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印度种姓文化:不可思议的种姓制度的现状?

印度种姓文化:不可思议的种姓制度的现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3/12/9 5:39:10

在我们早年进行的阶级教育中,有两条理论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二、“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此我想:“那么庞大的贱民阶级首陀罗种姓,长期遭受如此残酷如此深重的种姓压迫,不可能没有起来反抗的吧?”还有,“这么庞大的首陀罗和贱民阶级,不可能不产生一些十分杰出者吧?”为此,我曾K先生和其他印度朋友多次发问。他们的回答,证明那两条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事实上,印度历史上种姓间的冲突和斗争,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想想看,刹帝利手握兵权,吠舍财大气粗,怎么就会永远甘居人下呢?至于首陀罗和贱民,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得保证有口饭吃吧,至少得让人活命吧?自己的生存权利都不能保障,能没有造反的吗?大家知道,佛教产生于印度,佛祖释迦牟尼倡导“四姓平等”,事实上,这个“四姓平等”,就是反映当时的人民对种姓制度的不满。到了近代,这种种姓反抗就更加激烈。20世纪80年代初,印度南部有一个地区的上千贱民,曾揭竿而起,宣布脱离印度教,改信伊斯兰教。

这个举动震动了全印度,报纸惊呼:印度教面临从未有过的致命危险!印度教社会受到包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就是解放贱民的积极而勇敢的倡导者。他把贱民称为“哈里真”,意思就是“神之子”,这在印度这样一个种姓制度的社会里,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甘地甚至十分动情地说:“我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舍弃我那被压迫的兄弟。”“倘若我注定要再生于世,我愿做一个不可接触的‘帕利亚人’(贱民的一种),以分担强加于他们的悲愤、凌辱和危难,这些使我竭力奋斗,努力使他们脱离不幸的苦海。”因此,1950年,印度新宪法颁布后,明规定“不分种姓,人人平等”,宣布废除种姓制度和贱民阶级。然而,直至今天,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使得种姓制度仍然顽强地起着作用,使首陀罗和贱民阶级难以翻身。

对于我所提的第二个问题,阿K先生和其他印度朋友也作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说:在印度历史上,贱民中确曾产生过不少杰出人物,也有一些很富有者,但数量很少。种姓制度规定,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结合所生的“混血种”,都给一种贱名,如首陀罗男子和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就名为旃陀罗。他们的地位最低贱,毋庸置疑要进入不可接触的贱民之列了。这些人只能世世代代从事被认为是最下贱的职业,如抬死尸、屠宰、当刽子手之类。然而,统一全印度的历史上极有名的孔雀朝的开国君主阿育王,他的身上就流着旃陀罗的血。就是现代,印度也曾有过一位总理出身贱民。

但有一点却是无疑的,这就是千百年来,种姓观念和传统势力,像无形的锁链,处处制约、束缚着人们的一言一行。即使是首陀罗和贱民中的人杰,也“在劫难逃”。这就是他们或是难以执政长久,或是上台以后也得基本上按种姓制度行事。极个别者,可能在上层社会也需要一些贱民代表人物的前提下,到达社会较高地位,但他们却难以触动、威胁高种姓、特别是婆罗门种姓的利益和特权,否则就会在他们未有作为前即被处理掉。极少数首陀罗或贱民也可能比较富有,但却难被人们尊重,在社会上难有地位。因为贱民和首陀罗占到印度总人口的大多数,因此有不太准确的统计介绍,印度只有10-15%的人能达到中产阶级,其他80-90%者,都处于贫困和较贫困的境遇之中。

这就是印度的种姓现状,这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因此,可以说,只要印度的种姓问题不解决,印度的两极分化就难以解决。一次,当我把我的这一想法说给印度的一位女记者听时,想不到这位女记者的回答让我目瞪口呆:“现在这不就挺好吗?”我想,这位女记者一定是婆罗门种姓。

标签: 印度种姓制度

更多文章

  •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产生于什么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种姓制度,印度,宗教

    有关种姓制度的产生,有三种解释。再次将深度剖析解释这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种解释来自婆罗门教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根据吠陀经,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

  • 什么是第二次出生 种姓制度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种姓制度,印度教,宗教

    高级的三个种姓都有第二次出生,这不是转世投胎,第二次出生意味着一个人达到了信仰年龄,成为吠陀信仰的一个成员。从第二次出生开始,他可以开始学习梵文和吠陀经,并履行吠陀行为准则。作为男孩子,他们有固定的“再生”年龄,婆罗门的男孩子是8岁,刹帝利是11岁,吠舍是13岁。在仪式上,他们的手腕将被缠绕上一条丝

  • 印度种姓制度下低种姓与贱民阶层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种姓制度,印度教,低种姓

    拥有第二次出生的荣耀的是三个高级种姓,他们占印度教人口的48%,剩下的主要是首陀罗和贱民。首陀罗只能出生一次,根据传统,他们不可以学习梵文、吠陀经。他们的教规操守是为再生种姓的人服务,再生种姓的人经历了一次精神出生,因此是干净的,首陀罗没有经过精神出生,是一生种姓,因此是不干净的。我们前面说过,印度

  • 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种姓制度 什么是种姓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印度,四大文明,种姓制度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

  • 什么是种姓制度 古印度法中的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印度,种姓制度,四大文明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发生里氏6.9级的地震。但是,灾民们并没有乱成一团,以拉孔德镇为例,该镇无家可归的灾民,依照五个不同种姓和少数民族伊斯兰教徒的差别,分住在六个界限分明的帐篷区。每次救援团体出现在当地,要发放毛毯等救济物资时,镇领导人就得提出六份灾民清单。发放这些物资也是按

  • 横渡之约的事件背景:辽太宗耶律德光病死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横渡之约,辽国,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就在北返路上,辽太宗耶律德光身染急病,高烧不退,严重到周身堆满冰块并吞冰入腹也无法降温的程度。终于在栾城(河北栾城县)死去,年四十六岁。——他死后,当地被称为“杀胡林”。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讯,述律平神色平静没有悲伤之色,说:“等到契丹诸部平复之后,我再为皇帝举行葬礼。”正当盛年的耶律德光

  •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是发生在哪朝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横渡之约,

    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横渡,隔岸相拒。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

  • 横渡之约是什么事件?横渡之约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横渡之约,宋朝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为辽朝初期重要的事件,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灭晋还师途中病死,众将拥立从征的太祖孙、东丹王子永康王耶律兀欲即帝位。述律太后一直欲传位李胡,李胡以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认为皇位非己莫属。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李胡率军从上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南下,与兀

  • 燕云十六州在哪宋辽两国为何为之争斗了百年?(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辽国,,宋辽战争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成这个理想,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王朝一块揭不开的伤疤。燕云十六

  • 宋辽澶州之战战役 澶州之战的战役经过揭秘(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澶州之战,澶州之战经过,宋辽战争

    澶州之战经过:发生于公元1004年,即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的澶州之战,是辽宋两国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辽宋关系从长期对抗走向和平相处的转折点。此战双方参战军队多达数十万,结果以订立“澶渊之盟”而结束,从纯军事角度上看是打成了平手。而在政治角度上,仍然可说是一次成功的战役。辽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