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史上东林党如何从信仰集团变为利益集团?

揭秘:史上东林党如何从信仰集团变为利益集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03 更新时间:2024/1/15 19:09:13

导读:明朝晚期,崇祯时代,再次回到朝廷权力中心的东林党人,已经没有了视死如归的杨涟那样的真烈士。那么,东林党剩下的都是什么人呢?看看东林党当时头面人物钱谦益、侯方域,这两个一老一少的表演。清兵入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小朝廷,钱谦益出任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弘光朝覆亡,红楼知己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她一同投水殉国,钱却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不肯。外敌袭来,青楼女子柳如是李香君抱定殉国之念,而他们的情郎钱谦益侯方域却一心卖国求荣。“清流”的气节竟不如“清楼”。如此精神对比,令后人唏嘘不已。

这足以说明:侯方域和钱谦益组建的后东林党,完全变质——前期东林党,是以身作则、杀身成仁的信仰集团,而后期东林党,是“杀他人之身成自己之仁”的利益集团、几乎悉数伪君子。那些满口“大义”的清流,在满清屠刀下少数有些骨气,大部分都是“脱下旧服换新袍”,带头“剃发易服”。

为什么正义凛然的清流志士东林党人,后期变成了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集团?一是因为天年间的那场劫难,东林党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打怕了。遭阉党重创后,东林党苟活下来的大多是软骨头,这些软骨头窃取了东林党的领导权;二是因为在崇祯时期,东林党本身的毛病扩大化。什么毛病?清议——“空谈之气胜”。有人说,大明亡于东林党,这是言过其实,东林人无心祸国,只是无力救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拿东林人的得意后生来说话。大家知道,左光斗有个高徒,史可法,是个抗清名将。他坚守扬州,给清兵以重创,铮铮铁骨,可歌可泣。

但同样是这位高徒,竟然是“联虏平寇”的提倡者。幻想借清兵平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然后恢复大明统治。乃至清兵围城,多尔衮劝降,他回致《复多尔衮书》,在拒绝投降的同时,依然对清兵抱有幻想:“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

这封书信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史可法对多尔衮说,现在反贼李自成的队伍还没消灭,听说他们又流窜西北去了,准备卷土重来。他们是我大明不共戴天的敌人,也是贵国没有除恶务尽的隐忧。所以,我希望你们同仇敌忾,来对付我们共同敌人,善始善终,咱们合兵一处,一起去西北讨伐反贼,砍下匪首李自成的头颅,以解心头之恨。然后你们班师回国,如果贵国能做到这一点,则功德在千秋。我大明朝一定会竭尽全力,报答你们。这是典型的与虎谋皮。结果,多尔衮的回答是,攻城。清兵攻破扬州城后,多尔衮下令屠城,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扬州军民死亡超过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史可法也壮烈牺牲。

一对相知师生,两个铁血汉子。在晚明末世,都无法救国救民。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无论是天启皇帝,还是崇祯皇帝,即便全面放手,让东林党接管政坛,也不能挽回明王朝的颓势。因为他们本身存在着先天不足:墨守成规,坐而论道。说白了,他们是封建道德家,而不是近代政治家。

标签: 东林党集团明朝

更多文章

  • 什么是东林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林党

    东林党人因东林书院而得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顾宪成等修复宋代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顾宪成、高攀龙等在书院讲学的八人,被称为“东林八君子”。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为匡正时弊讽议朝政、评论官吏,既有鲜明的学术思想见解,又有积极的政治主张。他们

  •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古代狼性英雄们的集体总动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胡乱华,英雄,古代,历史

    除了美女,人们慨叹最多的大概就是英雄了。甚至在某些时候,英雄的事迹比美女还要让人津津乐道。那么,何为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叫作英雄呢?才能出众谓之英,强而有力谓之雄,这是字典中对英雄的解释。可见,能称得上英雄的,应该是有本事、有实力、有抱负的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在诗中写道:“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

  • 武悼天王冉闵:五胡乱华时代最热血的英雄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名将,五胡乱华,冉闵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经历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北方和西域各胡族势力趁天下大乱之机入侵中原。公元338年,少年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在昌黎大战,史载后赵诸军尽溃,唯游击将军冉闵三千汉军独全。此战后,冉闵成名,被石虎提拔为北中郎将,参加了防卫后赵北方边

  • 揭秘:五胡乱华时期的白人种族羯族及其被灭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胡乱华,白人种族,羯族,灭亡

    导读:羯族被匈奴征服后,在匈奴的逼迫下,作为奴隶军队,万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帮助匈奴抢劫中国人民。南北匈奴分别臣服或者灭亡后,侵入中国的羯族在边区被中国作为平民安顿下来。晋朝后,一个司马氏边防官员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曾经把他们俘获成为奴隶,卖到内地,晋朝政权失控以后,羯族就在中国成为职业寇匪,到处烧杀掠抢

  • 揭秘“五胡乱华”:中国历史上150年的南北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五胡乱华,南北战争,南北朝

    导读:南朝宋永初元年(北魏泰常五年,420)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南朝与北朝为扩张势力和疆土进行争夺、兼并的战争。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拓跋珪称魏王后,即

  •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五胡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在西晋时期塞北众多游牧民族趁中原的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五

  • 历史上锦衣卫的“绣春刀”与“飞鱼服”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明朝

    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张廷玉之《明史》职官其实真正的绣春刀长啥样,并没有留下靠谱的文字记载或出土实物,流传的画作也是

  • 明朝历史解密:明朝的锦衣卫真是古代的007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锦衣卫,特工,

    现在一提到“锦衣卫”三字,很多人脑子里会立即映出流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锦衣卫官员标准形象: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从事着保卫皇帝、暗护忠良、刺探倭寇、保国卫民等神圣而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但是,明朝的锦衣卫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举伞扇的仪仗兵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

  • 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土木堡之变护驾功臣袁彬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土木堡,英宗,袁彬,锦衣卫

    袁彬(1401—1488),字文质,新昌县义钧(今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明代著名锦衣卫乡首领,中国历史上最具正面形象的锦衣卫。 袁彬出生近侍家庭,自幼聪颖,能诗善文。其父袁忠,建文四年(1402)被选为锦衣卫校尉,在宫中近40年,一直当皇帝的近侍。正统四年(1439)袁忠辞疾家居,以39岁之子袁

  • 明朝恐怖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西厂:都是谁建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明朝制度,锦衣卫

    谈到明朝,可能大家记忆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为恐怖政治的代言人——锦衣卫与东西厂,则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三个机构的历史、职能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说、电视剧中常常把它们当作幕后黑手、特务组织等随便地搬来搬去。其实东厂和锦衣卫是有较大区别的,而西厂更是前后只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