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和他的建筑梦

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和他的建筑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552 更新时间:2023/12/8 16:36:00

沙贾汗最大的爱好是建筑。他跟宫廷建筑师一起设计新建筑。在他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达到了世界穆斯林建筑的高峰。沙贾汗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其后的整个印度建筑史。沙贾汗他的宫廷。

沙贾汗和他的建筑梦

跟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沙贾汗通过大量开支进一步增添了他的荣耀。他资助哲学家、诗人、画家、音乐家和舞蹈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建筑。他跟宫廷建筑师一起设计新建筑。一些评论家说,在他统治时期,莫卧儿帝国达到了世界穆斯林建筑的高峰。沙贾汗的建筑风格影响了其后的整个印度建筑史。

与贾汉吉尔一样,沙贾汗的母亲也是拉其普特人(不是他父亲的爱妻努尔·贾汉),他有四分之三的印度血统。因此,由他来完成伊斯兰建筑和印度建筑的最终融合是再合适不过了,但他的工程吸收了许多其他影响,创造出一种令人赞叹的混合风格。

1628年,皇太后努尔·贾汉在格拉为她父亲建造了一座陵墓,这座建筑将名为“彩石镶嵌细工”(pietra dura)的马赛克装饰引入印度。同时,沙贾汗也修缮了位于阿格拉的堡宫。在那里,他第一次使用白色大理石作为建筑材料。

泰姬陵是这两个工程之后的又一个建筑作品,也是用大理石修建,用彩石镶嵌细工装饰。它也显示出莫卧儿建筑的混合风格,因为沙贾汗的这座最伟大的建筑由两位波斯建筑师设计,由印度劳工建造,由意大利人杰罗尼莫·韦罗内欧(Geronimo Verroneo)和其他外国艺术家装饰。与很多穆斯林建筑一样,泰姬陵是一个花园中的一组建筑。

沙贾汗建立了新的园艺标准。1637 年,他在拉合尔建造了著名的莎丽玛(Shalimar)园林群。两年后,他动了他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即新都的建设。在中古时期的城镇德里附近,他建造了一座叫作“红堡”(the Red Fort)的宫殿,还建造了印度最大的清真寺贾玛清真寺(the Jami Masjid)。他从全世界招募人才,宫中的朝堂由法国人波尔多的奥斯汀(Austin of Bordeaux)装饰。沙贾汗鼓励公和贵族将他们的住所建在皇宫周围,于是服务业和商业随之而来。结果便出现了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即现在的老德里,这里直到莫卧儿王朝结束时都一直是其首都。

好大喜功的沙贾汗虚耗了帝国的国力

除了是一位建筑家之外,沙贾汗也是一位热衷打仗的将军。他于1638年重新占领坎大哈,但于1649年再次失去了它。在一次徒劳无功的攻占撒马尔罕的尝试中,他损失了5,000人。他只在南方取得了胜利,在那里,他首先追击一位因被怀疑叛国而于1629 年逃到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的将军。沙贾汗在布尔汉布尔指挥军事行动(穆塔芝·玛哈就死在那里)。1633年,他击败并兼并了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然而,这次胜利却激起几股力量的反抗,这些力量将加速莫卧儿帝国的灭亡。征服艾哈迈德讷格尔王国使沙贾汗的边境与比贾布尔王国和戈尔康达王国相接,这两个国家是南方的另外两个穆斯林王国。此后50年,莫卧儿人和他们新邻居的关系都在战争和不稳定的和平之间交替。

艾哈迈德讷格尔和比贾布尔的大部分人口属于一个印度人族群,叫作马拉地人。他们通过当官或参军为他们的穆斯林国王服务。当莫卧儿帝国与比贾布尔王国之间在1656年爆发新一轮敌对之后,马拉地人首领希瓦吉·蓬斯尔(Shivaji Bhonsle)利用这一混乱状况夺取了比贾布尔王国北部的一些要塞。以此为基础,希瓦吉建立了一个马拉地军事国家,这将削弱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实力。

沙贾汗追求荣耀的行动代价高昂,因此农业税税率从三分之一提高到二分之一。

莫卧儿帝国的夺嫡之争

1657年,沙贾汗病重,他的四个儿子开始争夺皇位。沙贾汗宠爱他的长子达拉·什克(Dara Shikoh),但他的第三子奥朗则布在诸王子中最有能力,他和达拉·什克特别仇视对方。显然,皇储达拉·什克是富有野心的奥朗则布登上皇位的障碍,二人还有性格和宗教上的差异。怠惰的达拉·什克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与其曾祖父阿克巴一样,他认为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核心都是真理,而勤奋的奥朗则布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

