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鄢陵之战的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战胜楚军的?

鄢陵之战的经过:晋国军队是如何战胜楚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42 更新时间:2023/12/10 15:37:47

鄢陵相遇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五月,晋军渡过黄河,听说楚军将来到,中军佐范文子(士燮)想退回去,进行了反战陈述。中军将栾书没有同意范文子的请求。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晋国军队和楚国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县北)相遇。范文子不想同楚军交战。新军佐郤至说:“秦、晋韩原之战,惠公没有凯旋;晋、狄箕之战,主帅先轸阵亡;晋、楚邲之战,主帅荀林父兵败溃逃。这些都是晋国的奇耻大辱!你也见过先君这些战事,现在我们躲避楚军,就又增加了耻辱。”

范文子说:“我们先君多次作战是有原因的。秦、狄、齐、楚都是强国,如果他们不尽力,子孙后代就将被削弱。现在秦、狄、齐三个强国已经屈服了,敌人只有一个楚国罢了。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国家内部和外部不存在忧患。如果外部不安宁就必定会有内部忧患。为什么不暂时放过楚国,使晋国对外保持警惕呢?”

范文子的意见没有被栾书采纳。

晦日列阵

公元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是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楚军想在援晋的齐、鲁、宋、卫联军到达之前速战速决,于是在六月二十九日早晨趁晋军不备,利用晨雾掩护,突然迫近晋军营垒布阵。

晋军因营前有泥沼,加之楚军逼近,兵车无法出营列阵,处于不利地位。晋军中军将栾书主张先避其锋芒,固营坚守,待诸侯援军到达,以优势兵力转取攻势,乘楚军后退而击破。

新军将郤至则认为应当出击迎战,并列举楚军的诸多弱点:楚军中军将子反和左军将子重关系不好;楚王的亲兵老旧不精良;郑军列阵不整;随楚出征的蛮军不懂得阵法;楚军布阵于无月光之夜,实不吉利;楚军布阵后,阵中士卒喧哗不静,秩序混乱。

晋厉公采纳郤至的建议,决定统军迎战。又采纳范文子的儿子士匄的计谋,在军营内填井平灶,扩大空间,就地列阵,既摆脱不能出营布阵的困境,又隐蔽自己的部署调整。

战前观察

楚军方面,楚共王在晋国叛臣伯州犁(晋伯宗之子。伯宗在晋被害后,伯州犁逃往楚国,时任大宰)陪同下,登上巢车(楼车),观察晋军在阵营内的动静。楚王问道:“晋军正驾著兵车左右奔跑,这是怎么回事?”伯州犁回答说:“是召集军官。”楚王说:“那些人都到中军集合了。”伯州犁说:“这是在开会商量。”楚王说:“搭起帐幕了。”伯州犁说:“这是晋军虔诚地向先君卜吉凶。”楚王说:“撤去帐幕了。”伯州犁说:“快要发布命令了。”楚王说:“非常喧闹,而且尘土飞扬起来了。”伯州犁说:“这是准备填井平灶,摆开阵势。”楚王说:“都登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拿著武器下车了。”伯州犁说:“这是听取主帅发布誓师令。”楚王问道:“要开战了吗?”伯州犁回答说:“还不知道。”楚王说:“又上了战车,左右两边的人又都下来了。”伯州犁说:“这是战前向神祈祷。”伯州犁把晋厉公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楚共王。

晋厉公也在楚国旧臣苗贲皇(楚国令尹斗椒的儿子)的陪伴下,登高台观察楚军的阵势。苗贲皇在晋厉公身旁,也把楚共王亲兵的位置告诉了晋厉公。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晋厉公卜筮问吉凶,卜官说大吉。

决战整日

苗贲皇熟悉楚军内情,向晋厉公提出建议说:“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楚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

晋厉公采纳苗贲皇的建议,由中军将、佐各率精锐一部加强左右两翼。在营内开辟通道,迅速出营,绕营前泥沼两侧向楚军发起进攻。首先击破楚军中薄弱的左、右军。

楚共王望见晋厉公所在的晋中军兵力薄弱,即率中军攻打,企图先击败晋中军,结果遭到晋军的抗击。晋将魏锜用箭射伤楚共王的眼睛,迫使楚中军后退,未及支援两翼。

楚共王召来养由基,给他两支箭,令其射魏锜。养由基一箭射中了魏锜的颈项,魏锜伏在弓套上死去,养由基携另一支箭向楚共王复命。战斗从晨至暮,楚军略受挫,公子筏被俘,但双方胜负未定。

