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时是什么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杨时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杨时是什么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杨时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73 更新时间:2023/12/8 9:52:43

杨时(1053—1135),字行可,后改字中立,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龙湖者,龟山公所生之处也”。《宏农杨氏族谱》、《房谱》,日本上野图书馆万历《归化县志》和-立图书馆清《归化县志》载:“龙湖旧隶将乐县,明成化六年析创归化县(明溪),杨时亦为归化人。”龙湖有龟山,时自号龟山,学者称他“龟山先生”。杨时4岁入村学,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明溪龙湖凤凰岩有杨时读书处。杨8岁善写诗文,人称神童。15岁离家赴邵武读书。21岁在将乐含云寺讲学。常与张驾、陈瓘和杨希旦等研讨,长进快。24岁中徐铎榜进士。25岁授汀州司户参军,以疾不赴任。元丰四年(1081年)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在河南洛阳讲学,颇负盛名。这时,29岁授为徐州司法的杨时,却与同学建阳人游酢到颖昌拜程颢为师。后来,成为程氏最得意的门生之一。他拜别程颢南归以后,仍与程经常保持书信往来,深入探讨哲学问题。

元丰六年(1083年),杨时赴徐州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程颢逝世,杨时除在徐州设灵位哭悼外,同时还向各处学友发讣告,极尽师生情谊。

元祐八年(1093年),杨时为湖南浏阳知县。他与游酢绕道洛阳以师礼拜见程颐。不巧程颐正在打瞌睡,为了不惊动老师,两人站在门廊外等候,此时天正下大雪,待程颐醒来,见门外两人站立,且地面积雪一尺多厚。后来“程门立雪”的故事,被传为尊师的千古美谈。

杨时历任司法、推官、判官、教授、知县、工部侍郎等官职47年。他勤政爱民,不畏权势,公正不阿,德望日重。四方之士多向他求学。

绍圣二年(1095年),浏阳适逢灾害深重,农业歉收,作为知县,他深知民间疾苦,一面-反映灾情,请求减免积欠,拨米赈饥,一面组织当地殷实户出米施粥,以救饥民。后因被朝廷派驻潭州(今长沙),漕师胡师文颠倒是非,以“不催积欠罪”免了官职。

崇宁五年(1106年),杨时在余杭县任知县。当朝太师蔡京听信风水先生的胡言,以“便民”为借口,要在余杭其母墓前开塘蓄水,民怨载道。杨时深入实地调查勘察,证实“便民”是假。冒风险为民-,奏准取消这一工程,县民十分感激。

政和二年(1112年),杨时在萧山任知县,适逢旱灾。他亲自实地勘察,听取长者的意见,决定筑湖蓄水灌溉农田,根治旱害。湖建成后,可灌9个乡的农田,受益面积14万亩。今日萧山的“湘湖”,农田仍受其惠。

宣和六年(1124年)十月,在理学界声望日重已72岁的杨时奉召入京任秘书郎,后历任著作郎、国子祭酒、给事中、直学士、工部侍郎等官职。他力主抗金救国,反对投降议和,多次呈奏抗金方略。他说:“今日事势,如积薪已燃,当奋励以竦观听,若示以怯弱,则事去矣!要害之地当严为守备,近边州军宜坚壁清野,勿与之战,使之自困。若攻城略地,当遣援兵追袭,使之腹背受敌,则可制胜。”由于昏庸的皇帝为0臣所惑,这些铮铮忠言未被采用。

杨时是理学中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中介人物。他曾在今镇江、常州、无锡、余杭等地著书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至。杨时的闽学“其上接濂洛之传,下开罗(豫章)、李(延平)、朱(考亭)之绪,”使理学有较大的发展,并由中原传播到八闽和东南亚各地。因此,被后人尊称为“闽学鼻祖”。在当时的高丽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都享有一定的声誉。

杨时的哲学思想源于程颢、程颐,以儒家的封建伦理道德为核心,吸取佛、道两家的部分主张,是儒、道、佛合流的产物。杨在自然哲学方面是唯物论者;在精神哲学方面却是唯心论者。