令人意外的是,沙贾汗恢复了健康,但那时他的儿子们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没有回头路的地步,因此他无法阻止家族内部的战争。1658年,奥朗则布获胜,废黜了他的父亲,他父亲此前支持达拉·什克。奥朗则布将他父亲囚禁在阿格拉的城堡。次年,奥朗则布以背离穆斯林信仰的罪名处死了达拉·什克。沙贾汗直到1666年才去世,去世后被埋葬在泰姬陵,与他去世已久的皇后葬在一起。

标签: 印度莫卧儿帝国泰姬陵

更多文章

  • 印度种姓文化:不可思议的种姓制度的现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度,种姓制度

    在我们早年进行的阶级教育中,有两条理论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二、“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因此我想:“那么庞大的贱民阶级和首陀罗种姓,长期遭受如此残酷如此深重的种姓压迫,不可能没有起来反抗的吧?”还有,“这么庞大的首陀罗和贱民阶级,不可能不产生一些十分杰出者吧?

  • 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产生的 产生于什么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种姓制度,印度,宗教

    有关种姓制度的产生,有三种解释。再次将深度剖析解释这印度种姓制度第一种解释来自婆罗门教古老的经典梨俱吠陀(Rig Veda),根据吠陀经,四个种姓是婆罗门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梵天所创造,梵天用口创造出了婆罗门(Brahmans),用手创造出刹帝利(Kshatrias),用大腿创造了吠舍(Vaishias

  • 什么是第二次出生 种姓制度有哪些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种姓制度,印度教,宗教

    高级的三个种姓都有第二次出生,这不是转世投胎,第二次出生意味着一个人达到了信仰年龄,成为吠陀信仰的一个成员。从第二次出生开始,他可以开始学习梵文和吠陀经,并履行吠陀行为准则。作为男孩子,他们有固定的“再生”年龄,婆罗门的男孩子是8岁,刹帝利是11岁,吠舍是13岁。在仪式上,他们的手腕将被缠绕上一条丝

  • 印度种姓制度下低种姓与贱民阶层是如何生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种姓制度,印度教,低种姓

    拥有第二次出生的荣耀的是三个高级种姓,他们占印度教人口的48%,剩下的主要是首陀罗和贱民。首陀罗只能出生一次,根据传统,他们不可以学习梵文、吠陀经。他们的教规操守是为再生种姓的人服务,再生种姓的人经历了一次精神出生,因此是干净的,首陀罗没有经过精神出生,是一生种姓,因此是不干净的。我们前面说过,印度

  • 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种姓制度 什么是种姓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印度,四大文明,种姓制度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赶走了希腊人在旁遮普的残余力量,逐渐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在位后期击退了塞琉古王国的入侵,并获得对阿富汗的统治权。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

  • 什么是种姓制度 古印度法中的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印度,种姓制度,四大文明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发生里氏6.9级的地震。但是,灾民们并没有乱成一团,以拉孔德镇为例,该镇无家可归的灾民,依照五个不同种姓和少数民族伊斯兰教徒的差别,分住在六个界限分明的帐篷区。每次救援团体出现在当地,要发放毛毯等救济物资时,镇领导人就得提出六份灾民清单。发放这些物资也是按

  • 横渡之约的事件背景:辽太宗耶律德光病死途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横渡之约,辽国,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就在北返路上,辽太宗耶律德光身染急病,高烧不退,严重到周身堆满冰块并吞冰入腹也无法降温的程度。终于在栾城(河北栾城县)死去,年四十六岁。——他死后,当地被称为“杀胡林”。得知耶律德光的死讯,述律平神色平静没有悲伤之色,说:“等到契丹诸部平复之后,我再为皇帝举行葬礼。”正当盛年的耶律德光

  •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是发生在哪朝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横渡之约,

    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横渡,隔岸相拒。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

  • 横渡之约是什么事件?横渡之约的背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横渡之约,宋朝

    什么是横渡之约?横渡之约为辽朝初期重要的事件,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灭晋还师途中病死,众将拥立从征的太祖孙、东丹王子永康王耶律兀欲即帝位。述律太后一直欲传位李胡,李胡以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认为皇位非己莫属。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李胡率军从上京(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南波罗城)南下,与兀

  • 燕云十六州在哪宋辽两国为何为之争斗了百年?(宋辽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燕云十六州,石敬瑭,辽国,,宋辽战争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皇帝也不例外。北宋王朝自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国,到1127年靖康之变灭亡,历经九位皇帝,长达167年的统治。有宋一代甚至宋朝之前的皇帝们的愿望就是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成这个理想,燕云十六州成了北宋王朝一块揭不开的伤疤。燕云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