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登战役的失败原因:德军已经耗尽最后的精锐

阿登战役的失败原因:德军已经耗尽最后的精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3/12/7 21:34:02

对于希特勒来说,1944年12月16日至17日是他生命中最难熬的24小时。就在这一天,希特勒为了扭转西线战局,将德军仅存的精锐部队从东边拉回到西线,从阿登山区对盟军展开了凶狠的反击。这次反击是希特勒最后一次豪賭,也是纳粹德国在崩溃前最后一次挣扎……然而这已经不是1940年的时候了,希特勒当时可以横扫半个欧洲,现在却只能接受惨痛的失败。

战争进行到1944年秋天,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已经是气息奄奄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迅速东开进,连续解放了巴黎、安特卫普等重要城市,逼近了德国本土。东线的苏联红军也在全线反攻,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相继解放。深陷两线作战之中的德军已经是捉襟见肘,难以维持。但希特勒是不甘心失败的,只要他还有一点力量,他就要再进行一次反击。经过反复思考,希特勒把反击的地点定在了他熟悉的阿登山区。1940年5月,德军的A集团军群就是从这里发动了镰刀般的袭击,将整个法国一分为二,最终取得了西欧战场的胜利。1944年的战场形势和1940年有几分相似:首先,美军的第1集团军正在阿登山区的北部苦战,美军的第3集团军则在阿登山区南面的梅斯与德军交火,偏偏是阿登山区的正面只有5个残破不堪,正在修整的美军步兵师防守。希特勒觉得只要自己的坦克再次从阿登出击,西线的战局将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1944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在希特勒的直接干预下制订了代号为“莱茵卫兵”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集中兵力,穿越美军防御薄弱的阿登山区,强渡马斯河,直插盟军重要的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整个西线盟军断为两截。然后重复德军在1940年夏天做过的事情,将西线盟军各个击破,迫使英美与德国媾和,再将主力调往东线与苏联决战。这个异想天开的计划让德军元帅龙德施泰德等人苦笑不已,这时的德军已经不是1940年的德军了,当年突出阿登的德军A集团军群可是下辖百万兵力,现在能凑出几十万人就烧高香了。而盟军也不是1940年浑浑噩噩的法军,美国第1、第3集团军都是久经沙场的焊卒。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美军第3集团军司令巴顿那都是打出来的智将猛将,他们可不会像法国总理雷诺那样遇到打击就惊慌失措。可龙德施泰德刚把自己的意见反映给希特勒,就挨了一顿臭骂,希特勒认为这些老派的军官满嘴都是“失败主义的屁话”,自己的计划决不能因为这些人而停止t为了保证“莱茵卫兵”的迅速实行,希特勒一面任命自己信任的莫德尔元帅担任指挥,一面从东线调来了大批部队,其中包括他最信任的武装党卫队四大牌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警旗师”、“帝国”装甲师、“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德军在阿登地区一共集中了25个师的兵力,坦克1500辆、飞机3000架,这已经是希特勒砸锅卖铁凑出来的全部家底了。

在德军开始正式进攻之前,秘密战线上的战斗已经打响。德军精心挑选了2000多名会讲英语的士兵,然后给他们穿上美军制服,换上美式武器和吉普车,让他们在开战前一周就渗透到了盟军的后方。这些德军士兵大肆破坏盟军的电话线,更改路标,甚至还伪装成宪兵将增援阿登的美军部队指向完全错误的方向,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希特勒这边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反击行动,盟军这边却毫无察觉。尽管盟军例行的空中侦察已经发现德军庞大的装甲部队正向西线开进,法国地下抵抗组织也向盟军汇报说德国人正在阿登修建弹药仓库,但盟军最高司令部还是想当然地认为希特勒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燃料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只有巴顿对阿登方向表示了担忧。

