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走进鄂伦春篝火节 揭秘篝火节的的来历与习俗

走进鄂伦春篝火节 揭秘篝火节的的来历与习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4/1/1 19:48:20

篝火节是东北鄂伦春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他们最为重视的一个节目之一,在篝火节这一天里,鄂伦春族会对火进行祭拜,表示对火的尊敬。然后他们就会围坐在篝火边,聊天喝酒。接下来就详细介绍下篝火节吧。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不解之缘。火可以取暖、照明、煮食,也可以使人遭灾,鄂伦春人认为"透欧博如坎"(火神)是自然的一大神灵。在每年的正月初一早晨,先要火塘跪拜磕头,然后才给家中的长辈磕头拜年;在去别人家拜年时,进屋也要先向火塘跪拜。每天用餐时,要向火塘里扔些肉、饭等食物,以示供奉。对或神的崇敬,还表现在禁止向火上倒水、用刀叉火,也不能烧迸火星的木柴,以防触怒火神。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鄂伦春族的节庆很少,定居前重要的节日只有春节,鄂伦春族的春节是送旧迎新庆祝狩猎丰收的日子,在除夕夜,他们户户都在门前燃起篝火,祭祀跪拜,祈盼火神保佑人畜平安,恩赐更多的猎物。

除了春节,鄂伦春人在每次狩猎丰收归来,也要与族人一起燃起篝火围座一周,边唱边舞,庆祝狩猎归来,总之鄂伦春人崇敬火称其为火神,处处都离不开火。

解放以后,由于实现了定居生产经济从猎业向农牧业的转变,使传统的习俗也受到了冲击。为了弘扬民族传统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1991年,旗委、政府根据鄂伦春族传统和群众意愿,确定每年的6月8日为篝火节。考虑6月8日在防火戒严期内,野外用火不安全,经旗委委会研究决定,将篝火节改在每年的6月18日。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鄂伦春自治旗自治条例》中第八章附则中第五十七条规定:每年6月7日为自治旗成立纪念日,6月18日为鄂伦春民族传统节日---篝火节。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篝火节的来历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认为是变得洁净了。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春节的早晨要向火神供祭,祭时向篝火磕头祈福。每逢春节客人来拜年时,须先向火神敬拜。

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他们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材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每当人们搬迁时,不许以水灭火,火种要由一地带到另外一地。

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终年在深山老林中游猎,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因为有了火,才得以生存,一代代繁衍生息。因此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篝火节的活动

一年一度的篝火节,成为鄂伦春族唯一的民族传统节日。 这一天,鄂伦春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精心打扮,来到依山傍水的篝火广场。

篝火节活动分为开幕式、传统体育比赛、篝火娱乐晚会三部分。体育比赛竞争激烈,有赛马、射击射箭、摔跤、拉钩扳腕、颈力绳赛、划桦皮船赛、采集等。

篝火节开幕式

上午9时,"穆昆达"(族长)在膘悍的猎手拥簇下走上祭坛,手持桦皮碗,以柳蒿枝洒酒祭祀天、地,颂唱祭文(鄂伦春语)。上千名鄂伦春族男女老幼都带着虔诚的面容朝向祭坛左手持桦皮碗、右手拿柳蒿枝毕恭毕敬的跟"穆昆达"一道洒酒祭天,颂唱祭文,场面非常庄严肃穆。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祭文(鄂伦春语)大意是:

尊贵的火神啊,你是我们鄂伦春人至高无上的守护神,是您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温暖、光明和生命。今天,我们各流域的所有成员和他们的贵客及宾朋,都怀着真挚的敬意虔诚地集聚在您的身旁。等到月亮升起的时候,我们再举行隆重的生火仪式,请您屈尊稍候。

随后,"穆昆达"敲"神鼓",十几位猎装青年吹起鹿哨。众人洒酒祭火。

接下来,鄂伦春各流域部落族人,会按顺序支好"仙人柱",有秩序地安顿下来,支起锅灶,生火煮肉。

传统体育比赛

接下来,每个流域还将推选能歌善舞、心智矫健的族人参加篝火节的对歌会、故事会和体育竞技比赛。所有的比赛,气氛都特别的活跃,极富有观赏性。在比赛期间,鄂伦春自治旗乌兰牧骑还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

