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之之乱:燕国局势混乱,赵国想吞并中山

子之之乱:燕国局势混乱,赵国想吞并中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3/12/6 2:03:46

自苏秦离开燕国就任齐国客卿,燕国迎来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燕易王哙(公元前333-前314年在位)感到内忧不存外患已解,便只顾荒于酒色,贪图安逸,待到年事已高,就更不肯临朝听政。

苏代为齐国出使燕国,燕王哙问道:“齐王如何?”苏代回答说:“必定不能称霸。”燕王哙说:“为什么?”苏代回答说:“因为不信任他的大臣。”苏代的用意是激发燕王哙尊重子之。于是燕王哙特别信任子之。子之因此以百金赠送苏代,而听凭他的指使。鹿毛寿对燕王哙说:“不如将国家禅让给国相子之。人们称道唐贤圣,就是因为他要将天下禅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既有让天下的美名而实际上没有失去天下。现在大王将国家让给子之,子之必然不敢接受,这样,大王与唐尧就具有同样的德行。”燕王哙于是将国家托付给子之,子之由此更是尊贵。

有人说:“夏禹举荐伯益,此后仍以夏的人做官吏。待到年老时,认为夏启不能够担当天下重任,而将天下传给伯益。不久夏启与其同党攻打伯益,夺回天下。天下人说夏禹名义上将天下传给伯益,实际上过后便让夏启自行夺取天下。现在大王说将国家托付给子之,而官吏全是太子平的人,这就是名义上交付给子之而实际上还是太子平当权。”燕王哙于是将俸禄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信收起来交给子之。子之南面而坐行使国王之权,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反而成为臣下,国家大事都由子之来裁决。燕国国相子之位高权重,专断政事。

燕易王哙本就崇信儒家禅让学说。,再加上在苏代、鹿毛寿的鼓动下,于是燕易王哙在公元前316年遂大集群臣,废掉姬平的太子地位,而禅王位于子之。子之窃喜却佯为谦逊,至于再三,然后敢受。乃郊天祭地,服衮冕,执圭,南面称王,略无惭色。哙反北面列于臣位,出就别宫居住。苏代、鹿毛寿俱拜上卿。易王哙还把俸禄在300石以上的官印收回,以便让子之重新任命各级官员,从而真正行使国王的权力。燕王哙实行禅让,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子之执掌朝政三年,致使燕国大乱,百姓恐惧。燕国将军市被与太子平密谋,准备攻打子之。齐国诸将对齐宣王说:“趁机奔袭燕国,必能攻破它。”齐宣王于是派人对太子平说:“寡人听说太子坚持正义,将要废私而立公,整饬君臣之义,明确父子之位。寡人的国家弱小,不足以供驱使。即使如此,却愿意听从太子的差遣。”太子平于是邀集党徒聚合群众,将军市被包围王宫,攻打子之,但未能取胜。而将军市被和百姓却反过来攻打太子平,太子平杀死将军市被,将其陈尸示众,由此造成数月灾难,死者达数万人,众人恐惧,百姓离心。子之则以平叛为由下令捉拿太子姬平。姬平微服逃往无终山,庶弟公子姬职则流亡韩国。这次燕国内乱达数月之久,"死者数万,百姓离志"。

齐宣王(公元前350-前301年)听说燕国大乱,孟子对齐宣王说:“现在攻打燕国,这是文王、武王伐纣的时机,不可失去。”齐宣王于是命令章子率领五都之兵,加上北方守军,攻打燕国。便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燕国臣民由于痛恨子之篡位,对齐的进攻不仅不抵抗,反而城门大开夹道欢迎,所以,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燕易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获后押解到齐国处以醢(hǎi,剁成肉酱)刑。在齐军“毁其宗庙,迁其重器”的同时,中山国也乘机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燕几乎亡国。

齐宣王田辟彊向孟轲征求意见说:“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王国,有人劝我吞并。不过我告诉你,以一个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攻击另一个也拥有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完全征服,纯靠人力是不可能的,一定出于上帝的旨意。违背上帝的旨意,就会受到惩罚,你以为如何?”孟轲回答说:“吞并它而燕国人民快乐,就吞并它。”“以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征服另一个一万辆战车的国家,人民夹道欢迎,并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拯救他们跳出水深火热。假定水更深而火更热,情形就会倒转过来,人民会向别人夹道欢呼。”齐宣王遂命大将匡章迎立太子平,但齐兵视燕为敌国,仍然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燕国臣民虽然痛恨子之,但见国土沦丧生灵涂炭,无不怨及姬平同仇齐寇。