1944年12月16日凌晨5时半,德军的第5、第6、第7装甲集团军分三路在阿登地区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军的重炮先是对美军阵地进行了1个多小时的火力压制,然后数百部探照灯将美军阵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军阵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数小时之后,密密麻麻的德军坦克和德国步兵开始猛攻美军阵地。当时驻防北线的美军部队是成立不久的第99师,该师既没有“大红一师”(美军步兵第一师)的勇悍,也没有骑一师的装备,但他们还是顽强地阻击了第6装甲集团军一天的时间。和北线相比,中路的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所遇到的情况好得多,他们的对手是在此前的战斗中严重减员的美军第28师和刚从美国开来毫无作战经验的美军第106师。12月17日,德军以钳形攻势包围了第106师的两个团,近8000名美军成了德国人的伴虏。南线的第7装甲集团军虽然只下辖了4个帅,装备也最差,但突进速度比起前面两个集团军也并不逊色,看上去德军的“三叉戟”进攻又“成功”了。到了12月20日,德军的3个集团军突破了盟军的一部分防线,向前推进了30千米到50千米。可他们的前方横亘着一个叫做巴斯托尼的小城,这个小镇是几条公路和铁路的交叉点,占领了它德军将以更快的速度向纵深挺进。于是围绕着这座不起眼的小城,盟军和德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接到德军反攻的消息之后,盟军最高司令部并没有意识到这有多么重要。直到16曰下午,德军的进攻开始r整整12个小时后,盟军最高司令部才得到确切的情报。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这才明白德国人想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他急忙派出了两个装甲师增援阿登山区,稳固盟军的防线。稳住心神后,艾森豪威尔又将鼎鼎大名的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降师调往前方,其中第101师负贵驰援巴斯托尼。此时的101师还不是后来名震天下的空中突击师,但它的反应速度还是快得出奇,在两天内全师乘卡车俞进了将近203千米。10月19曰,101师在副师长安东尼麦考利夫准将的带领下赶到了巴斯托尼。接下来的3天时间里,101师和城内守军一起挡住了德军3个装甲师的猛烈攻击。12月22日,伤亡惨重的德军派人向美军劝降,麦考利夫准将想都没想就回答了一句美国俚语,负责翻译的一位美国军官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个单词,就随口对德国人说道:“狗.屁!”(也有翻译为“呸”或者“笨蛋”)这个回答也成了这场战役中的一段趣闻。

盟军最高司令部很快就得知了巴斯托尼的苦战,艾森豪威尔连续下了3道紧急命令:首先,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接手美军第1集团军的指挥权,负责在北线严防死守|其次,盟军空军部队出动运输机给第101师补充弹药;最后,严令巴顿的第3集团军迅速增援巴斯托尼,一定要保住这个交通要地。响鼓不用重锤,巴顿早就通过无线电把自己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威胁”个遍,第3集团军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向目标前进。12月24日,第101师得到了平安夜的礼物——盟军运输机给他们投下了急需的炮弹、子弹、血浆和食品,美军一度低落的士气再次高涨了起来。12月26日,巴顿的坦克开进了巴斯托尼,德军占领这座小城的希望彻底变成了泡影。

眼看正面的美军越来越多,德军的第5集团军决定放弃巴斯托尼,全军转向北线,配合第6集团军吃掉美军第1集团军。然而天公却不给德国人这个机会,从12月25日开始天气突然放晴,盟军轰炸机开始大显身手,毫无制空权的德军被炸得人仰马翻。这还不算,美军第2装甲师也挫败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德军原本就不多的石油储备几乎消耗殆尽。眼看着阿登反击战已经是必败之局,龙德施泰德和莫德尔都劝说希特勒结束阿登反击,保存所剩无几的实力。但输红了眼的希特勒哪里听得进去,他命令空军掩护装甲部队向阿尔萨斯地区发动进攻。1945年1月1日,戈林拼凑出了最后的空军力量,大约900架次的徳军轰炸机空袭了比利时境内的盟军机场,200多架盟军飞机被击毁在了地面上,西线的局势再度紧张起来。

1月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斯大林发出了求援电报。尽管苏军还没有做好大规模进攻的准备,但苏军统帅部还是命令红军在东线发动全线进攻。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希特勒这下傻了眼,他的东线主力全部聚集在了阿登地区,东线剩余的兵力根本抵挡不住红军的进攻。无奈之下,希特勒不得不把阿登地区的兵力调往东线。1月16日,美军第1、第3集团军胜利会师^1月28日,德军撤回到了反击开始之前的防线,阿登反击彻底失败了。在这次反击战中,盟军伤亡8万余人,德军伤亡近10万人,损失了包括8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在内的技术兵器。希特勒用光了他最后的战略预备队,除了引颈就戮外他什么也做不了。

