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东吴暴君孙皓为何会对司马炎口出狂言(孙皓暴政)

揭秘东吴暴君孙皓为何会对司马炎口出狂言(孙皓暴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311 更新时间:2024/1/21 6:22:32

三国孙皓,肯定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单看这姓氏,便能看出其中一二的玄机,在三国之中,孙属于大姓,如无意外他必归属于吴国,经查阅史记后,更加印证了孙皓之身份。

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

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地位,可悲也因其地位。他的可悲在于他治理朝政的不专一,在于他不能持之以恒,在于他的反复无常,在于他的暴虐荒诞,吴国前期的治理均毁于他一人之手,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成为了吴国的末代君主,与蜀国一样,最终被曹操给吞并,俯首称臣,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孙皓,吴国在他的手上被灭了国,但是当孙皓面对晋国皇帝司马炎时,居然还敢口出狂言,声称自己在吴国也同样设了一个位置给司马炎,等待着有朝一日,当吴国灭了晋国,便将那个位置赐予司马炎。孙皓凭借什么资本敢于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呢?

从正史中纵观孙皓的性格,可以说对他既感到可恨,但同时又何尝不为他感到可叹呢!

本来是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励志君主,奈何却沦为贼人,不务正业,不求上进。从贤明之主君顷刻之间变为地狱使者,两者的差别之大,真是让人无所适从。

假设孙皓从未转变过,他一直能够施行良政,任用贤臣,宽待百姓,那么吴国也未尝一定会输于晋国,两者相争,鹿死谁手不到最后一刻又何尝能够得知呢。

但,孙皓就输在他的转变上,输在他的懒散和沉迷上,他将社稷做了他的赌注,最后输的一败涂地,倒是到了真正认输的那一刻,他反而豁然了,他奉劝贤臣们不需要为吴国做最后的亡命之搏,如果晋国有能力还是归顺于晋国吧。

孙皓对司马炎的那些不恭的话语并不能显现出他不怕死,有骨节有节操的君主气节。相反地,只是因为孙皓后期已经残暴惯了,如果看人不顺眼便挖掉此人的眼睛,这些酷刑对于孙皓来说就像是小儿过家家酒般的稀松平常,所以当晋帝司马炎说出那些讥讽孙皓的话时,孙皓下意识的就是反驳,因为这已经是他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了。

标签: 孙皓孙皓暴政

更多文章

  • 三国残暴亡国之君孙皓:杀人手法多如牛毛(孙皓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皓,孙皓暴政

    孙皓乃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孙权百年之后,幼子孙亮即位,当了六年皇帝被废黜了。孙权的另一个二子孙休登基,不过六年之后也逝世了。当时孙休的儿子都太小了,难以继承皇位。三国孙皓在当时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等听到孙和的儿子孙皓做事果断,是个君主之才,于是推荐他做了东吴的第四任皇帝。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东吴

  •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何以从明主沦为昏君?(孙皓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孙皓,孙皓暴政

    孙皓(公元242—284年),是孙权被废皇太子即三子孙和的长子,也是三国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公元264-280年在位。虽然他的前任孙休已经有儿子,但孙休去世时这个儿子十分年幼。群臣鉴于蜀汉之亡,认为主少国危,想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所以作为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便被拥立继位。

  • 东吴暴君孙皓竟把大臣王蕃的脑袋当球踢(孙皓暴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皓,孙皓暴政

    孙皓是东吴的一位暴君,暴君本来并非暴君,之所以会成为暴君,和身边众人的长期呵护是分不开。不过这里我们不讨论孙皓成为暴君的原因,就单讲一个叫做王蕃的东吴名士的坎坷人生,就可以知道孙皓为什么被称为暴君了。王蕃的列传王蕃本是一文艺青年,码字功夫高超,不但会做诗词歌赋,对学术也颇为懂行。东汉的科学大佬张衡曾

  • 难道历史上的皇帝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亮,诸葛恪,皇帝,,诸葛恪专权

    很多人都认为,导致东吴一代名臣诸葛恪被杀死的原因,除了他本人骄傲自负这个原因外,还源自孙峻与孙亮那滴水不漏的计划。事情真的就是如此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了吗?难道我们用眼睛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了吗?在笔者看来,历史上的孙亮根本不想杀死诸葛恪。至于为何,且听分析。东兴大捷以后,诸葛恪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

  •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文能治国武能领军(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恪,诸葛恪专权

    诸葛恪是个怎样的人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画像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上升,诸葛恪也慢慢开始骄傲放纵起来,自恃有

  • 揭秘:诸葛恪死于谁之首?诸葛恪的谋略如何(诸葛恪专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恪,孙皓,三国,诸葛恪专权

    诸葛恪,字元逊,三国时期的人,效忠吴国,一生侍奉吴国的两位君主,孙权和孙亮,一生立下不少功绩,也算是立下汗马功劳。诸葛恪从性格层面来看,是一个情商智商俱高之人,最难得是此人还颇有胆量和见识,有一定的责任心,但随着功劳的累计,军功的上升,诸葛恪也慢慢开始骄傲放纵起来,自恃有功,便开始冒进攻魏,但一次次

  • 三国史上武圣关羽为何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关羽,孙权建国

    喜欢关羽的人,我们总会为其忠义所叹服,“千里走单骑”更成为其忠义的伟大证据。然而,在三国中,关羽的忠义似乎很特别,让人琢磨不透,说其忠吧,他可是投降过曹操的人,说其不忠吧,他又不投降孙权,可以说关羽的忠义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谜。那么,关羽为何宁愿投降曹操而不投降孙权呢?对此,作为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 孙权竟将文臣扔到江里喂鱼 武将发配蛮荒之地(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孙权,孙权建国

    陆逊上疏要求回京,当面“论嫡庶之分”,这个表态,让孙权很为难。陆逊当时在朝廷和军中享有崇高威望。吴大帝孙权,让自诩英雄的曹操、刘备二人无可奈何!然其晚年,把才俊之士杀的杀、贬的贬,等到尘埃落定,悔之晚矣。历史上的南鲁党争,指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在朝廷享受同样的礼遇。孙权独宠王夫人,对王夫人所出的孙和、

  • 揭秘孙权为顺利称帝曾长时间向曹操阿谀奉承(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孙权,曹操,孙权建国

    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从211年-219年,建业作为东吴都城的试用期有9年,期间孙权夺回又大又甜的蛋糕——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那么,他到底在磨叽什么呢?如果用

  • 三国中曾说孙权金发碧眼,难道他真的是混血儿?(孙权建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孙权,孙权建国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都对吴国的皇帝记忆很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许多人会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人物描写肯定有不少夸张的成分,那么,如果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这样写,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网络配图 《三国志》中描写孙权的外貌,方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