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瓦格拉姆战役中,卡尔大公的战术是什么?效果如何

瓦格拉姆战役中,卡尔大公的战术是什么?效果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30 更新时间:2023/12/23 0:55:00

在七月六日的太阳升起之前,马契费德平原暂时还不会笼罩在燥热之中,不过瓦格拉姆战役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的战事,就要开始了。卡尔大公对战局至此的发展感到满意:法军前一天的抢攻表明,他们已经钻进了奥军布下的“口袋”,现要做的就是“扎紧口袋”。这位奥地利统帅决心全线进攻。当然,各个地段的攻势轻重不同:针对法军右翼的是佯攻,旨在尽量将法军预备队吸引到这个方;真正的打击则指向法军左翼。显然,卡尔大公的雄心壮志与拿破仑酷似,同样是以一记“右勾拳”席卷敌人,将敌人军阵整体“挤压”移动,直到有鲁斯巴赫河阻挡,让敌人退无可退。

凌晨4点,鲁斯巴赫河附近骤然响起战鼓声,奥军对法军右翼的行动率先展开。由于奥军在这里是佯攻,而法军达武部的阵形也很稳定,因此奥军攻击很快就被击退。但不久,卡尔大公就命令科洛雷特的第3军克雷瑙的第6军,向法军的左翼发起真正的猛烈进攻。

身着灰白色制服的奥地利士兵伴着晨光,大批大批地从雾霭中现身,看起来他们准备夺取“另一次斯佩恩-埃斯林的胜利”。

而法军左翼的安德烈·马塞纳第四军在7英里正面上仅有4个步兵师,要抵挡住奥军两个主力军5个师的进攻,十分吃力。很快,最左翼的据守阿斯佩恩村的布代师被赶了出来,其他三个师也步步后撤,奥军夺取了法军的炮兵阵地,逃跑不及的法军丧失了几乎全部的炮兵。而右边的萨克森部队则再度崩溃,溃兵潮水般向后逃跑。

卡尔大公的这一招令拿破仑大为吃惊,他根本没有想到战线单薄奥军居然还敢主动进攻,而且还敢在约翰大公的增援没有赶到前进攻。现如果任奥军在其左翼的形势发展,法军就会被完全切断退路,被奥军包围歼灭。而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选择,其一就是将预备队投入自己的左翼,其二就是将预备队投入到对奥军中路和左翼的打击中。经过考虑,由于第一方案的机动距离太远,调动复杂,于是改采用第二方案,并且决定突击方向选择在瓦格拉姆,因为这是奥军左右两翼的结合部。他立即下了几道命令,一面要求马塞纳无论如也要坚守住左翼,一面令欧仁亲的意大利军,马尔蒙军,符雷德的巴伐利亚师和骑兵预备队组成一支临时编成的序列,由麦克唐纳上将指挥,做好进攻准备,而洛里斯东和德鲁奥将军把近卫军的60门火炮投入中路,与那里的44门火炮配合,集中炮击瓦格拉姆和亚德拉克之间的奥军结合部。

接到皇帝的命令,右翼的达武和乌迪诺率部坚定地向前推进,结果在鲁斯巴赫河畔,这两支法军与奥军罗森贝里所部发生了惨烈的厮杀,仅以一点为证——

达武的坐骑被流弹打倒在地,他却连身上的泥沙都来不及掸掉,直接跃上了副官牵来的另一匹战马。可以说,这次多瑙河畔的战斗呈现的特点是,双方比拼的不再是战术和战法,而是谁对血腥场面的忍耐力更强一些!战至15点,法军成功进占鲁斯巴赫河畔的重要村落,击退罗森贝里部,现轮到奥军左翼吃紧了。

在中路,法军同样取得了成功。拿破仑把意大利军团、达尔马提亚军团和贝西埃的骑兵军都投向这里,近卫军的火炮也同样指向这里。当时欧仁属下的麦克唐纳第5军以一个8000人结成的坚实方阵步步推进,奥军则以炮击和轻骑兵冲锋为“对招”,但却无法阻止法国人继续前进。尽管麦克唐纳第5军的进攻并不能撕破奥军中路阵地,但也足以让卡尔大公无法从这里调兵支援本方左翼——

奥军在那里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到这个时候,此前奥军右翼(即法军左翼)一度占上风的攻势也陷入困顿。说起来很好笑,这恰恰是因为他们推进得太快了。当奥地利人南下压迫马塞纳所部时,也进入了还留在洛鲍岛上的法军炮兵的射程内。拿破仑的先见之明体现出来了,岛上100门火炮齐发怒吼,把奥军的推进阵势打得七零八落。

