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库尔斯克会战的争议:德军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

库尔斯克会战的争议:德军是有机会反败为胜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04 更新时间:2023/12/6 4:59:32

根据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档案馆的一份有关德SS装甲军的秘密件,一些专家认为,对这场战斗的描述并不准确。这份资料显示,首先,德SS装甲军并非像史料所记载的那样拥有700辆坦克,即使是在战役开始之前,SS装甲军有211辆具备完全战斗力的坦克。其次,在战斗中,SS装甲军的确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损失少。根据一份德军1943年7月13日的内部统计,SS装甲军在这场战斗后尚有163辆可以战斗的坦克,损失了48辆。这同苏联红军第5装甲军的损失比起来要小得多。另据1984年的一本苏第5坦克集团军二战史记载,该军在12日的战斗后需要大修的坦克只有350辆。尽管书中并没有记载苏联红军损失的坦克数量,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苏联红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些苏联时期的原始材料中甚至有这样的文字:“第5坦克集团军在这次遭遇战中损失约1500辆坦克。”根据这些解密的材料,史学家们对那场发生在55年前的战斗进行 了重新 描述: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的阵地附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坦克马达轰鸣声,这表明,正有一支苏联红军装甲部队这里进发。早晨5点钟左右,数百辆苏联红军坦克出现在阵地前沿,这些坦克多为苏T-34坦克T-70坦克,分成40至50组铺天盖地向德军阵地冲来,坦克上还运载着步兵。见此情景,德军立即投入了战斗。顿时,火炮、穿甲弹在双方阵地中爆炸,硝烟笼罩了整个大地。战斗一开始,苏联红军T-34坦克就径直杀向敌 阵。然而,T-34坦克的76毫米口径火炮在远距离无法击中德军坦克,因此,大量苏联红军坦克在接近敌人之前就已经被德“虎”式坦克击毁。战斗结束后,战场上苏联红军坦克的残骸数以百计,苏181坦克团在战斗中全体阵亡。

如果情景的确如此,那么有关欧洲东线作战的历史应该重新撰写,战斗也将不像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是整个战役的分水岭,更不是德军南线全部撤退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战斗后,德军依然拥有较强的作战实力,并在以后几天的战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围了苏联红军的几个步兵阵地,占领了一些极有战略价值的高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德军最终在南线放弃进攻,全军撤退的呢?专家们认为,导致德军溃败的原因恰恰是希特勒本人。1943年第二次大战进入了关键的转折阶段。7月初,就在苏德战场上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由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和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第七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大举登陆。接到这个消息后,希特勒坐立不安,他决定放弃苏德战场的会战,将军队撤出以保存实力,为防御做准备。德军南线指挥官曼施泰因对希特勒的决定大为不满,他认为如果坚持到底,德军将有可能包围苏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主力,并最终占领战略要地普罗霍洛夫卡。然而,刚愎自用的希特勒并没有采用曼施泰因的建议,而是将SS装甲军等主力部队调离了普罗霍洛夫卡地区。这些部队正式撤出了战场。此后,德SS装甲军希特勒近卫师被调往意大利。德军撤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失去了战斗力,而是由于希特勒丧失了继续同苏联红军作战的勇气和信心。随着希特勒这一决定的做出,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上最后一次争取战略主动的机会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史学家们指出,最新披露的档案使人们对发生在6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有了更为准确的认识,但无论如也改变不了德国法西斯在二次大战中注定失败的命运。历时50余天的库尔斯克会战最终于1943年8月23日以苏联红军的最后胜利而宣告结束。这场会战后,苏联红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转入了战略进攻。斯大林在评价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时说:“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更多文章

  • 库尔斯克会战的意义和影响:彻底打垮了东线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德军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进攻,欲从由南北两端自中央夹击,合围歼灭中央突出部的苏联红军,重夺战略主动权,但由于苏联红军已做好严密防务和驻守数量极为庞大的兵力,德军进攻步调缓慢且损失惨重,因为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撤退。此次战役后,苏联红军发动一连串巨型攻势,歼灭德

  • 库尔斯克会战的结果和损失:苏军略大却可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战争结果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损失兵力7万多人,损失坦克约248辆,损失飞机900架。苏联红军也为库尔斯克会战付出了更为惨重代价的代价,损失兵力18万多,损失坦克6800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3500架。库尔斯克战场遍布着数以百计烧焦的坦克和飞机的残骸,以及无数的尸体。双方的区别在于:苏联

  • 库尔斯克战役第二阶段:苏军反击全面掌控战局(库尔斯克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苏联红军进攻奥廖尔战斗苏联红军的进攻率先在库尔斯克北部发起,当德军的攻势在阻止后,苏联红军决定发动进攻,并以打败拿破仑入侵的俄国元帅“库图佐夫”的名字作为此次战役的代号。苏联红军向奥廖尔突出部的德军阵地实施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击,随后索科罗夫斯基上将的西方方面军和波波夫上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

  • 库尔斯克会战第一阶段:德军进攻遇上顽强抵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战争序幕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图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联红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联红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联红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苏联红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

  • 库尔斯克会战双方安排:苏军稳固防守等待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德国曼施坦因在哈尔科夫战役的胜利使得德军又充满了信心,曼斯坦因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苏军。他提出在夏季实施1个代号为“反手一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亚速海的罗斯托夫以包围红军,但希特勒却选择比较传统的城堡行动以旨在粉碎位于库尔斯克的突出部。曼施坦因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 有

  • 库尔斯克会战的背景:德军试图扭转苏德战争走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乘胜进攻,收复大量失地,但德军在溃败的 同时,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开始计划向苏联红军反扑。他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联红军深入,苏联红军在不断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曼施坦因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

  • 库尔斯克会战简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库尔斯克,坦克,德军,,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东线战场中,德军与苏联红军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会战。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5辆坦克,空军部队参战飞机超过了2000架,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库尔斯克会战也

  • 列宁格勒战役的第一阶段:苏军坚固防守挫败德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列宁格勒战役

    进攻开始1941年6月22日,北方集团军群在勒布元帅指挥下,以赫普纳第4装甲兵团为中路,屈西勒尔第18集团军为左翼,布歇第16集团军为右翼,在第1航空队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向陶格夫匹尔斯—普斯可夫—列宁格勒总方向实施进攻。勒布给第4装甲兵团的先期任务是完整地夺取陶格夫匹尔斯城外西德维纳河上的

  • 列宁格勒战役双方安排:德军重兵压境试图夺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列宁格勒,苏联,德军,,列宁格勒战役

    德军方面“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为勒布元帅)辖第16集团军(司令官为布施上将)、第18集团军(司令官为屈希勒尔上将)和坦克第4集群(司令官为霍普纳上将)(共29个师,内6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在东普鲁士以及克莱佩达(梅梅尔)至戈乌达普正面展开,其任务是粉碎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苏军,并在“中央”集团军群(司

  • 列宁格勒战役简介:一场长达900天的艰苦战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列宁格勒,保卫战,苏联,,列宁格勒战役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为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围攻从1941年9月9日开始至1943年1月18日,一条狭窄的通往城市的陆上通道被建立为止,而围攻全面结束于1944年1月27日