燕国局势混乱,但赵国想吞并中山,不愿燕国就此破灭,于是赵武灵王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国,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而这一举动遭到了燕国太子姬平的反对。姬平随即对姬职发起进攻。在战争中初期,公子职不利。易王后力挺自己的儿子姬职为王,她向自己的父亲秦惠文王赢驷求援,请求发兵武力支援。赢驷为了支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子,便联合魏国的军队一起向燕国进攻。经过激烈战斗,联军终于将姬平的军队击溃,姬平被杀。赢驷成功将姬职护送到燕国境内,在有易城就任燕王,这就是燕昭王也称燕昭襄王。这一点,在1977年洛川严庄村战国墓出土的“郾王职作武业著(鐯)剑”(专家们确认是以燕昭王的名义监制成,赠给亲信佩带的宝剑;由燕国传入秦国并随葬入墓。此剑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辽宁省北票市东官营子出土的“郾王职作御司马”戈等青铜铭文兵器中,已得到证实。燕国复国,秦燕结盟。后来有易城被称为燕下都。

昭王姬职继位以后,敦隗传檄燕都,告以恢复之义,各邑已降齐者,一时皆叛齐为燕。匡章不能禁止,遂班师回齐。

南京博物院的展馆之宝——重金络青铜壶,即装金子的容器。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技术的完美作品。虽然金兽等被认定为西汉时期的,但此青铜壶却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产物。最为显著的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迹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应为使用者的记铭。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廿九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陈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同,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谋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并掠获燕国王室重器。此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标签: 子之之乱春秋战国

更多文章

  • 子之之乱的详细过程是怎样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子之之乱,春秋战国

    子之之乱是发生在东周战国时期(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4年)燕国的一次动乱。燕国在当时列国中比较弱小。燕王哙死,子之被杀,国土被齐国、中山国攻破,几乎亡国。赵国想吞并中山国,不愿燕国就此破灭,赵武灵王见燕国无王,于是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这就是燕昭王 。动乱始末

  •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怎么来的?婆罗门和刹帝利谁更尊贵(吠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印度,古埃及,吠舍

    种姓制度古代印度实行严厉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教中,对伊斯兰教和锡克教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古代印度时期,因为当时印度是奴隶制社会,共有四个阶级,分别是:婆罗门(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其中一些人参与政治,享有很大政治权力)刹帝利(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吠舍(平民,从事

  • 晋国六卿渊源是什么?两个是功臣,两个是公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国六卿,春秋

    在晋献公当政末期,晋国发生了一件震惊华夏的事件,史称”骊姬之乱“。也就是晋献公的宠妻骊姬借助晋献公的力量,逼迫晋献公的儿子们外逃,之后当时晋国大夫荀息以计谋消除了这次晋国之乱,迎立晋国公子重耳回国,一代霸主晋文公自此登上历史舞台。也正是因为”骊姬之乱“的影响,晋国后世的公子们均不得留在晋国,成为了晋

  • 什么是清朝统一战争?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清朝统一战争,清朝

    清朝统一战争指的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数十年间统一中国的战争,主要包括清军攻灭大顺和大西农民军和南明军,还有平定三藩势力和西北叛乱等。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

  • 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原因何在?(清朝统一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清朝统一战争

    明末清初地图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这就是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部将郝永忠(又称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袁宗第等人一改消灭明朝的既定策略,转而联明抗清。在夔州、远安、竹溪、施州广大区域的崇山峻岭之

  • 解密:轰轰烈烈的太平军北伐最后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全军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冀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第二,援军派出过迟。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

  • 太平军北伐的经过:北伐军因救援不利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才着手组织援军。四年正月初七,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援军由安庆出发,经河南永城、夏邑渡黄河,由江苏丰县入山东北上,于三月十五攻克临清,北距阜城仅200余里。但临清城内粮械被敌军焚毁殆尽,城外又有胜保部清军赶到围困,曾立昌等遂迁就部分新成员的畏敌惧战情绪,竟置

  • 太平军北伐的背景:试图直击清王朝统治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中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至五年间,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三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于派兵西征的同时,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军2万余人,挺进华北。北伐军由浦口出发,经安徽蒙城、亳州(今亳县)入河南,克归德(今河南商丘

  • 蒙古统一战争是怎么拉开序幕的 第一场战役是从哪里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国,蒙古,蒙古统一战争

    蒙古的统一战争蒙古建国后,在西征的同时,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先攻灭西夏,然后又灭亡了金国。(一)蒙古灭西夏1.西夏的衰落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嵬名乾顺和第五代皇帝仁宗嵬名仁孝统治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夏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与矛盾,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调整,从而使西夏社会呈现出一派政治开明、经济

  •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蒙古,蒙古统一战争

    战争过程攻灭西辽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