下午16点,在收集了各部的战报之后,并得知援兵约翰大公的援兵离战场还有10英里远时,卡尔大公理智地判断:自己已无力“吃掉”对手了。于是,他下令全线撤退。这一次,奥地利军队没能延续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的胜利,成了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值得安慰的是,他们能够在剧烈战斗后仍保持着一种相对整齐的队形,有序地撤退。同样经历过剧烈战斗的法军也无力追击了。可以说,“猎物”钻进了卡尔大公的“口袋”,但挣扎得太有力,最终“撑破口袋”。

更多文章

  • 瓦格拉姆战役的过程有多激烈?伤亡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瓦格拉姆战役,法国

    此时的多瑙河对岸绝不平静,一心想要复仇的皇帝精心准备,集结起一支规模远超过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的大军,包括由法国皇帝直接指挥的近卫军、乌迪诺的第2军、达武的第3军、马塞纳的第4军、贝尔纳多特的第9军、贝西埃的骑兵军。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部队大多数都在上次战役吃过亏,不过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各自得到了

  • 瓦格拉姆战役的战况如何?战役结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瓦格拉姆战役,法国

    卡尔大公选中的战场是一片被称作马契费德的多瑙河畔冲击平原,位于上次战场阿斯佩恩-埃斯林一线的东北方。这块平原名副其实,大部分地势平坦无遮,仅零星长着一人高的玉米地。在平原的东北缘,一条被称作鲁斯巴赫的小河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流本身和河岸密布植被共同构成了一道“不大不小”的天堑。沿着河岸,分布着瓦格拉姆

  • 瓦格拉姆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 瓦格拉姆战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奥地利,法国,拿破仑,法军,多瑙河,瓦格拉姆战役

    瓦格拉姆战役第五次反法同盟的最后一战,1809年7月3日,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兵17万渡过多瑙河,钻进了奥地利卡尔大公的伏击圈,经过两天剧烈的反复冲杀,人数较少的奥地利一方(只有12万人)无力歼灭法军,被迫撤围,虽然双方的损失差不多,但由于不久后奥地利求和,这次战役就成为拿破仑的最后一次绝对性胜利。备战

  • 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为什么官位可连升四级(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著名的文学家揭傒斯,元朝官制

    了解揭傒斯生平简介得知,揭傒斯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揭傒斯生于1274年,卒于1344年,享年70岁。以今天的地名来说,揭傒斯是江西人。揭傒斯在一个贫寒的家庭中出生,父亲是南宋朝廷的一个拔贡。揭傒斯5岁时,就跟随父亲学习文学知识。揭傒斯勤奋刻苦,昼夜不懈,等到十二三岁,揭傒斯已经博览群书,深懂

  • 元朝官员服饰介绍 元朝官员在着装上有什么讲究(元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官员服饰,元朝服饰,元朝官制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11种,夏服有16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关之前,披发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们的皮帽、皮袄、皮靴,多用貂鼠、羊皮制成。皮袄通常是右衽、方领。

  • 汉朝官制中的九卿是哪九卿?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官制,汉朝

    九卿是指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机构。同时执金吾,大长秋,将作大匠的地位和秩俸都与九卿相同,因此把他们和九卿统称为诸卿。京兆尹,右扶风,左冯翊是三辅即京师地区的地方行政长官,有资格参加朝议,具有高与一般郡国长官的特殊地位,因此也得以列于诸卿。太常太常原名为奉常,

  • 汉朝官员多少岁能“退休”?退休后“退休金”是怎么安排的?(汉朝官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官员,汉朝官制

    古代的退休制度从春秋战国就有了,不过那会儿社会太乱,可能你刚上台没几天就被赶下来了,所以退休制度什么的都没人当回事儿,直到汉朝稳定下来,才对这个制度重视起来。在汉朝,“退休”这个词不是每个当官的都有资格使用的,你得符合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年满70岁。这个条件现在看可能还没什么,但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

  • 汉朝政治: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政治,汉朝官制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

  • 父系氏族公社为什么会取代母系氏族公社?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是原始公社制度的一个阶段。于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相当于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形成以男子为中心的大家族,男子支配生产、生活和公共事务,氏族首领由成年男子担任。世系按父系计算,财产由子女继承,男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并支配家庭的成员,妻子从夫居。出现的社会原因在于妇女被排

  • 古代“三公九卿”的官职权利大吗?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公九卿,汉朝

    做官从政自古以来,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古今的管制对比。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公务员官职,主要以综合管理类职务,不涉及政法检系统,自下而上有:乡镇科级、县处级、厅局级、副省级、省部级、副国级、正国级。就以今天而言正国级干部只有19人,我们平常在电视看到的最多的是我们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