在篝火节的会场,各流域的鄂伦春妇女还会拿出精美的狍皮和桦树皮手工艺品,像赶集一样,向客人和族人展示自己精湛的手艺。整个活动场面庄严而又祥和,一直持续到傍晚。

篝火娱乐晚会

生火仪式

天刚黑下来的时候(约八点左右),隆重的生火仪式开始了。这时萨满代言人燃起火把,按民族礼仪拜颂祝词(鄂伦春语),颂词大意是: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啊,我们知道了,天上仁慈的各路神灵,象地上各方的贵客宾朋一样,都来参加我们鄂伦春民族的篝火节了。在这让人开心的日子和最庄重肃穆的时刻,我受神的旨意,把这象征幸福、吉祥的火种,交给德高望重、至尊至爱、大富大贵的人物手中,祈求火神和各路万能的神灵。保佑天下所有的人象青山一样健壮,象流水一样兴旺。啊,吉日良辰来到了,赶快点起熊熊篝火吧!让神圣的篝火象展翅的金色凤凰一样,起舞欢唱吧。

然后,萨满代言人用手中的火把,点燃贵宾及德高望重的老人手中的火把。最后将手中火把交给族长,然后由手持火把的人分别将摆放好的三大堆篝火点燃。

鄂伦春族首届篝火节晚会

当篝火渐渐燃起后,三、五成群的鄂伦春人以家庭或组合为单位,或悬斧祈祷、或烤骨占卜,或用烟袋装灰等形式祭火。

篝火很快就越烧越旺,(大约20分钟)族长高喊:唱起来啊跳起来啊,按奈很久的鄂伦春姑娘小伙立即携起手来围起篝火跳起篝火舞,他们边舞边唱,随着来宾舞者的加入,跳舞者围的圈子越来越大,有时还围成两圈。歌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天亮。

在鄂伦春自治旗,篝火节已经成为加强民族团结、增强鄂伦春民族凝聚力、展现新时代鄂伦春族风采的盛会。

标签: 来历习俗篝火篝火节

更多文章

  • 锡伯族的节日抹黑节有什么特色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锡伯族,抹黑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是“抹黑节”,是锡伯族庆祝抹黑节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起的特别早,把晚间准备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抹到别人脸上,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节日的习俗。大家你追我赶的上街往脸上抹黑,相互观望,笑声不止,十分有趣。也有成群结伙挨家串户去抹黑的;有的早上还未来

  • 锡伯族抹黑节是怎么来的?详解抹黑节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锡伯族,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节日,主要是为了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那么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的清晨,“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讲讲这个节日的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这老两口淳朴勤快,心地

  • 锡伯族抹黑节的习俗有哪些 哪些民族过抹黑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锡伯族民俗节日,抹黑节

    抹黑节是锡伯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清晨,这种有趣的节日便开始了。据传说,这天“五谷之神,,要下凡巡视,人们互相往脸上抹黑,是为了祈求五谷之神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百姓平安。所以这一天,人们起得特别早,把晚间准备好的抹黑布(抹锅底的黑灰)或毡片带上,大家你追我赶地上街相互

  • 火把节又称星回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彝族/白族/拉祜族同名称却不同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朝,火把节,习俗

    如果问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很多人都会说是彝族火把节,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彝族才有火把节。火把节是中国多个少数民族都有的古老节日,关于火把节的来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虽然每个民族的传说不同,但是各民族火把节的时间大致相同,而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星回节”。一、火把节是多个民族共同的古老节日你

  • 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火把节这种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民族的火把节的时间和传说都不一样,但是火把节的来历都差不多,都跟对火的自然崇拜有直接的关系。最开始火基本就是用来照明和烧东西用的,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类开始对火有了崇敬,并且沿袭了这种文化。彝族火把节的来历彝族火把节一般都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

  • 阿昌族节日 阿昌族怎样过“火把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昌族,阿昌族民俗节日,阿昌族习火把节

    阿昌族火把节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这是一个众多民族庆祝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彝族的火把节最有特色,除此之外白族,纳西族,基诺,拉祜以及阿昌族同样都有庆祝火把节的习惯。说到火把节,自然与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人们对于炎帝和火的崇拜记忆。在古老的历法中将火历又称为十月历,直到目前为止,中国

  • 京族哈节的文化特征是什么?它有传承价值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京族哈节,文化特征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具体是哪一天?这一天又有哪些主要活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京族哈节,活动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京族哈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它有何历史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京族哈节,节日

    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哈”或“唱哈”即唱歌的意思,是京族的传统歌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京族哈节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哈节主要流行于广西的京族居住地区。哈节的日期各地不同,万尾、巫头二岛为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为农历八月初十,海边的一些村落则在

  • 小年的民间习俗有哪些?人们在这一天又会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小年,民间习俗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小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民间习俗祭灶王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民间传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