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齐晋鞌之战是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吗

揭秘齐晋鞌之战是因礼仪之争而引起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188 更新时间:2024/2/18 13:38:01

如果要提起骄兵必败这个词,可以令人联想到“齐晋鞌之战”。原本在所有人看来一定会获取胜利的齐国,却让人意想不到的败给了其弱小的邻国—晋国。如果想对齐晋鞌之战简介有一个了解,便可以去朗读一下《左传》,此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战争,相信从中可以获得一定的示。

齐晋鞌之战配图

晋国是齐国的邻国,在统治者有力的管理下其农耕经济很发达,当然,农耕经济很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晋国是处于现在中国的山西省的位置,位于高原地区,在古代这里也是重要得军事战略要塞,关于许多齐晋鞌之战简介中,均可以考察到这一点。

齐国为扩展其疆域面积对鲁国和卫国进行讨伐,无奈鲁卫两国只能晋国求助。虽然晋国的军事战斗能力并不强盛,但是其统治者还是答应了两国的请求。然而,就是在这场战争中,体现了晋国人极高的智慧和军事才能。深知自己的战斗实力,经过一系列的战略分析,制定了一个决胜计划,那就是:故意将在自己的弱点暴露给齐军以此引诱他们到了鞌地。由于晋国人对此地的地形很熟悉,于是取胜的把握便增加了许多。

然而,在战争中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能力,齐国人并不把晋国人放在眼里,从将领到士兵,人人的态度都很松懈。相反,晋国人同仇敌忾,一丝不苟,虽然整体实力不如齐国却最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骄兵必败,人们可以从齐晋鞌之战简介中悟出这个道理。

齐晋鞌之战背景

在现在的济南西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叫做鞌之战,也可以被称为鞍之战。春秋时期各个国家的实力不同,一般来说,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就较为宽广,因为其有丰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么,齐晋鞌之战背景是什么样的呢?

齐晋鞌之战配图

这场战争被记录在《左传》之中,时间为在公元前五八九年,地点为“鞌”。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齐国和鲁国均是在周天子统治下被分封的诸侯,然而,土地之争是自古以来的所有战争问题的根源。为了侵占大量的土地,战争便自然而然额爆发,这是齐晋鞌之战背景之一。

同时,齐国和鲁国在当时都是综合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壮大本国实力,齐国派遣军队前去讨伐鲁国和卫国。然而鲁国和卫国对齐国有所畏惧,于是就向晋国求救。权衡利弊之后,晋国决定向鲁国和卫国施以援手,讨伐齐国。这是齐晋鞌之战背景之二。

在历史上晋国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其地势条件得天独厚,在统治者有力的统治下,其农耕经济较为发达,农耕经济发达则说明晋国人民务实勤劳,不轻易服输。同时晋国也是齐国的邻居,两国相靠较近。这是齐晋鞌之战背景之三。

如果要对当时的齐国的晋国的综合实力做一个比较的话,那胜出的自然是齐国,然而在这场鞌之战中,晋国却出人意料的胜利了。

鞌之战的过程

关于齐晋鞌之战的过程,在《左传》和《东周列国志》内都有记载,主要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589年齐国、晋国、鲁国和卫国之间的一场战斗,最终以晋国联军胜利而告终。

齐晋鞌之战

公元前589年六月,齐顷公发动攻打鲁国,从平阴向龙邑进军。卫国发援兵帮助鲁国,但是两国的联军都被齐国击败。卫国的将军孙良夫感觉自己被齐国打败很没有面子,不敢回国去面见卫君,因此和臧宣叔一起到晋国求援。

晋景公得到消息,派出八百乘战车,由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进入卫国境内。两军在莘地相逢。齐顷公邀请晋军在第二天决战,晋军的指挥者故意示弱,称自己是来调解两国的纷争的。齐国的大将高固率先进攻晋军,得胜后自夸道“在战斗中需要勇武的,来我这里买!”。

第二天,也就是6月17日,两军在鞌地再次交锋。齐顷公自恃勇武,让手下的士兵打了胜仗之后再吃早饭,就向晋军发动攻击。齐军的冲锋由弓箭手掩护,杀伤无数晋军,晋军将领解张的手肘被射中两箭,但他依然抓紧马鞍没有倒下。郤克也受了箭伤,解张鼓励他说,要忍耐,不能因为自己的伤痛而坏了君主的大事。郤克忍痛继续指挥晋军反击。

齐军在晋军的猛攻之下开始败溃,韩厥驾着战车追赶齐顷公。眼看齐顷公就要被韩厥俘虏,逢丑父提出和齐顷公换了衣服,让齐顷公扮成他的下人。被韩厥包围后,逢丑父让齐顷公下车取水,趁机让他逃脱。

齐顷公逃脱后,带着人马再次杀回营救逢丑父,三进三出,但逢丑父已被晋军俘虏了。齐顷公只好下令撤军。

鞌之战是因礼仪之起吗

人们都说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这个时期内周天子的礼乐已经不再奉行,所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那么鞌之战是因礼仪之起吗?

