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氏专权能够成功全靠司马懿能“隐忍”?(三定江南)

司马氏专权能够成功全靠司马懿能“隐忍”?(三定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717 更新时间:2024/1/8 8:53:58

西晋(265—316年)是中国一个朝代名,且具有政治意义,西晋君臣在政治上是得到北魏承认的,这点有别于东晋。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公元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这就是历史上的西晋。

司马懿游戏形象

公元311年,刘聪/">刘聪领匈奴军队攻占了西晋的都城洛阳,俘获晋怀帝,西晋军队则在长安拥立愍帝,延续西晋政权。五年后,即316年,刘曜又率领匈奴军攻破长安,愍帝献城投降,西晋结束。第二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续建了晋朝,史称东晋。

司马懿专权全靠自己“隐忍”?

司马懿能够间接统治魏国是其自身的努力的结果。而之后的司马氏是因为其司马家族的庞大。

司马懿这个人只是善于隐忍,也可以说成城府很深,极其善于隐藏自己,这点和贾诩很想象。在曹操时期极力的隐忍自己,虽然说曹操还是能看出此人的野心。但是只是告诫自己的子女,不会杀了他。而司马懿。到曹丕时期还一直被放着,到明帝曹睿时,开始被重用,最高到太傅。曹睿驾崩,和曹爽共同辅政,最后经过高平陵政变,司马氏独霸朝政。司马懿早期善于隐忍,后期爆发。这个人的家族势力也很庞大,河内司马家,很有名的。

三国战乱的局面不会产生太平时候的皇权独尊、宰辅分权,只会形成一个强大集中的领导核心,这是大前提。无论曹操、诸葛亮还是司马懿,都是如此。

曹操时期,司马懿主要是韬晦,不露锋芒。这时的曹操不可能把他当做心腹大患。由于当时曹操自己为相,大权独揽,也不可能出现后来的司马代魏的预兆。

曹丕、曹睿时期,新的领导核心形成,这是历史的必然。司马懿的地位逐渐上升,最后成为最高领导核心的成员具有偶然性,但从家庭背景(河内司马家)、才干、年龄等方面看只是正常的升迁。

曹睿死后,他被共同辅政的曹爽架空削权,由掌控实权的辅政大臣变成有名无实的太傅,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魏蜀战争随着诸葛亮的死而告一段落,他的作用降低了。帝制要求臣弱君强,是正确的,但军政一把抓的司马懿肯不肯放弃就是另一个问题了。赶上曹爽实在不成器,司马懿忍不下去,才有了高平陵政变,司马氏专权,而此后曹魏司马家族的斗争事实上一直没有终止过,直到钟会灭蜀才基本结束,这时的司马家是司马昭为政,司马懿和司马师都已过世。

司马懿画像

所以说什么都是一步步形成的,要是以为曹操就应该看到司马家族将来会代魏,纯属扯淡。就好像要求美国的总统一上来就猜出8年后(假如他能坐8年)对立党派将来谁会成为下任总统候选人而且一定会胜利,预先做好准备把他搞臭一样荒诞。事实真相是:只要三国鼎立的大环境不变,就必然会有类似司马懿这样的权臣,是谁,会不会造反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除非代代皇帝都是像曹操本人一样本身就是领导核心,但白痴都知道这绝不可能。

如果曹操杀掉司马懿曹魏政权还会被篡夺吗?

答案显然无法确定,因为历史事件的变因很多,有时候哪怕一个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导致结局的全然不同,所以只能说,两种情况下,曹魏政权还会被篡夺的可能性会降低不少,毕竟像司马氏这样的阴谋家家族历史上虽有不少,但也不是随处可见,更何况要篡夺一个皇朝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总的来说,如果曹操杀了司马懿或者司马懿家族,曹魏政权被夺权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但可能性仍旧存在,不可盖棺而论。

司马懿为人司马懿为人“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晋书·宣帝纪》),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晋书·宣帝纪》)

晋明帝时,王导侍坐,晋明帝问起晋前世得天下的具体情形,王导不加隐饰地叙述了司马懿创业时的业绩和种种猜忍手段,又说起司马昭在高贵乡公时的所作所为,晋明帝大惭,把脸埋覆在床上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晋书·宣帝纪》)!这是古代贬低司马氏虚假言论,在两晋时期有严格的避讳礼节,甚至不在儿子面前说他先人的名讳,裴松之在诸葛亮传中评论:“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王导是君子,会劝导晋明帝效仿先人的仁义,他谈论司马懿父子的过错是不可能的,况且司马懿父子在曹爽、高贵乡公事件中没有罪过。

