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背景:夷男可汗屡次挑衅唐朝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背景:夷男可汗屡次挑衅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4/2/21 17:15:39

薛延陀长久以来一直是敕勒部落的一员,从属于突厥(包括在600年前后分成的西突厥和东突厥),在铁勒反抗西突厥的泥厥处罗可汗阿史那达曼时,契苾首领歌楞自称易勿真莫贺可汗,薛延陀首领乙失钵自称也咥可汗,但后来阿史那达曼朝觐隋炀帝后,他们重新臣服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在颉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统治时期,敕勒成为东突厥的臣属,薛延陀当时的首领是乙失钵的孙子夷男。不过,阿史那咄苾被称为是一个不合格的统治者,由627年敕勒的薛延陀、回纥和拔野谷纷纷反抗。阿史那咄苾派他的侄子阿史那欲谷设镇压回纥。但阿史那欲谷被回纥首领菩萨击败,而薛延陀又击败了其他四个突厥将军,阿史那咄苾无法制服敕勒叛军。628年,这些敕勒部落为夷男上汗号,夷男最初没敢接受。但唐太宗听说后,希望建立一个以薛延陀为主的抗东突厥的联盟,派游击将军乔师望,册封夷男为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随后,许多敕勒和突厥部落被夷男的统治。随后,唐和薛延陀经常交流使者,薛延陀在东突厥的领土上扩张强大。

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领导大军对东突厥反击,630年李靖抓获阿史那咄苾,成功地消灭了东突厥汗国。大部分东突厥人投降了薛延陀,有一部分投降唐朝。此后,薛延陀成为中国北方草原的主要力量,但仍臣服于唐。638年,唐太宗在夷男的同意下,册封夷男的儿子拔灼和颉利苾为夷男属下的可汗,表面上是对他们尊崇,而是希望扩大他们之间的分歧。639年,唐太宗派大将侯君集开展了对高昌的战争,同时夷男向唐军提供了对高昌的攻击,但由于侯君集迅速征服高昌,薛延陀援助并没有实际作用。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唐太宗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征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9州兵马镇守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右卫大将军、代州都督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征发胜、夏、银、绥、丹、延、踯、坊,石、隰10州兵马镇守胜州(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南岸十二连城);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侯将军薛孤吴,征发灵、原、宁、盐、庆5州兵马镇守灵州(治今宁夏灵武西南);又命执失思力征发灵、胜2州的突厥兵,与李道宗等人相互呼应。薛延陀军入塞,见唐军已有防备,未敢贸然进攻。

更多文章

  • 唐灭薛延陀之战简介:唐太宗指挥消灭薛延陀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灭薛延陀之战,唐太宗,薛延陀部,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630年击灭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

  • 募兵制的对象:成为职业军人的条件 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募兵制,军事制度

    中国古代兵制之一。春秋吴起简募良材,以招募而不是传统征发形式组建了列国的第一只特种精锐部队——武卒。从前,春秋时代,征兵工作主要面向城市户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农村征兵工作也有声有色了,但征来的人没工资,还得自己解决武器和粮食。这种“募兵制”的选兵标准很高,要求全副三层衣甲——即“上身甲”、“股甲

  •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导致了藩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军队,五代十国,,募兵制

    唐代募兵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募兵制在唐朝初年就已实行,之后不断发展。随着府兵制的衰落等原因,最终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并对唐朝和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原因 作为府兵制经济基础的均田制崩溃。唐代府兵按均田令授田,免除租佣调,这种优惠政策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

  • 藩镇割据背景:本为防范边境战争而设置边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藩镇割据,军阀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公元712年~公元756年)时期,为防止周边各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节度使,赋予军事统领﹑财政支配及监察管内州县的权力,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见天宝十节度使)。其中特别是北方诸道权力的集中更为显著,经常以一人兼任两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就是凭借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

  • 藩镇割据简介:为什么唐代会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藩镇割据,军阀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

  • 唐朝藩镇割据现象解密:过于强大内附的民族过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节度使,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从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末,一百多年里藩镇割据与唐政府相对峙着。大部分的时间内,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很多文人士子竞趋于藩镇使府弄个一官半职,甚至还称赞藩镇是“藩岳作镇,辅我京室”,“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藩镇长期稳定的存在,并不是能用唐王朝的姑息苟安政策可以解释得通的,必须要从藩

  • 解密:侬智高起义带头人侬智高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侬智高(壮文:Nungz Cigaoh,1025年—1055年)是中国北宋中期广西广源州(今靖西、田东一带)壮族首领,侬智高起义的领袖。在壮族历史上,侬智高是受壮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当今壮族地区,纪念侬智高的神庙、颂扬侬智高的传说、追悼侬智高的活动比比皆是。侬智高早年能文能武,能写文章,武艺高强

  • 解密:壮族侬智高起义最后是怎么被狄青平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皇祐年间,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个州,包围广州城,岭外一带骚动不安。杨畋等安抚使负责处理平定蛮人叛乱,但宋军长久没有成绩。又命孙沔、余靖做安抚使率官军讨伐叛贼,但宋仁宗仍放心不下。狄青打报告请战,第二天入见宋仁宗时,他说:“臣当兵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

  • 侬智高起义的原因:侬智高为何选择发动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第一,侬智高为屡求内附被拒而起义侬智高请求内附,希望能与汉族人民一起生活,不止一次,且自其父存福

  • 侬智高起义简介:壮族百姓反抗宋王朝的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侬智高,壮族,起义,,侬智高起义

    北宋时期,壮族人民反抗宋王朝的武装斗争,规模较大的为侬智高领导的起义,次为区希范起义。宋代仁宗皇祐年间,广源州(今靖西德保一带)壮族领袖侬智高,发动了规模较大的反对宋王朝的战争,震撼了北宋在广西地区的统治。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原是傥犹州(今靖西县东部)首领,为交趾掳作人质并被杀害于交趾京城。侬智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