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让是谁?东汉十常侍之首张让简介

张让是谁?东汉十常侍之首张让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3/12/15 20:26:34

张让(?—189年),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在职时以搜刮暴敛、骄纵贪婪见称,灵帝极为宠信,常谓“张常侍是我父”。中平六年(189年),何进谋诛宦官,事泄,他和其余几个常侍设计伏杀何进。袁绍、袁术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张让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封侯贵宠

张让颍川郡人,赵忠安平人。少年时都在宫廷中做事,桓帝时任小黄门。赵忠因为参加诛杀梁冀功封都乡侯。延熹八年(165年),黜为关内侯,食本县租千斛。汉灵帝时张让、赵忠一起升为中常侍,封为列侯。

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有监奴主管家务,勾结权贵,收受贿赂,威名很大。扶风人孟佗,家产富足,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监奴感激他,问孟佗:“您有什么要求呢?我都能为您办啊。”孟佗说“:我只希望你们为我一拜而已。”当时请求见张让的宾客,经常在门口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孟佗那时也去见张让,因为后到,不能进去,监奴就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宾客们大为惊奇,认为孟佗和张让很相好,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孟佗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这时,张让、赵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

张钧弹劾

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民变四起,郎中中山张钧上书说:“我想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图谋不轨,聚积成为盗贼。应该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请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可以不须用兵,而大寇自会消散。”汉灵帝把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看,他们都脱掉帽子、靴子叩头请罪,乞求让自己去洛阳监狱,并且拿出家财以助军费。

让汉灵帝诏令他们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样工作。汉灵帝发怒对张钧说:“你真是一个疯子啊!十常侍中硬没有一个好的吗?”张钧又上书,还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样。但总是被扣压不上报。汉灵帝下诏廷尉、侍御史调查搞张角太平道的人,御史秉承张让等人的意旨,诬告张钧学黄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狱中。而张让等人却与张角勾结往来。后来中常侍封谞、徐奉与黄巾勾结的事败露被杀,汉灵帝因此发怒责问张让等人说“:你们常说党人图谋不轨,下令禁锢,有的还被杀掉,现在党人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你们反与张角私通,这可杀不可杀?”张让等都叩头说:“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览干的。”汉灵帝就没有追究了。

祸乱朝纲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南宫遭火灾。张让、赵忠等人劝汉灵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亩十钱,用来修建宫室。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纹的石头,每当州郡把这些东西送到京师,黄门常侍总是下令谴责呵斥那些运送木石不合格的人,并且强行折价,贱价收买,十分的只给一分的价钱,又把它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积腐朽,宫室连年修不成。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征调的数量,百姓呼号叹息,苦不堪言。

凡是汉灵帝征求的东西,都派西园中的骑士秘密带着皇帝的命令,号称“中使”,恐吓州郡,多受贿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责令出助军需和修宫室钱,大郡到二三千万,其余各有差别。应当上任的人,都必须先去西园评定价值,然后才去。有的钱交不够,甚至自杀。那些保持清白的人请求不去上任,都被强行派去。

当时新任命的巨鹿郡太守河内郡人司马直,因有清名,减少一些,责令交三百万。司马直接到诏令,惆怅地说:“为人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满足当今所需,我心不忍啊!”托病辞官,上面不准。走到孟津,上书尽力陈述当世的过失,古今祸败的教训,然后吞药自杀。书奏上后,汉灵帝为此暂时停征了修宫钱。又建万金堂于西园,取司农的金钱缯帛,满积其中。又回到河间买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楼观。灵帝本是侯爵出身,素来贫穷,常常叹息桓帝不能置家业,所以聚敛金钱财物作为私产,又收存了小黄门常侍的钱各数千万。

汉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畏惧,大家仿照宫室营造私人住宅。汉灵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他看见自己的住宅,就使中大人尚但劝汉灵帝说:“天子不应当登高,登高,老百姓就要虚散。”汉灵帝从此不再登亭台楼阁。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汉灵帝派钩盾令宋典修缮南宫玉堂,又派掖廷令毕岚铸造四个铜人排列在苍龙、玄武宫前。又铸了四座钟,可容二千斛粮食,悬挂于玉堂及云台殿前。又铸天禄虾蟆,吐水于平门外桥东,转水流入宫内。又造翻车渴乌,安放桥西,用来喷洒南北郊道路,以节省百姓洒道路的费用。又铸四出文钱,钱上都有四道和边轮相连的花纹。懂得的人私下议论说,奢侈暴虐已经到了极点。形象征兆出现,这种钱铸成,一定要四方流散。等到京师大乱,这种钱果然流散四海。又任用赵忠为车骑将军,百多天免职。

