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解忧公主中的古国乌孙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乌孙国)

解密:解忧公主中的古国乌孙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乌孙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472 更新时间:2024/1/3 12:43:08

乌孙人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乌孙人的首领称为“昆莫”或“昆弥”。

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人与月氏人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人。乌孙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据《汉书·骞传》),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诞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冒顿单于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老上单于与乌孙昆莫猎骄靡合力进攻迁往伊犁河流域的月氏,月氏不敌,南迁大夏境内,但也有少数人仍然留居当地。在塞种人与月氏大部南下以后,乌孙人便放弃了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与留下来的塞种人,月氏人一道游牧。从此乌孙日益强大,逐渐摆脱了匈奴的控制。根据考古学家发现的乌孙古墓群其他遗迹表明,从天山以北直至塔尔巴哈台,东自玛纳斯河,西到巴尔喀什湖及塔拉斯河中游的辽阔地区,均为当时乌孙人的牧地,其政治中心在赤谷城。南北朝时,乌孙与北魏关系密切。

辽代曾遣使入贡。如今是哈萨克族的一个大部落。乌孙人是受塞种人影响很深的操突厥语的古代民族,乌孙人以游牧的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不务农耕。养马业特别繁盛。昭苏县是古代乌孙国故地,自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起,就统属于汉朝在西域设置的西域都护府,迄今两千多年,一直是祖国西北边陲重地,历史上扼东西陆路交通要冲,夏塔古道、木扎尔特隘口,就是祖国内地经伊犁,通往中亚、西亚各地以及南疆的交通孔道。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昭苏县便是乌孙国的游牧地,出产良马。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到乌孙,回程时,乌孙国王猎骄糜曾派遣使者携带礼品马数十匹前往中原。汉武帝得到乌孙马,高兴地赐名“天马”。

标签: 解忧公主乌孙西域乌孙国

更多文章

  • 乌孙的昆弥是什么官职?为什么还要分大小昆弥?(乌孙国)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乌孙,西域,昆弥,,乌孙国

    昆弥,一译昆莫,古代中国西域乌孙王国的名号。 自汉宣帝甘露元年起,乌孙有大小二昆弥,均受汉王朝册封。 历史记载《资治通鉴.卷二十七. (汉)中宗孝宣皇帝下甘露元年》:乌孙狂王复尚楚主解忧,生一男鸱靡,不与主和,又暴恶失众。汉使卫司马魏和意、副侯任昌至乌孙。公主言:“狂王为乌孙所患苦,易诛也。”遂谋置

  • 唐赛儿起义的历史评价:唐赛儿起义有何历史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赛儿,唐赛儿起义,朱棣,

    唐赛儿起义,规模较小,时间较短,但发生在明朝兴盛阶段,故影响颇大。 起义虽然只有60多天的时间,但是击毙了明朝两员大将,取得了两次大捷。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明王朝的统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明王朝不得不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作了一些让步。据明史记载:“是月,赈青、莱饥。”第二年(1421年)成祖“诏罢不便于

  • 唐赛儿起义轶事:首领唐赛儿竟然一直不知所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赛儿,唐赛儿起义,朱棣,

    自唐赛儿起义以来,她的事迹便成了山东滨州、青州一带群众茶余饭后的话题。有的说唐赛儿在牢狱里被戴上了手铐脚镣,可她轻轻一抖,手铐脚镣便全掉下来了,从此她便升到天上;还有的说唐赛儿跑到大草原成了一个部落的首领……如今唐赛儿当年起义的地方——卸石棚寨被称唐三寨。寨顶现有清同治二年(1863年)所立石碑:“

  • 唐赛儿起义的经过:唐赛儿起义是如何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赛儿,唐赛儿起义,朱棣,

    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初十,一封奏折由直隶沂州卫传到了永乐帝手中:“莒州贼董彦杲等聚众两千余人,以红白旗为号,大行劫杀,莒州千户孙恭等往招抚,杀其从者,势甚猖獗。”这就是唐赛儿起义。实际上,在沂州卫上奏之前的几个月,唐赛儿的教众已经起义。唐赛儿的部下董彦杲、刘俊、宾鸿等率众两千余人,占据益都卸

  • 唐赛儿起义的历史背景:其发展有着明教的依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赛儿,唐赛儿起义,朱棣,

    明教的影响山东蒲台在元朝末年曾经是红巾军控制的地区,早在至正十七年(1357)刘福通便派毛贵攻破胶州、莱州、益都、滨州等地,从此这一带在红巾军控制下,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直到明初,明教作为一种民间传播的秘密宗教,在当地保持了很大的影响。蒲台县城(今属滨州市)年轻女子唐赛儿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民间宗教

  • 唐赛儿起义简介:明朝前期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赛儿,唐赛儿起义,朱棣,

    唐赛儿起义又称唐赛儿盗乱、唐赛儿民变指的是明朝时期唐赛儿领导的民变。唐赛儿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丈夫死后,在扫墓归途偶得一石匣,内藏有宝剑兵书。经日夜学习,通晓诸术,遂削发为尼,自称佛母,宣称能知生前死后成败事;又能剪纸人纸马互相争斗;如需衣食财货等物,用法术即可得。传教于山东蒲台、益都、诸城、安丘

  •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有着怎么样的悠久历史?(大宛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宛,西域,汗血宝马,,大宛国

    汉武帝时,张骞到达西域时,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帕米尔高原以西,首先到达大宛,大宛早就听说汉朝富有,期望同汉朝建立直接的联系,大宛王听说张骞此行目的后,遂派向导和译人将张骞护送到了康居。据他归国后说,当时大宛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稻、麦、葡萄、苜蓿,尤

  • 大宛大事记:中亚古国大宛发生过什么样的大事?(大宛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宛,西域,汗血宝马,,大宛国

    公元前4~2世纪中叶,塞种人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沿岸地区,其中一支凡列出来,称为大宛。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委派韩不害率使团出使大宛,希望以重金换取天马。大玩亡不愿贡马,又贪图汉朝财务,将韩不害杀死。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众数万进攻大宛城。因路途遥远,环境险恶,大军死伤

  • 解密:中亚古国大宛国位于现在的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宛,西域,汗血宝马,,大宛国

    大宛国位于帕米尔西麓,锡尔河上、中游。大宛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首先到达大宛。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好马,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与大宛爆发战争,大

  • 刘六刘七起义的结局:刘六刘七起义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响马盗,明朝,刘六刘七民变,,刘六刘七起义

    农民军的失败原因,一是与明军相比,势单力薄,刘六军队虽号称数万人,但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极少。二是农民军长期流动作战,虽具有机动灵活的特色,可以出其不意,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缺乏牢固的根据地和后方,士兵疲于奔走,兵员和军需补给都有一定困难,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