他的哲学主张主要是:“致知必先于格物。”他对程氏“理一分殊”也有所发挥。他说:“天下万物,理一分殊,知其‘理一’,所以为仁,知其‘分殊’,所以为义,权其分之轻重无铢分之差则精矣。”他主张共同抗御外侮,以巩固大宋江山。他也主张道德教化与刑政法治并施来管理国家。

建炎二年(1128年),杨时已76岁,他以年老多病告老还乡。高宗授他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赐对衣、金带、紫金鱼袋、官绢200匹、白银300两以养余年。杨时坚辞不受,只恳求:“乞惠于八闽山无米,地无租。”闽人十分感激他。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二十四日,杨时逝世,十月二十二日葬于将乐县城水南。享年82岁。

杨时逝世后,宋高宗赐他为左太中大夫、太师。谥号文靖。绍兴十二年(1142年)追封为吴国公。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在龙湖建有“德星坊”、“杨龟山先生故里”石雕牌坊(石牌坊字刻,今珍藏县博物馆);孝宗赐为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杨龟山先生集》42卷、《龟山语录》、《二程粹言》、《春秋孟子义校正》、《曾肇行述》等。

标签: 杨时南剑三先生

更多文章

  • 理学家杨时哪些方面有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理学家杨时,南剑三先生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杨时画像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

  • 北宋杨时的简介: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程门立雪,南剑三先生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杨时画像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

  • 谢良佐拜师程颢,为什么背书背的好被批“玩物丧志”(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良佐,二程

    程颢是宋代的博学之士,一生著述颇多,且时常讲学,他与其弟程颐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彼时很多青年才俊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或不远万里,或不顾严寒地专程跑到二程门前去虚心请教,聆听教诲,心诚意坚。关于当时学子们求学二程的故事,有不少都留下了文字记载。二程像。其中就有我们小时候学过“程门立雪”的故事,说的是北

  • 以天理为本的程颢逝世(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程颢,二程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

  • 理学家程颐是哪个时代的?他与他哥哥有何不同(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程颐,理学家,朱熹,宋朝,二程

    程颐是湖北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到双十年华他就敢以布衣的身份给皇帝上书,足见他的雄心壮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到北宋最高学府念书,写得文章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赏。他给皇帝上书指出了朝廷的危机并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大了。程颐没有考中进士,他出生官宦世家,他

  • 前燕远强于前秦为何苻坚还敢东征前燕 前秦灭前燕之战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北朝,晋朝,前燕,前秦,前秦灭前燕之战

    苻坚当年政变上台,虽然是一个铲除恶霸的好事,但对于苻生的几个弟弟来说,这就不是那么能笑得出来的事情了,他们想的是,我是苻生的亲弟弟,苻生没了就应该轮到我们了,想不到你苻坚却后来居上,拿了我们的位置,这口气能忍得住我还是苻生老弟?于是这几个想抢皇位的王族们就开始了预谋造反。这就是前秦的第二次大危机了,

  • 前秦灭前燕之战中取得完胜的苻坚 为什么会输给羸弱不堪的东晋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北朝,晋朝,苻坚,淝水之战,前秦灭前燕之战

    我们认识苻坚,不用说大多源于“淝水之战”和成语“风声鹤唳”。这一战,苻坚以90万绝对兵力,企图统一中国,结果却被东晋10万兵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五胡十六国中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就这样与大一统、千古一帝失之交臂。而在此之前,前燕慕容家族也曾雄起,景昭帝慕容儁跃马扬鞭四处征战,清剿了各地的割

  • 前秦灭前燕之战 我国前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南北朝,前秦,前燕,前秦灭前燕之战

    战争背景升平四年(360年),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去世,其子慕容暐继承帝位,当时前燕国内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步兵、骑兵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前燕,北伐前期,攻势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同年七月,晋军直取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威逼

  • 金乡之战全过程简介 金乡之战双方对阵的将领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北朝,金乡之战,于仲文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敦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

  • 金乡之战是如何发生的?金乡之战起因及过程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金乡之战

    金乡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大象二年,即公元580年,是以北周平定尉迟迥残部的战役,在陈太建十二年,北周已平定尉迟迥,但是他的部下席毗罗还拥兵10万,屯于江苏沛县,极度威胁北周政权。在北周任河南道行军总管的于仲文率军和席毗罗军队展开激战,地点就在山东金乡,史称金乡之战。金乡之战 金乡军事文化馆金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