标签: 司马懿三定江南

更多文章

  • 三次反司马氏兵变失败后曹髦说了句千古名言(三定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髦,三定江南

    魏明帝死后,年幼的曹芳继位,曹爽和司马懿受遗诏辅政。司马懿这只老狐狸,表面装病,然而暗中却在积蓄力量。网络配图 249年,曹爽陪同曹芳前往高平陵(魏明帝葬于此)拜谒,岂料,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网络配图 “高平陵事变”以后,司马氏越发专权,这引起了一部分亲曹军事将

  • 他早就预言了司马氏的篡权 却无力改变结局!(三定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司马懿,三定江南

    三时期,曹操开创基业,曹丕守成,受汉献帝禅位,建立曹魏政权。曹丕死后,其子曹叡(也做曹睿)继位,史称“魏明帝”。魏明帝之母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妇甄宓(被认为是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型),原是袁绍的儿媳,曹氏好人妻,打败了袁氏之后,曹丕便截了胡,将甄宓占为己有,之后生下曹睿。魏明帝执政早期治国颇有

  • 衣冠南渡是什么?为何会发生三次衣冠南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衣冠南渡,三次

    众所周知,历史上主要有三次衣冠南渡,那么这三次衣冠南渡都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三次衣冠南渡的原因一样么?正式因为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因此,为了区分这三次衣冠南渡,就在衣冠南渡前加上前缀词,例如“永嘉衣冠南渡”等。中华文明从诞生到北宋大部分时期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朝代的都城、经济

  • 揭秘后唐庄宗李存勖为何一定要统一北方?(北周统一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存勖,北周统一北方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喜欢骑马和射箭。李存勖不仅胆识过人,而且英勇善战,是李克用最宠爱的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小时就与众不同,跟随父亲前线征战,总是冲锋在最前线。当时唐昭宗也特别喜欢他,叫他长后不要忘了大唐,还经常赏赐他一些东西。李存勖像后唐庄宗李存勖于公元908年袭晋王位,他一办

  • 官渡之战:给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北周统一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三国,官渡之战,北周统一北方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略决战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使腐朽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

  • 柴荣大破契丹统一北方改写大宋历史 他结局如何(北周统一北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柴荣,北周统一北方

    说起中国最短命、最被忽视的皇帝,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后周皇帝柴荣了。柴荣的一生颇为传奇,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看似一步步登天的命运,最后却因为两个字衰亡。柴荣从小出生于一个富豪家庭,后来由于家道中落,柴荣投奔了自己的姑姑,并被姑父收为义子。据说,柴荣的姑姑曾经入选后唐庄宗时的后宫,后来

  • 周武帝灭佛:南北朝时期的兴佛运动严重影响国力(北周武帝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周武帝,灭佛,南北朝,,北周武帝灭佛

    从假皇帝变为真皇帝的周武帝,所做第一件大事,很多人想不到:灭佛。历史上有很多人很类似,但凡被称为“武帝”的皇帝,除了在武力方面很有成绩之外,在文化领域也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一个“武帝”是秦始皇,虽然他坚持用“始皇”来称呼自己,但是如果放在后代,他的称号逃不过一个“秦武帝”。他搞了一个“焚书坑儒”,把各

  • 周武帝灭佛:及时把中国从政教合一之路挽救过来(北周武帝灭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北周,佛教,武帝,,北周武帝灭佛

    “温情脉脉”的教派与王权的斗争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我国北方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镇压汉人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同时,他们都极力利用佛教和道教,来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因此,佛、道二教在中国北部广泛地传播开来。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末年,仅京城洛阳(今洛阳市东北

  • 孝文帝改革的后遗症:汉化改革引发北魏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文帝,北魏,改革,,北魏分裂

    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登上中原的历史舞台。游牧民族与汉族、游牧民族之间,争城夺地,相互杀伐,战胜者对于战败者进行压迫。北魏统一北方之时,鲜卑政权建立起来,为巩固统治,形成种族间的容忍,便开始了安集工作。初期的安集政策是禁止官吏扰民,奖励耕作,增加农业生产。而后的均田定户,则是北魏政府安集人民最

  • 河阴之变的起因:揭秘河阴之变是谁发动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河阴之变的起因

    河阴之变在历史上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这一次的事变给当时的社会和朝廷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和巨大的影响,在这一次的事件中尔朱荣用残忍的手段造就了残酷的事实,河阴之变也成为一次南北朝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那么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呢?河阴之变图片关于河阴之变的起因还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开始说起,在这之前其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