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越战争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强大的元朝没灭掉弱小的越南

元越战争失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强大的元朝没灭掉弱小的越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21 更新时间:2023/12/28 0:47:39

越方获胜的基本原因之一是越南陈朝领导者团结对外的政策。虽然陈朝的皇族出现了一些叛国者,但这些并没有使越南战败。越南的大量民众的支持也是获胜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原因包括越南陈朝将领们的出色表现,尤其是皇族中涌现出的一些杰出将领。这些皇子们热爱祖国,而且个个武兼修。越南以往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很少能像陈朝那样有这麼多的杰出人才并且能建立那麼多显赫战功。尤其是陈朝的第二代统治阶层,涌现了像陈仁宗、陈国俊、陈光、陈日燏等在越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领导者,以及陈守度、陈庆馀、陈国瓒等杰出将领。

研究学者们认为,越南陈朝的胜利还得利於陈兴道等将领的英明战略。作战时,他们主动避开蒙元军主力转而攻打被赶到越南(当时国号为“大越”)作战的汉人军队。这些军队的士兵已经被蒙元军夺去自己的家园,并受蒙元军管制去协助其攻打越南,战斗力很差,一攻即破。蒙元军在这个战线的失败,对整个战局影响巨大,尤其是在心里上给其他战线上的将士蒙上了很大一块阴影。

蒙元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那些打败过蒙古军的国家,要麼像埃及那样有著较长的战线,要麼就像日本、印尼那样得益於海洋,因为元军并不擅长水上作战。越南位於东亚大陆,与蒙元有著上千公里的边境线,即使这样,蒙元仍然没有取得胜利。一个地跨亚欧大陆的大帝国始终没有征服南方一个较小的国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实力地理位置的比较则更能显示出越南陈朝三次击退蒙元军的战功。

标签: 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更多文章

  • 元越战争三次征战得详细经过?结果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1257年(元宪宗七年、南宋宝祐五年)八月,归化寨主何屈传报称元朝派使者前来。九月,陈太宗下战令,命令左右将帅水陆并进日夜兼程前往边界集结,并由陈国峻统领。十一月,战令传达到全国,军民备战。十二月十二日,蒙古军将领兀良合台从云南率领三军侵占大越国的平原地区。陈太宗亲行督战。而陈军起初较为弱势,太宗回

  • 元越战争:三次远征未能灭掉越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元缅战争,元朝,缅甸,元越战争

    元越战争,或蒙越战争、元朝越南战争、蒙古越南战争、蒙古侵越战争、越南抗元战争,是指历史上元朝对越南陈朝的侵略战争。越南对抗蒙元的战争共有三次,分别发生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在每次战争前后,双方均进行过外交活动。越南陈朝共有三代皇帝经历了此次战争

  • 轻徭薄赋是什么意思?具体措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轻徭薄赋,东汉,春秋战国

    轻徭薄赋是我国历代相沿的轻税的财政思想。春秋时,晋文公(公元前636—前628)图兴霸业,提出“薄敛”(《国语·晋语》)的施政措施; 晋悼公 (公元前573—前559)恢复晋国霸业时,也把“薄赋敛”当作重要的施政措施。后来,晏子也主张“薄敛”(《左传》昭公二十年),先秦诸家普遍主张“薄赋敛” 。 但

  • 清朝是最“轻徭薄赋”朝代 长期行低税率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轻徭薄赋

    晚清财政概况清王朝“中央政府的财政制度是相当程度地浮在表面上的。”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实行“轻徭薄赋”的朝代,它在长时间里实行低税率政策。“甚至在正常时期,帝国官僚政治的组织虽然在形式上是高度集中的,仍不能深入到中国的社会(包括这个社会中那些构成经济的方面)中去。中央政府通常将其经济作用只限于要

  •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唐朝赋税制度的变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租庸调制,两税法,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

  • 租庸调制是什么样的税法?“租”“庸”“调”分别指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隋朝,税法,租庸调制

    当代国人对纳税有一种莫名的抵触,说者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国人自私的小农意识。事实求是的讲,这份抵触首先源于税率偏高。以最常见的增值税举例,当下增值税收为增值部分的17%(部分为13%,极少在13%以下)。孟子提出了一个理想税收标准:『耕者九一,国人什一供自赋』。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下税收并没有一个政治理

  • 什么是“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为什么会被取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

  • 安南之役的结果怎样?对清朝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孙士毅在镇南关,收容逃回的官兵,不到清军总额的一半,大量的粮械火药丢失殆尽。从云南开化厅马白关出兵,侵入安南宣化镇的乌大经部,遭到农民起义军反击后,也仓慌逃回国内。安南之役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它没有实现清朝预期的战略目标“为黎氏复国,消灭阮氏集团。”安南之役败北,大批清朝将士殒命安南。乾隆皇帝令败将

  • 安南之役的详细经过是怎样?打了多长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孙士毅统兵出关,一路势如破竹,各守隘军队望风奔遁,阮惠惟扼三江之险,以拒清军。十一月十三日五鼓,清军抵达寿昌江北岸,阮军退守南岸。清军发起猛攻,乘筏直冲。浓雾弥漫,昏暗不辨敌我。阮军于雾中自相格杀。清军乘势全部渡江。十五日,清军进军至市球江。市球江江面宽阔

  • 安南之役的起因是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安南之役,乾隆,越南,清朝

    安南,古称交趾,与中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明英宗册封黎麟为安南国王后,虽其政局几经变化,但黎氏仍世代在安南为王,并与明朝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平定云南,安南国王黎维禔派遣使者慰劳清朝部队官兵。顺治十七年(1660年),安南国王黎维祺正式向清朝奉表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