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什么是清朝统一战争?如何评价

什么是清朝统一战争?如何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40 更新时间:2023/12/7 8:43:49

清朝统一战争指的是从清顺治元年(1644年)的清军入关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这数十年间统一中国的战争,主要包括清军攻灭大顺和大西农民军和南明军,还有平定三藩势力和西北叛乱等。

顺治元年四月,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于山海关击败大顺军,占领北京城。顺治帝福临由盛京(今沈阳)迁至北京,清朝正式定都北京。

这时,清朝控制的兵力共20余万,控制的地区仅为辽东和京畿附近。而与清军并存的,尚有三方势力: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豫陕的李自成大顺政权,以及四川的张献忠农民军,其兵力均超过清军,且占据着南方及西北全部。这种四方相争的格局,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叉,异常激烈。

清摄政王多尔衮审时度势,先收西北,后定东南的战略方针,即集中兵力,先于巩固北京周边地区的同时,向西北进攻威胁最大的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将其攻灭后,以广大北方为依托,向东南进攻南明,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康熙三年(1664年),清朝基本上消灭了地方上的农民政权和南明反抗势力。后又消灭了三藩势力和葛尔丹势力。

雍正时期平定了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到了乾隆时期的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朝全国统一战争的完成。

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标签: 清朝统一战争清朝

更多文章

  • 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竟能坚持近二十年 原因何在?(清朝统一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夔东十三家,清朝,清朝统一战争

    明末清初地图里,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清军八面包围之中,湖北西部四川东部有一小块地方,近二十年间,一直写着个大大的明字。这就是夔东十三家抗清基地。李自成战死之后,他的部将郝永忠(又称郝摇旗)、刘体纯、李来亨、袁宗第等人一改消灭明朝的既定策略,转而联明抗清。在夔州、远安、竹溪、施州广大区域的崇山峻岭之

  • 解密:轰轰烈烈的太平军北伐最后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北伐军及其援军的全军覆没,是太平天国自金田起义以来遭到的最严重的失利和挫折。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战略决策不当。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占领南京不久,即派出2万余人的部队远离后方作战,深入清朝心腹之区,冀图占领天津后,再派援兵合攻北京,完全是轻敌冒险,很难成功。第二,援军派出过迟。第三,作战指挥不灵活

  • 太平军北伐的经过:北伐军因救援不利最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才着手组织援军。四年正月初七,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援军由安庆出发,经河南永城、夏邑渡黄河,由江苏丰县入山东北上,于三月十五攻克临清,北距阜城仅200余里。但临清城内粮械被敌军焚毁殆尽,城外又有胜保部清军赶到围困,曾立昌等遂迁就部分新成员的畏敌惧战情绪,竟置

  • 太平军北伐的背景:试图直击清王朝统治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平军北伐,清王朝,统治,

    中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至五年间,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三年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于派兵西征的同时,派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率军2万余人,挺进华北。北伐军由浦口出发,经安徽蒙城、亳州(今亳县)入河南,克归德(今河南商丘

  • 蒙古统一战争是怎么拉开序幕的 第一场战役是从哪里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金国,蒙古,蒙古统一战争

    蒙古的统一战争蒙古建国后,在西征的同时,进行了统一全国的战争,首先攻灭西夏,然后又灭亡了金国。(一)蒙古灭西夏1.西夏的衰落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嵬名乾顺和第五代皇帝仁宗嵬名仁孝统治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夏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与矛盾,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调整,从而使西夏社会呈现出一派政治开明、经济

  • 蒙古统一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蒙古,蒙古统一战争

    战争过程攻灭西辽金泰和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太阳汗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金天会二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

  •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清君侧”,仅有一次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君侧

    清君侧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历史上明确以“清君侧”为名的军事行动一共有四次,分别是西汉的“七国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元朝的孛罗帖木儿之乱和明朝的“靖难之役”,而这四次“清君侧”,有且仅有明朝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成功了。第一次“清君侧”:西汉“七国之乱”西汉景帝即位后,面对势力越来越庞

  • 盘点历史上的清君侧,每一次都惊心动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君侧

    清君侧,就是清除国君身旁的奸臣小人。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叫“清君侧”。历史上“清君侧”这个提法,最早出现在语本《公羊传・定公十三年》,“此逐君侧之恶人”。李商隐《有感》诗:“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新唐书・仇士良传》:“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和平方式的清君侧和平方式的清君侧,就是利用文字

  •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左良玉,明朝,清君侧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悲剧性的结局而收场,这种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单单从弘光朝内部矛盾来看,左良玉起兵有其正当性和进步性。马、阮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百姓也怨声载道,皆斥马、阮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弘光朝廷存在仅仅一年,就有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名列《明史》奸臣传中。左

  •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后 为什么就是打不过印度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印度,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战

    蒙古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庞大的王朝,横跨亚欧大陆,国土面积最大时约有3300万平方公里,是现在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倍有余,是现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两倍有余。铁木真是元朝的开创者,被称为成吉思汗。元朝则是由忽必烈即位后,改国号为元。铁木真幼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