投水自尽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中军校尉袁绍劝大将军何进下令杀宦官以得民心。谋划泄露,,张让、赵忠等人乘何进入宫之际,共同杀了何进。袁绍率兵杀了赵忠,搜捕宦官,无论老小,统统杀掉。张让等几十人劫持天子作为人质逃到黄河边上,追赶得急迫,张让等人悲痛地哭着向天子告辞说:“我等灭绝,天下大乱啊!希望陛下自己爱惜自己!”说完,都投河自杀。

历史评价编辑《后汉书》:是时,让、忠及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贱,为人蠹害。

《后汉书》:自古丧大业绝宗禋者,其所渐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成败之来,先史商之久矣。至于衅起宦夫,其略犹或可言。何者?刑余之丑,理谢全生,声荣无辉于门阀,肌肤莫传于来体,推情未鉴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渐染朝事,颇识典物,故少主凭谨旧之庸,女君资出内之命,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怀术纠邪;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或借誉贞良,先时荐誉。非直苟恣凶德,止于暴横而已。然莫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盖亦有其理焉。诈利既滋,朋徒日广,直臣抗议,必漏先言之间,至戚发愤,方专夺之隙,斯忠贤所以智屈,社稷故其为墟。《易》曰:“履霜坚冰至。”云所从来久矣。今迹其所以,亦岂一朝一夕哉!

赞曰:任失无小,过用则违。况乃巷职,远参天机。舞文巧态,作惠作威。凶家害国,夫岂异归!

张钧:“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张让主要出场于前三回,事迹与正史大体相当,与赵忠、曹节、段珪等为“十常侍”,为灵帝所宠。张让等人专权乱政、卖官索财,朝野都痛恨他们。郎中张钧上书奏请诛杀十常侍,灵帝不准,张让等人私下杀害张钧。等到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打算诛灭十常侍,张让等人在何太后面前求情,招何进入宫,将其斩杀。袁绍率军攻打张让,张让等人劫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出逃北邙山,到了二更时分,闵贡追急,张让等人投水自尽。

影视形象

1988年电视剧《貂蝉》:铁孟秋饰演张让;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谢志坚饰演张让。

标签: 张让汉朝宦官十常侍

更多文章

  • 十常侍得宠之谜:官员太强势皇帝只能信任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十常侍,汉灵帝,三国,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点明乱自上起,而罪魁祸首就是十常侍,从汉桓帝时代的曹节,到勾结张角的封谞,到把持朝政的赵忠、张让等人,都是十常侍之一。十常侍在汉灵帝时期更加嚣张跋扈,这些人互相勾结,排除异己,只要和自己意见不合,就找机会将对方驱逐或诛杀。对一些剿灭黄巾有功的大臣,赵忠、张让等人也毫不客气,只要没有

  • 大明朝亡于所谓正人君子之手:东林党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东林党,魏忠贤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家孔孟而户程朱”,“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到明中叶和明季,一群腐儒更是走火入魔,不断地推波助澜,

  • 揭秘:史上东林党如何从信仰集团变为利益集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林党,集团,明朝

    导读: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再次回到朝廷权力中心的东林党人,已经没有了视死如归的杨涟那样的真烈士。那么,东林党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看看东林党当时头面人物钱谦益、侯方域,这两个一老一少的表演。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弘光朝覆亡,红楼知己柳如是劝钱谦

  • 什么是东林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林党

    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书院讲学的八人,被称为“东林八君子”。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为匡正时弊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的政治主张。他们

  •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古代狼性英雄们的集体总动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胡乱华,英雄,古代,历史

    除了美女,人们慨叹最多的大概就是英雄了。甚至在某些时候,英雄的事迹比美女还要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何为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叫作英雄呢?才能出众谓之英,强而有力谓之雄,这是字典中对英雄的解释。可见,能称得上英雄的,应该是有本事、有实力、有抱负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诗中写道:“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

  • 武悼天王冉闵:五胡乱华时代最热血的英雄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名将,五胡乱华,冉闵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

  • 揭秘:五胡乱华时期的白人种族羯族及其被灭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胡乱华,白人种族,羯族,灭亡

    导读:羯族被匈奴征服后,在匈奴的逼迫下,作为奴隶军队,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帮助匈奴抢劫中国人民。南北匈奴分别臣服或者灭亡后,侵入中国的羯族在边区被中国作为平民安顿下来。晋朝后,一个司马氏边防官员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曾经把他们俘获成为奴隶,卖到内地,晋朝政权失控以后,羯族就在中国成为职业寇匪,到处烧杀掠抢

  • 揭秘“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150年的南北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胡乱华,南北战争,南北朝

    导读: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420)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南朝与北朝为扩张势力和疆土进行争夺、兼并的战争。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珪称魏王后,即

  •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五胡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

  • 历史上锦衣卫的“绣春刀”与“飞鱼服”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明朝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张廷玉之《明史》职官其实真正的绣春刀长啥样,并没有留下靠谱的文字记载或出土实物,流传的画作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