千余年来,一提起周初“三监之乱”,人们无不指责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无情无义,对周公旦则有口皆碑。周公也因此成

  • 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严重威胁到了周朝的统治秩序,所以周公东征消灭了三监的力量,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之后才能迎来西周王朝稳定发展时期。三监之乱指的是哪三监?三监的具体人物:周公兄管叔、弟蔡叔、霍叔。所谓“监”,即监督殷商遗民以防其造反,武庚在三监之列明显说不过去,所以管、蔡、霍为三监是正确的。三监之乱事件后续如何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