鞌之战的图绘

从广义上来讲,这个时候,天下已经没有礼仪可言了,因为周天子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而原先制作礼乐的周天子,在诸侯的眼里,只是一个傀儡而已。这才出现了齐国擅自攻打鲁国和卫国,而晋国又不通过周天子,征伐齐国的事情。

但是从狭义上来看,通过鞌之战,还是可以见到不少礼仪的影子在其中。在整个战役的过程中,双方似乎都是君子,在衣冠楚楚地交谈着一件关乎礼乐的事情,而非你死我活的战场。首先,是晋国的援军抵达鞌,齐顷公派人请战,而非趁其立足未稳而发动突袭。对方的外交辞令似乎也和君子无异,说我们只是来调停的,并不是来打仗的。在战前,晋国的将领韩厥做了个梦,梦见他的父亲告诉他,打仗的时候不要站在战车两边。到了战场上,韩厥果然站在战车中间。这时齐国的人认出了他是个君子,就要射杀他。齐顷公却说,他既然是个君子,还要射杀他,这是有失礼仪的。

但是无论怎么说,关于鞌之战是因礼仪之起吗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这场战役的本质,是齐国为了其本国的利益而对鲁国用兵,而晋国增援鲁国,也是为了履行其盟友的责任。

标签: 齐晋鞌之战

更多文章

  • 揭秘春秋战国齐晋鞌之战的爆发是因为礼仪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鞌之战

    如果要提起骄兵必败这个词,可以令人联想到“齐晋鞌之战”。原本在所有人看来一定会获取胜利的齐国,却让人意想不到的败给了其弱小的邻国—晋国。如果想对齐晋鞌之战简介有一个了解,便可以去朗读一下《左传》,此书中记录了大量的战争,相信从中可以获得一定的启示。齐晋鞌之战配图晋国是齐国的邻国,在统治者有力的管理下

  • 杨时是什么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杨时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杨时,南剑三先生

    杨时(1053—1135),字行可,后改字中立,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将乐人。北宋哲学家、文学家、官吏。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巳时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即今明溪县瀚仙镇龙湖村。“龙湖者,龟山公所生之处也”。《宏农杨氏族谱》、《房谱》,日本上野图书馆万历《归化县志》和-立

  • 理学家杨时哪些方面有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理学家杨时,南剑三先生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杨时画像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

  • 北宋杨时的简介: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程门立雪,南剑三先生

    杨时,中国古代著名的一位理学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杨时简介。杨时,字中立,号龟山,公元1053年出生于南剑西镛州龙池团。熙宁九年考取了进士,担任过知县、工部侍郎等官。杨时的理学思想是他一生中的闪光点,他对理学的传承和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杨时画像杨时在年少时,就十分的聪明伶俐,读书成绩也十分的优秀,于是

  • 谢良佐拜师程颢,为什么背书背的好被批“玩物丧志”(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谢良佐,二程

    程颢是宋代的博学之士,一生著述颇多,且时常讲学,他与其弟程颐都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彼时很多青年才俊为了丰富自己的学识,或不远万里,或不顾严寒地专程跑到二程门前去虚心请教,聆听教诲,心诚意坚。关于当时学子们求学二程的故事,有不少都留下了文字记载。二程像。其中就有我们小时候学过“程门立雪”的故事,说的是北

  • 以天理为本的程颢逝世(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程颢,二程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宋代理学家、教育家。北宋哲学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

  • 理学家程颐是哪个时代的?他与他哥哥有何不同(二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程颐,理学家,朱熹,宋朝,二程

    程颐是湖北人,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还没到双十年华他就敢以布衣的身份给皇帝上书,足见他的雄心壮志。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到北宋最高学府念书,写得文章常常受到老师的赞赏。他给皇帝上书指出了朝廷的危机并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这样一来,他的名声就更大了。程颐没有考中进士,他出生官宦世家,他

  • 前燕远强于前秦为何苻坚还敢东征前燕 前秦灭前燕之战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北朝,晋朝,前燕,前秦,前秦灭前燕之战

    苻坚当年政变上台,虽然是一个铲除恶霸的好事,但对于苻生的几个弟弟来说,这就不是那么能笑得出来的事情了,他们想的是,我是苻生的亲弟弟,苻生没了就应该轮到我们了,想不到你苻坚却后来居上,拿了我们的位置,这口气能忍得住我还是苻生老弟?于是这几个想抢皇位的王族们就开始了预谋造反。这就是前秦的第二次大危机了,

  • 前秦灭前燕之战中取得完胜的苻坚 为什么会输给羸弱不堪的东晋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北朝,晋朝,苻坚,淝水之战,前秦灭前燕之战

    我们认识苻坚,不用说大多源于“淝水之战”和成语“风声鹤唳”。这一战,苻坚以90万绝对兵力,企图统一中国,结果却被东晋10万兵力杀得几乎全军覆没。五胡十六国中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就这样与大一统、千古一帝失之交臂。而在此之前,前燕慕容家族也曾雄起,景昭帝慕容儁跃马扬鞭四处征战,清剿了各地的割

  • 前秦灭前燕之战 我国前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晋朝,南北朝,前秦,前燕,前秦灭前燕之战

    战争背景升平四年(360年),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去世,其子慕容暐继承帝位,当时前燕国内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逐渐加剧。太和四年(369年)四月,东晋大司马桓温率领步兵、骑兵共五万大军,从姑孰(今安徽当涂)出发,开始北伐前燕,北伐前期,攻势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同年七月,晋军直取距前燕都城仅几十里的枋头,威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