楚军败退

楚共王决定次日再战。楚国的司马子反派军吏视察伤员,补充步兵与车兵,修理盔甲武器,清理战车马匹,命令次日鸡鸣时吃饭,整装待命,投入战斗。

晋国的苗贲皇也通告全军作好准备,次日再战,并故意放松对楚国战俘的看守,让他们逃回楚营,报告晋军备战情况。楚共王得知晋军已有准备后,立即召见子反讨论对策,子反当晚醉酒,不能应召入见。楚共王无奈,引领军队趁着夜色撤退。楚军退到瑕地时,子反为令尹子重所逼,畏罪自杀。

标签: 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更多文章

  • 鄢陵之战的背景:楚共公率军解救被围的郑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公元前579年(周简王七年),在宋国大夫华元的安排下,晋国的士燮与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第一次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春,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

  • 鄢陵之战简介:晋国巩固了自己在中原的优势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鄢陵之战,晋国,楚国,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晋国经鞍之战而制服大国齐,与楚国势均力敌。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之机,击败秦国于麻隧(今陕西泾阳北),暂时解除侧背威胁;又以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结局:奥地利走向了衰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普鲁士,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至此已不再有原来的意义,不过战争仍未了结。法国为了统治法兰德斯和奥地利和英国开战;法国和西班牙为了意大利的统治权又和奥地利和撒丁尼亚作战;奥地利在意大利的进展正好和法国在尼德兰的战果相互抵消。1746年,法国由于知悉俄国援军即将抵达奥属荷兰,决定与英、奥议和,于是签订《亚琛和约》,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经过:这场战斗是如何打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普鲁士,

    1740年12月,查理六世皇帝的教子,当初曾签署《国事诏书》并庄严承诺将保护他的表妹的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二世派遣特使向玛利亚·特蕾莎说明,要是她肯承认腓特烈对西里西亚部分领土主权的话,他愿意保护她,由于他料到这项提议会被拒绝,因此,他就派遣部分兵力,三万人——前进。这支军队在12月23日,腓特烈的特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背景:女皇登基引发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普鲁士,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是因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无男嗣,欧洲两大阵营为争夺奥地利王位,并在奥地利获取利益而引发的战争。1740年10月20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逝世,并无男性后嗣,而根据查理六世于1713年所颁布的《国事遗诏》,其长女玛丽娅·特蕾西娅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君主国所属之

  •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简介:欧洲两大联盟争夺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普鲁士,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是欧洲两大联盟为争夺奥属领地,因奥地利王位继承权问题 而引起的,它于1740—1748年以中欧为主要战场展开。奥皇查理六世于1740年10月20日死后无嗣,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依据1713年 《国制诏书》承袭父位。查理六世死后,普鲁士、法国、巴伐利亚、萨克森、西班牙、 皮埃蒙特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经过:反法联盟大战法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法国,

    早在1701年,法国军队与奥地利军队在未宣战时已于意大利地区部署。1702年5月反法同盟正式对法国宣战后,两方部队正式开战。1702年- 1704年,双方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面上不断发生战事,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2年夏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背景:西班牙王位因争议空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法国,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发狂的程度。战胜了传统的海外商贸的殖民大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法国利用军事优势在欧洲称霸,在亚洲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美洲,除了继续加强在加拿大地区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今美国)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简介:法国试图夺占西班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西班牙,法国,

    1701~1714年英、法、奥地利等国为争夺西班牙王位及其殖民地和海上霸权的战争。16世纪时,西班牙属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和奥地利大公(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宗亲,曾是欧洲的殖民强国,但1588年对英国的海战失利,海上霸权逐渐削弱,但陆上还保持强大的军事优势。1648年在三十年战争中对法国和荷兰战

  • 解密:亚历山大港灯塔有着怎么样的建筑格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港灯塔,马其顿,

    亚历山大港灯塔(TheLighthouseofAlexandria)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