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将军为什么总挺着个“将军肚”?是吃的太好了吗

古代将军为什么总挺着个“将军肚”?是吃的太好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3/12/9 10:58:38

在古代,军队的机动性是打仗的关键性因素,兵贵神速是治军的将领最重视的一点,骑兵在古代为什么作用如此强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骑兵的机动性,如何步兵和骑兵交战,步兵想要胜过骑兵就必须要结成军阵,但是这样机动性就会大大降低,即使骑兵败了,也可以很快抽身逃离,败而不伤。

宋朝前期,军队战斗力还过得去的时候,胜多败少,但是就是因为骑兵少,没办法追击,古代军队正面交锋的过程中一般伤亡都不大,都是在一方溃败之后,追杀的过程中才会产生较大的伤亡,除了宋朝本身就比较软弱外,这也是宋朝对辽国、金国呈现守势的一个原因所在。

骑兵在古代战争中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负责侦查、冲锋、袭扰,同等数量下,骑兵对步兵,基本是碾压,直到火药开始活跃在战争中,骑兵才开始先是转为后勤,最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为什么赵武胡服骑射之后,赵国一跃成为战国七雄里面少数能够和秦国锐士争锋的国家的原因。

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古代的那些将军画像啊,基本都是挺着一个将军肚,大腹便便的样子,实在看不出是那种能征善战的形象不说,感觉跑几步就得喘气了,偏偏这些人在历史上又都是连战连胜的猛人,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就要提到一个长年以来的误解了,因为《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这些演义故事的流传,大家对将军的印象感觉就是冲锋陷阵,阵前斗将,但是实际上,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一支军队的指挥官是不能轻易地冲锋在前的,一旦被敌人斩首,整个军队都会陷入无指挥的状况,士气也会低落,一般将军都是坐在帐中,看着沙盘,指挥全局。

历史上不是没有每战身先士卒的将军,但是瓦罐不离井口裂,将军难免阵前亡,这样的统帅一般没有几战就被敌军的弓箭打中阵亡了,连名字可能都留不下来,只有少数几个绝世猛人,像是冠军侯霍去病、岳武穆岳飞,有机会留名青史。

所以,将军自己能不能冲锋,其实无关紧要,只有需要鼓舞士气的时候,才会带领身先士卒地进攻,而且也不是一对一打架。

而且一般能够做到将军这个位置的人年纪都不小了,人到中年发福是很正常的,像霍去病那样十几岁声震塞外的,终归是少数。

此外,骑在马上是很容易长膘的,拿破仑打了几十年的仗,不能说缺少锻炼了吧?后面还不是一样没了年轻时候的身材,留起了将军肚。

其实古代的将军肚可不是现在许多人中年发福留下的赘肉,那基本都是肌肉,为了支撑身体更好地在马上作战,别看人家胖,但是一个能打现代人十个。

所以一般能够留下画像的名将都是大肚腩,不过像是霍去病这种英年早逝的,身材估计还是保持得蛮好的。

标签: 将军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宣相术大师进宫,结果把皇帝预言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皇甫玉,南北朝,野史秘闻

    风水堪舆、摸骨看相、观人算命之术,我们如今可能都不会当回事。但其实在古代,有不少知名的相术奇人,他们推算人、事的技术已经达到“近乎妖”的地步,比如晋朝的郭璞,就曾经劝王敦不要起兵,起兵必败,并准确预测了自己将死于王敦之手,结果句句应验。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位古代知名相术大师,他生活在郭璞之后的南北

  • 明朝内阁首辅杨溥简介:为人谨慎,上朝时总是低头循墙而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清军在明末进入山海关时,吴三桂拥有官兵大概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拥兵,文史百科

    清军入关时,吴三桂拥兵大概5万,虽然双方兵力悬殊,但是由于满清对于汉人的打压,吴三桂还有约20万辽民的跟随,拥有约七万的兵源补充,依据宁远还有山海关之险,吴三桂虽然野战上打不过清军,但是据边城之险抵御清军入关还是没问题的,不然也不会在崇祯朝时屡立战功镇守一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官渡之战中,曹操与袁绍分别是如何部署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在官渡展开了一场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战争部署建安四年(199

  • 同样是废后,为什么陈皇后能保全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皇后,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二十年间任用良材,南破闽越,北定匈奴。在制度改革上也颇有建树。为汉朝之后的发展和后世中国的格局奠定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他有是个性格暴虐,好大喜功的独裁者。他没有他的祖父辈那么体恤民生,致使民怨沸腾。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封建帝王之一。《沁园春·雪》中有

  • 张贵妃:宋朝最大胆的妃子,皇帝还在位她居然改嫁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贵妃,宋朝,宋朝,野史秘闻

    翻开《宋史·后妃传》,大宋王朝形形色色的妃嫔,她们的一生经历多有传奇色彩。比如摄政太后刘娥,女中尧舜高滔滔......然而,南宋第三位皇帝宋光宗的妻妾,却留下了相当令人费解,甚至可以称为震惊的记录:“又有张贵妃,亦旧侍东宫,次婕妤符氏,后出嫁于民间。”张贵妃和符婕妤,竟然从宫中出嫁到了民间!虽然后妃

  • 揭秘:蓝玉临死时为什么大骂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蓝玉,明朝,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要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王朝,避免不了中杀伐,也就是说每个朝代的建立都是建立在血流成河的战争中,可谓是凭君莫话诸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也是这样,朱元璋与刘邦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出身于平民百姓,却建立了不朽功绩。他们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们的驭人之

  • 王翦对秦国有着大功劳,他又是怎么消除秦始皇心中的疑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以来,君臣之间最害怕的就是怀疑,而产生怀疑最大的问题就是因为皇帝手下的臣子功高盖主,威胁到了皇帝的位置。可是,历史上却又这样一个人,自知功高盖主,想要退隐朝廷,但是皇帝却不允许,他就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将王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翦是秦国的一员大将,小时候就对军事

  • 孙权北伐次数超过诸葛亮,每次结果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三国,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孙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三国时期的北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诸葛亮,他先后五次北伐曹魏,最终死于五丈原军中。第二个想到的大概是姜维,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他先后“九伐中原”。其实还有一位人物,也执着于北伐,他就是孙权!据本人的统计,孙权先后是组织十次北伐

  • 汉宣帝一世英名,为何却选择了刘奭当继承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一直以来奉行“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根深蒂固。如果皇帝要立太子,最先考虑的便是立嫡长子,因为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如果实在不喜欢嫡长子,才会举行废立之事,从而另选其他皇子,不过这样的举动势必也会遭来很大的压力。因为朝中势力纷杂,废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