标签: 阿登战役二战德国

更多文章

  • 阿登战役中的巴顿:力挽狂澜阻止住了德军的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阿登战役,二战,德国,

    1944年1944年12月,欧洲的盟军士兵们在风雪中企盼着圣诞节的到来,冰冷潮湿的衣服安在身上可真是要命。盟军的第3集团军司令乔治-史密斯-巴顿一边诅咒着鬼天气,一边让牧师写祷文--他需要好天气,在这种天气里空军无法出动,巴顿的装甲部队在缺乏空中掩护的情况下推进缓慢。与巴顿的焦急相反,德国B集团军群

  • 阿登战役战斗经过:德军功亏一篑未能达到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阿登战役,二战,德国,

    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多次进攻齐格菲防线受阻。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企图重占比利时的列日和安特卫普,切断美、英军补给线,围歼其主力,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议和。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7.5万人(另外还有两个师和两个旅作为后备力量),在西线总司令

  • 阿登战役德国的成功可能:盟军对德军反击毫无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登战役,二战,德国,

    英国首相卡梅伦后来评价德军的战略意图时分析道:“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计划穿过阿登山脉进行大规模的突击,在肩胛处切断盟军北方集团军的弯曲的左臂。这一行动除规模较大和速度与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突袭普拉赞高原,切断和破坏奥俄联军的迂回运动,并突破其中央阵地。”遗憾的是,这些分析都是马后炮

  • 阿登战役背景:希特勒希望重现1940年闪击法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阿登战役,二战,德国,

    1944年12月16日,“二战”结束前西线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战役“阿登战役”爆发。这次发动攻击的是一直节节败退的德国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1940年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1944年深秋,

  • 阿登战役简介:德国在二战中最后一次战略进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德国,二战,希特勒,,阿登战役

    突出部之役(英语:Battle of the Bulge或Ardennes Offensive或Von Rundstedt Offensive,法语:Bataille des Ardennes,德语:Ardennenoffensive。当时同盟国媒体原依战役爆发所地称阿登战役或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

  • 北洋大学由谁创建的?北洋大学的创建有何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洋大学,清朝,盛宣怀

    说到北洋大学,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办者盛宣怀。盛宣怀(1844—1916),江苏武进人。早年曾中秀才,后经人推荐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经办洋务事业时,盛宣怀一直追随其左右。当时他认识到当时中国最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而只会读经史、写八股的学究,在洋务事业中根本没有多大

  • 北洋大学的消失之谜:难逃历史前进的滚滚车轮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洋大学,清朝

    20世纪50年代,北洋的噩梦来临: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当时校友回忆:“当时对校名问题争论得很激烈,因为有人说不改名是吞并,改名才是合并,因此“北洋”两个字是不能用的,于是天津大学就应运而生了。但我觉得把在中国现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我国第一所正规国立

  • 北洋大学开创的真正原因:自强以培养人才为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洋大学,清朝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中国衰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不良,学术落后,救亡之道应从改良教育入手。1895年“公车上书”时主张改良政体,“废科举,兴学堂”不仅否定科举制度,还指出洋务教育的严重不足。梁启超在《学校余论》一文中就批评洋务教育“至今数十年,未尝有非常之才出乎其间,以效用于天下”,“所学者不过

  • 西汉末代皇帝和篡位者:刘婴与王莽是什么关系?(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汉朝,皇帝,刘婴,王莽,王莽篡汉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

  • 王莽新政趣解:王莽被很多人“怀疑”是“穿越者”(王莽篡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莽,新政,穿越,,王莽篡汉

    曾经网络上有个调查问的是“历史上哪些人像是从未来穿越回去的?”答案很多,其中有一个是“王莽”。王莽,篡了西汉位子建立“新朝”的权臣,连一代都没过完就亡国了,他为什么是穿越回去的?因为,王莽所建的新朝,实施了一套我们今天这些现代人才听说过的大同社会样板。当然,他没称呼它为大同社会,他把这套理论称呼为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